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6月5日消息 剪紙藝術是最古老的中國民間藝術之一,作為一種鏤空藝術,它能給人以視覺上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在剪紙藝術天地里,中國民間的能工巧手憑借她們的想象描繪出理想的一切,以形傳神,表達出巧意、新意、美意。在錦園社區,就有這樣一位手巧的居民王連馥,她榮獲過青島市剪紙藝術協會“銅剪刀”獎項,她經常參與社區活動,義務教剪紙,深受周圍鄰里好評。近日,記者采訪了這位手巧的“剪刀手”王連馥,她跟記者講述她接觸剪紙的淵源及對剪紙的喜愛之情。
合照
名師引路,德藝雙馨 王連馥以前在珠海路街道澳門路社區居住,2015年搬到了麥島金岸小區居住,錦園社區的活動,她經常參加,錦園社區黨委聘請王連馥為錦園社區剪紙指導老師,王連馥多次在社區義務教剪紙。說起學剪紙的起源,69歲的王連馥告訴記者,教她剪紙的老師是比她小5歲的李翠敏老師,她是一位德藝雙馨的好老師。 “我是從2013年開始學的剪紙,跟全國剪紙方面知名老師李翠敏學習,到現在一直跟著她學習!她是咱青島人,義務教剪紙很多年,我很敬佩這位老師!” 王連馥說道。王連馥在澳門路社區居住的時候,社區邀請李翠敏老師進社區開班,義務教居民剪紙,王連馥是當時的第一批學員。“我們的老師從來不張揚,她把所有的精華都無私奉獻給學員,看到我們這么刻苦地練習,她也愿意教,她希望學生都超過她,遇到好老師,真是萬幸!” 王連馥說道。
勤練剪紙,陶醉其中 “我們第一批學員有七八個人,現在還堅持的有四五個人,我是越剪越喜歡,成癮了,扔不下!” 王連馥用樸素的話語表達她對剪紙的喜愛之情。每個月有兩次課,王連馥從基本技法、基礎圖樣、各種造型等方面跟李翠敏老師學習,平常時間,王連馥在家練習,她每天都堅持剪。剛開始學的時候,王連馥根據老師的指導,先從剪紙復印模板上練手,剛學不久,王連馥剪了56個民族,用了2個半月。她喜歡上剪紙后,在家天天練,她陶醉在剪紙藝術中,以前的跳廣場舞等運動都停下了。王連馥在退休前,在東北當過醫生,后來來青島后從事過一陣醫務工作,后來過做行政工作,手巧的勁兒和耐心都有。“其實吧,還是要勤練手法,需要不斷的練習,我現在一天不拿剪刀,就感覺缺點什么!” 王連馥覺得勤練和喜愛是學好剪紙的關鍵。
通過不斷練習,王連馥的剪紙水平不斷提高,她從臨摹到原創,創作了不少自己的剪紙作品,她的作品在社區、街道組織的文化活動中多次獲得好評,2017年在青島市第五屆剪紙大賽中,他的作品還榮獲過青島市剪紙藝術協會頒發的“銅剪刀”獎項。
黨建搭橋,非遺傳情 錦園社區黨委非常善于挖掘居民的特長,為豐富社區黨建文化活動,創建新型主題黨建活動載體,錦園社區黨委特聘請青島市剪紙藝術協會“銅剪刀”王連馥為錦園社區剪紙指導老師。錦園社區黨委書記李江告訴半島記者,王連馥通過小小的剪紙,豐富了黨建活動,傳播了傳統文化,更讓義務奉獻的精神得以傳承。在2018年9月及2019年1月的主題黨日活動中,王連馥指導社區黨員、群眾創作、裁剪出帶有滿滿節日氣息的喜字、福字;在2018年中秋、國慶節前夕,指導社區黨員剪喜字,普及剪紙藝術知識;2019年春節前,王連馥和社區居民、黨員一起剪福字,送福字;錦園社區黨委與共建單位華夏銀行麥島支行組織非遺進課堂活動,青島二中高二的一個班的學生在社會實踐課堂上,跟王連馥老師學剪紙,感受傳統剪紙的魅力。
通訊員 王鵬 文 于千千
[編輯: 王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