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1月20日消息 寧夏路街道地處市北區老城區,如何提升老城區基層治理和發展水平成為街道黨工委急需解決的問題。如果把網格黨組織比作肌體,樓院黨小組和黨員中心戶就是構成肌體的細胞,寧夏路街道黨工委根據市北區委《關于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和發展水平全面提升的實施意見》,以提升網格黨組織組織力為重點,實施黨建引領“細胞工程”,發揮樓院黨小組和黨員中心戶“接地氣”優勢,為群眾解決“家門口”的急難愁盼問題,推動為民服務精準投送,基層治理精準落地。
突出流程再造 建立網格治理“自轉+公轉”機制 太清路社區第五網格黨支部的黨員中心戶王香表示,“原先哪些事該管、怎么管,說不好拿不準,馬馬虎虎就過去了。現在街道給我們定了崗,明確了責任和議事的流程,我們處處留心,主動尋找群眾需要幫助解決的困難,干勁和信心更足了。”為了讓每個基層治理“細胞”有序發力,街道探索建立網格治理“自轉+公轉”機制,明確網格黨支部程序、責任、制度三張清單,建立網格包干責任制,對黨員中心戶定崗定責,推動網格治理“有序自轉”。同時,積極推動街道、社區、“兩新”組織、共建單位等資源下沉,打破條塊分割、形成“群眾-網格黨支部-綜合協調中心-資源主體”扁平化微循環,實現網格治理的“和諧公轉”。
激發“細胞”活力 助推基層治理精準落地 做發現問題的“顯微鏡”。“南九水路11號山體滑坡隱患的治理,最早就是黨員耿秀秋大姐提出主張的。街道幫我們治理后,再也不用提心吊膽了。”家住南九水路11號的小郭說。耿秀秋是太清路社區第四網格黨支部的黨員中心戶,察覺到滑坡隱患后,她所在的網格黨支部第一時間啟動“黨小組討論+網格處置”議事規則,摸清基本情況后,對附近居民逐戶了解訴求,形成初步處置意見。因山體滑坡問題涉及范圍廣、解決難度大,經網格黨支部集體議事決定后,將問題上報給街道協調處置。街道想盡各種辦法對山體進行了加固和維修,消除了周邊100余戶居民的安全隱患。
做協調群眾的“粘合劑”。南九水路48號院原先公共設施陳舊、雜草叢生,街道計劃對其進行綜合改造。工程初期,由于個別住戶對工程不甚了解,擔心影響自身利益,工作阻力重重。為消除居民的“心疾”,以王香為代表的黨員中心戶陪同街道、社區工作人員,先后5次入戶與6名當事人溝通,順利完成6處違章拆除。施工期間,黨員們更是不厭其煩逐戶說明施工進程、出行注意事項,為綜合改造項目疏通了“綠色通道”。如今,老樓安上了庭院燈、實現了強弱電入地、補苗增綠,更換了公共窗戶、整修了污水和雨水管道,舊貌換了新顏。
據了解,街道轄區內共有居民樓座384棟,其中76%為八九十年代的老舊樓座,基礎設施年久失修,改造和維護壓力較大,外墻保溫、上下水不暢等問題直接關系到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通過發揮樓院黨小組和黨員中心戶在老舊樓院治理中發現問題、協調問題、解決問題的積極作用,2019年以來,街道共計完成15萬平方米、3000余戶老舊樓院外墻保溫工程;投資28萬完成太平山自來水一戶一表改造;重新鋪裝了22個老舊樓座污水管道,惠及居民2300余戶。
摸底一線需求 實現為民服務精準對接 做群眾需求的“傳聲筒”。在南九水路48號老舊樓院改造過程中,太清路社區第五網格黨支部黨員張永香發現樓院中有一處閑置用房,針對該處房屋的使用和管理,黨小組經過討論,決定逐戶征求樓院居民意見,摸底群眾需求。該樓院超過七成的居民反饋,周邊居家老人眾多,有時中午吃飯成為一個難題。收集到這個信息后,黨小組將討論結果上報給網格黨支部進行集體決議,街道根據網格黨支部申請,在樓院綜合改造的同時,引入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開辦高品質助老大食堂,不僅解決了周邊老年人就餐送餐問題,更因其優質的服務得到了上班族、居家族的青睞,贏得了周邊群眾的廣泛好評。
通過發揮樓院黨小組和黨員中心戶貼近群眾的優勢,街道及時捕捉群眾在居家養老、醫療保健、文化生活等多方面的需求,整合轄區資源,實施便民服務大集、健康義診、慰老送溫暖等服務項目250余次。根據群眾對高品質文化活動需求,街道投資40萬元打造了集黨建沙龍、休閑放松、文化娛樂為一體的“眾家才溢”文化驛站,免費開設公益課堂,吸引黨員群眾2000余人參加,搭建起黨員群眾連心橋。
“黨的根基在基層、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寧夏路街道黨工委認真貫徹區委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和發展水平全面提升工作要求,探索實施黨建引領“細胞工程”,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突出流程再造和組織力提升,著力解決了一批群眾家門口的急難愁盼問題,贏得了轄區居民的廣泛認可。下一步,街道將繼續完善黨建引領“細胞工程”實踐路徑,精準融合資源,精準配置力量,精準服務群眾,努力推進基層治理能力提升。
記者 孫貼靜
[編輯: 王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