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1月2日消息 近日,市農機中心技術委員會循環農業組走訪了即墨區即發現代農業園區,圍繞該園區農牧廢棄物堆肥化處理,量身定制循環農業發展方案,探討創立“園區小循環構成鎮域中循環,串起縣域大循環”的循環農業發展新模式。
園區技術負責人介紹,該園區現有耕地2000畝,其中養豬500頭,設施蔬菜350畝,糧食700畝,其余為大田蔬菜。每年產生約200噸秸稈和300噸蔬菜尾菜。目前,大棚內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吊繩,人工清除難度大,導致大量尾菜無法進行資源化利用,只能填埋處理,亟待破題。專家組實地考察后認為,該園區種養廢棄物數量和結構比例均適合堆肥處理,可以用全生物可降解材料制作的吊繩替代傳統吊繩,作物收獲后,蔬菜尾菜連同吊繩及可降解地膜,經調配秸稈、豬糞和生物菌等一并進行堆肥處理,不但可破解困擾園區多年的地膜和吊繩污染難題,還可獲得數量可觀的優質有機肥,用于培肥地力、提高產品品質。該基地作為青島市市控蔬菜基地,具有較強的示范帶動效果,通過打造園區小循環,帶動整個段泊嵐鎮域大循環。
專家組隨后又來到青島宏達塑膠公司,就設施栽培專用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及吊繩生產、應用進行研究討論后提出:一是吊繩要滿足作物全生育期強度要求;二是進入堆肥環境后可完全降解;三是產品規格要符合常規生產要求。
目前,我市設施蔬菜大棚約60萬畝,年產生蔬菜尾菜數百萬噸,其中茄子、辣椒、西紅柿、黃瓜等作物均使用一次性吊繩及地膜,導致其尾菜無法進行堆肥化處理,不僅污染環境還造成資源浪費。市農機中心原組建單位自2014年以來就開始在馬鈴薯上推廣應用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示范面積達8萬畝以上,取得了明顯的增產增收效果。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可連同馬鈴薯秸稈進行堆肥處理,不僅從根本上解決地膜污染,同時也培肥了地力,減少了化肥的使用,深受廣大農戶歡迎。在設施大棚推廣全生物可降解吊繩及地膜,與尾菜一同進行堆肥化處理,必將對我市循環農業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通訊員 孫亞萍 記者 梁湘
[編輯: 王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