?
半島網2月3日消息 疫情當前,金門路街道這片熱土上,每天都在上演扣人心弦的戰“疫”故事,黨員干部、志愿者等無數群體化身“最美逆行者”在最前線陣地不舍晝夜,守護一方平安。
身兼數職,勇挑重擔的“無畏逆行” “今天物業消殺情況怎么樣?農貿市場呢?”“社區排查信息我看一下。”每天7、80個電話的詢問了解、溝通協調,“不停嘴、不停腳”早已成為了劉慶軍的工作常態。作為金門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他分管負責著城區發展辦公室的所有工作,還要同時兼任銀川西路社區的黨委書記,兩大項工作就像是兩個重擔壓在他的肩上,哪一邊都不輕松。“現在疫情這么嚴峻,物業消毒消殺、農貿市場監督巡查都很重要。但社區排查壓力也很大,我的重心也多往社區靠一靠。”兩邊兼顧、重點傾斜,劉主任就在兩端的平衡中堅守著他的責任。
劉慶軍
劉慶軍的愛人在物業管理公司工作,疫情當前更是忙得歇不了腳,大年三十還在崗位上堅守。夫妻二人全力撲在工作上,對即將迎來高考的兒子卻已無暇顧及。“愛人孩子都非常支持我的工作,兒子自己努力,也很理解我們,讓我們省了很大的心。”后方的理解支持,給了劉慶軍更多信心和力量。重任在肩,他無畏前行的腳步仍不停歇。
“拼命三娘”,難涼熱血的軍人之魂 人員信息下發,摸排數據上報,各類物資配送,在這場疫情狙擊戰中,社會事務辦就如同指揮中樞,晝夜運轉著守護在疫情一線。而于琪作為社會事務辦的副主任,更是一心撲在疫情防控工作上,上下協調內外溝通,有條不紊卻毫不含糊。
于琪
“原一、二、三、四軍醫大已集結完畢,愿勇士們早日平安歸來!”這是大年初一于琪在朋友圈中發的一段文字。作為一名部隊轉業干部,她的身上仍然流淌著熱血的軍人之魂,堅守陣地、護民安全,軍人的堅韌與毅力在她身上依然可見。“我的父親、母親都是軍人,外公外婆都是老紅軍了。”出生在軍人世家的于琪,始終帶著“拼命三娘”不服輸的勁,“我父親之前癌癥做了手術,現在我忙的顧不上都是老公在照顧,一家人都是我的后盾。”
疫情當前,她心系著栽培過的部隊與奮戰過的戰友,當戰友們在前線與病魔抗戰,于琪也將在基層一線崗位這個戰場上,護一方周全。
日行萬步,步步丈量溫度的堅強守護 “劉警官,今天走了多少步了?”劉德茂,是金門路派出所銀川西路社區的片區民警,從疫情狙擊戰役打響的那天起,他每天都要在區域里巡邏排查、摸排登記,轄區旅館、加油站、商鋪旅館出租房,處處可見他的身影,日行近兩萬步,已經變成了劉德茂的工作常態。
劉德茂
1.8平方千米,12個居民小區,5000戶居民,作為負責著街道最大區域的片區民警,劉德茂的工作量是其他人的數倍。患有糖尿病的他,在抗擊疫情的紛繁工作中,卻堅持克服自身困難,日夜沖鋒在疫情的最前線。“我是一名人民警察,我得對得起我這身制服。”日行萬步,丈量著一個社區的空間距離,也計算著一名人民警察的溫暖守護。劉德茂用他一步一步的腳印,忠誠履行著職責,也賦予了居民群眾最貼心、最可靠、最堅強的全心守護。
“萬事有我”,逆流而上的全力堅守 588戶居民、12個樓座、60家商戶,談起自己網格內的數據和情況,于波如數家珍。作為大堯社區工作站副站長的他,同時擔任著第四網格的網格長,大事小情都有他的參與和付出。8點到崗,對人員信息進行每日排查與登記;10:30為社區工作人員和隔離人員訂餐;10:40,入戶摸排、巡查商戶返工與開業情況;11:30,為隔離人員送餐,同時巡查樓院。這只是于波一上午的簡要工作速寫,卻展示了一名一線工作人員日復一日的細心工作與默默堅守。
于波
“我兒子今年8歲了,他非常支持我,他覺得爸爸在做一項偉大的工程。”于波說,他從沒覺得自己哪里付出的多,他只是和所有一線的工作人員一樣,在疫情面前盡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社區的每一個人都很辛苦,可這種辛苦是值得的,很多居民都在全力支持配合我們,我相信只要堅持下去,這場仗一定打贏。”
沒有被禁錮的城,只有不離開的愛。一批又一批忙碌的身影在這場戰役中默默奉獻、無畏艱險、逆流前行。致敬所有堅守在崗位上、戰斗在一線的可敬的人們!
記者 孫貼靜
[編輯: 王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