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wǎng)12月21日消息 市北區(qū)雙山街道保兒村是個多山之村,占地0.51平方公里,東西南北面分別有黑龍江路、重慶南路、蚌埠路,臺柳路將村子分為南北兩片。 保兒村是一個擁有600多年歷史的自然村。據(jù)傳,王氏太祖于永樂初年(1403年)從云南遷居三官廟定居。清乾隆年間(1750年),王氏與子、媳從李村河北遷此建村,取村名為“報里”。其后,王氏之子病故,兒媳產(chǎn)下遺腹子。在王氏幫助下,兒媳把孩子撫養(yǎng)成人,保住了王氏血脈。故村名改為“保兒”。后來又有于、陳、劉、程等姓氏相繼遷來,形成多姓村。清道光年間,胡氏自北龍口遷此定居,給保兒村看山,形成胡家庵子自然村,隸屬保兒村。一直到上世紀,保兒村仍有人遷入,如1903年陶氏從藍村母豬屯遷來,1940年彭氏從河西遷來。
記憶市北
保兒大槐樹
保兒大槐樹就像雙山的“水塔”,鹽灘的“雍正大碾”,東太平村的“老井”一樣知名,令人矚目,歷經(jīng)變遷。而今,保兒村只有這一顆槐樹保留下來。
相傳保兒村那棵大槐樹樹齡有幾百年了,到底是哪個年代栽的已經(jīng)無從考究了。往昔每年的五月份,村子里的槐樹長滿嫩綠的葉子,花香飄溢四野,整個村子籠罩在溫情中。聽老輩說,從保兒建村就有這棵大槐樹。幾百年前,這棵大槐樹在宅院的院墻中間,把老祖宗兄弟倆分成兩家,東面的祖宗為了和西面的祖宗爭宅基,故意搬來許多大塊石頭壘在大槐樹樹干下,為的是讓大槐樹往西面祖宗院子傾斜,年長日久大槐樹向西面祖宗的宅院傾斜了,但是樹干也被石頭擠出了一道又長又深的疤痕,并不是像有人說的疤痕是被雷劈的。民國修建臺柳路,把兩支祖宗留下的宅院各占去一大半,大槐樹才像現(xiàn)在這樣樹在街門前、馬路旁。
槐樹高約十米,離地三尺處直徑約半米,樹干已經(jīng)有些中空,半個樹身已經(jīng)枯萎,然而它的樹枝刺向蒼穹,仿佛沸騰的群龍聚首盤旋。時值盛夏,雖然說不上枝繁葉茂,但依然蒼翠,特別是它有些枯干的主干中間突兀而出的一枝,向人們展示出其頑強的生命力。樹枝上掛著不少紅絲帶,訴說著它與鄉(xiāng)人相存相依的綿長情結(jié)。
家槐緊靠保兒馨都小區(qū),這顆家槐裸露在空曠中。夏天天氣比較炎熱時,路上的行人有的直奔這顆家槐而來,在這顆唯一能提供綠蔭的大樹下歇歇腳。馬路邊是高聳的大樓,樓房大都是新建的,一下子讓人們進入了都市美景。只有眼前的這棵家槐,才讓人想起這里曾經(jīng)是鄉(xiāng)村,一棵曾經(jīng)屬于王姓人家的樹……
通訊員 李怡霖 記者 游瀟
[編輯: 王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