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12月30日消息 在青島市城陽區流亭街道西后樓社區,70多歲的江月娥年老獨居。多病纏身的她行動不便,就連吃一頓素餡兒餃子,都自己動不了手。12月5日,西后樓社區“5號有約”服務隊的6名志愿者按期上門,在她家里搟面皮、和餡兒、包餃子,熱熱鬧鬧地幫老人圓了這個小小的心愿,臨走前還把家里冰箱塞得滿滿。“打掃衛生、收拾屋子、代買東西,這些志愿者什么都幫忙,我就喜歡和她們拉呱兒!”說起社區志愿者,老人不住聲連連稱贊。
城陽區新時代文明志愿者開展手工制作義務教學志愿服務活動
西后樓社區,是城陽區的一個舊村改造社區,現有居民500余戶、1300余人。在城陽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西后樓社區最閃亮的一張名片,便是志愿服務:社區居民自發成立“5號有約”巾幗志愿者、夕陽紅志愿者、愛心維修服務隊等7支志愿服務隊伍,活躍骨干志愿者人數達300人,帶動社區幾乎所有家庭都加入到志愿服務中來,志愿者總數約占社區總人口的一半。
流亭街道慈善一日捐活動
“文明實踐就在身邊,志愿服務都是從點滴小事兒做起。”西后樓社區志愿者紀燕說,自己的小家就是社區“全民志愿”的一個“縮影”:紀燕是“5號有約”巾幗志愿者,每月5號和其他志愿者一起,上門看望社區的鰥寡、獨居、生病的老人,幫忙清掃、做飯、理發,陪老人聊天;丈夫是書法志愿者,逢年過節就給居民免費寫福字、送對聯;92歲的母親和78歲的婆婆都是夕陽紅志愿者,每天在社區巡邏,輪流打掃社區健身房;兒子是社區愛心志愿者,經常參加義務獻血;當小學數學老師的兒媳婦,動不動就把社區孩子領回家,免費輔導功課;就連剛上幼兒園的小孫女,也是“紅色種子”志愿者,熱衷于參加垃圾分類、廢物循環利用等公益活動。“我們的理解很簡單,志愿者就是做好事的人,只要與人為善,人人都可以參與。”紀燕說。
流亭街道第二屆陽光先進典型頒獎典禮表彰陽光團隊
“老百姓過得好不好,就看臉上笑不笑。常態化的志愿服務,不僅是基層社區共建共治共享的重要力量,更是群眾生活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的重要來源。”西后樓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王全合表示,社區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依托,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為引領,為志愿服務提供充足的活動場所和一定的經費支持。“社區每年都會評選陽光志愿者進行表彰,在道德示范戶、優秀好婆媳、優秀居民代表等先進典型的評選中,經常參加志愿活動也是一個公認的加分項。”
西后樓社區志愿者為社區老人義務理發
以志愿服務為新時代文明實踐“增溫加熱”,西后樓社區不是個案。據流亭街道黨工委宣統委員張玉鵬介紹,流亭街道每個社區至少都有3支志愿服務隊伍——黨員志愿者、文體志愿者、夕陽紅志愿者,西后樓等部分社區的志愿服務隊伍更是達到5支以上。截至目前,流亭街道共建立志愿者隊伍近100支,經常性參與志愿服務的人數超過5000人。
西后樓社區志愿者寫福字
“隨著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推進,志愿者越來越成為一支受人尊重的力量。”張玉鵬表示,這樣一個動人的細節可為例證:今年國慶節前夕,流亭街道紅埠社區舉辦慶祝演出,最前排的位置,留給了老干部、老黨員,以及社區的陽光志愿者。
“幫”上做文章,“踐”上求實效,流亭街道的志愿服務,體現出城陽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最大鮮明特色——“全民志愿·陽光城陽”。自2018年6月被確定為全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以來,城陽區圍繞幫老、幫困、幫病、幫殘、幫教、幫事、幫心志愿服務“七幫”項目,成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總隊。這支隊伍以區委書記為總隊長,下設8個分隊,共有390支志愿服務特色小分隊、9萬多名志愿者。他們活躍在城陽區的各個角落,念好一個“幫”字訣,上演一連串精彩暖心故事,推動全區新時代文明實踐避虛就實、直抵人心。
通訊員 王作巖 記者 徐圓
[編輯: 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