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6月6日消息 芒種時節農事忙,今天下午,以“拓荒人精神,智慧引領”為主題的鹽堿地海水稻插秧儀式暨智慧農業示范應用活動在青島城陽濱海鹽堿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舉行。現場還進行了5G遠程控制無人機農田巡檢作業、5GCPE+360度高清攝像頭沉浸式VR全景體驗、基于5G的4K高清攝像頭影像采集與傳輸等各類智慧農業示范應用。將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物聯網等植入農業領域,推進土地數字化、農業智慧化、智慧產業化發展模式,助力智慧農業發展。
今年海水稻團隊將進一步對技術體系、種植體系進行標準化制定,降低實施與種植成本,下半年將對完成區試試驗表現穩定、品質優良的水稻材料品種開展品種審定,篩選出真正高產的耐鹽堿水稻品種,有望在我國的大面積的鹽堿地上進行種植。與此同時,團隊將結合目前全國幾大類型的鹽堿地特性與當地農業發展的特點,開展產業化模式的示范。
以城陽上馬鹽堿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為例,“土地改良+智慧農業”的城陽示范已初步形成,該項目以土壤四維改良與土地數字化新技術為基礎,通過改造桃源河兩岸鹽堿地,打造萬畝國家級濱海鹽堿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建立土地數字化大數據管理中心,建設未來城市新中心“十里桃源、萬畝稻香”的田園綜合體。該項目在2018年巴塞羅那全球智慧城市博覽會上獲得“創新獎”及“高交會中國標桿智慧城區獎”。
據介紹,2019年海水稻試驗基地已達9個,覆蓋新疆、黑龍江、浙江、山東、陜西、河南等省份,規劃示范種植面積近兩萬畝,在城陽上馬稻作改良基地今年種植1000畝左右,規劃年內再完成周邊3000畝鹽堿地的土地整理,在這里將對400多個小材料進行測試,同時考察近40個的主力材料品種大田種植表現,如YC0045、YC1903,YC1909 等,大田種植最低產量目標是300kg。
在新疆喀什岳普湖縣,今年是開展試種的第二年,去年試種了80畝,最高畝產達549kg,遠超預期產量,當地農民看到試種成效,今年已經擴大為300畝。“在過去,這里是一片戈壁灘,在不遠處,你還能清晰的看到一個個的小沙包,我們全鄉鹽堿地約有1.5萬畝,部分地區含鹽度在1.7%以上,屬于重度鹽堿地,完全無法種植農作物,海水稻團隊成功試種的海水稻,我們都很期待大片的荒地變良田”岳普湖縣巴以阿瓦提鄉鄉長阿里木江說。
據了解,岳普湖縣在海水稻插秧同時,還開展了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學習操作插秧機、栽培植保措施,在山東省對口援疆工作指揮部協調下,從試種示范到技術指導,開展幫扶,加快技術成果在該地區的轉化,該項目也將為自治區培養一批愛農業、懂技術的新型職業農民,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持、產業支持。
海水稻產業是集海水稻品種選育、農業高端設施裝備制造、農業智能化信息服務等相關領域和行業的研發力量,跨學科耦合與集成創新的產業體系,青島海水稻團隊從品種選育到技術示范,面向社會和行業未來發展的需求,開展產業模式推廣的示范,在全球范圍內開發利用鹽堿地,大大提高鹽堿地利用率和鹽堿地糧食產量,為解決全球饑餓問題提供保障。
在我國的15億畝鹽堿地中,約有3億畝具備改造為農田的潛力。通過推廣種植海水稻,讓億畝荒灘變糧倉,一直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一大期待。袁隆平院士認為,如果我國能發展1億畝鹽堿地種植水稻,畝產達300公斤,可增加總產300億公斤,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作用不可估量。鹽堿地大多分布于貧困地區,建設資金的投入可以有效地帶動精準扶貧工作,真正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推動全面實現小康社會。
記者 宮昌樂
[編輯: 王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