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11月15日消息 現在很多的精神疾病患者,正在忍受著社會上的不認可,他們想回歸正常,但卻經常被指手畫腳,這讓他們承受著非常大的痛苦。
劉女士今年34歲,未婚,她在上高中的時候出現精神異常,被醫院診斷為“精神分裂癥”。經過住院治療,病情好轉,后來還上了大學且順利畢業。畢業以后不久因失戀導致病情復發,2年后病情好轉,但一直沒有找工作。目前劉女士能夠正常生活,主動服藥,定期去醫院看門診,病情穩定。劉女士一直有去工作的打算,但又會擔心壓力大導致病情反復,這樣猶猶豫豫地過了近十年。而劉女士一直被是否該去工作困惑著,想改變而又無法行動,感到很痛苦。
“其實,像劉女士這樣的患者有很多,如何走向社會,面對社會工作,是他們在精神康復過程中面臨的重大問題。”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康復科席巧真主任說到。
精神康復是指在合理的藥物治療基礎上,運用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學等綜合干預手段,盡力改善各種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獨立生活能力、學習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工作能力等社會功能受損狀況,能夠提高患者服藥依從性,起到預防疾病復發、減少精神殘疾發生、從而達到獨立生活、自食其力、重返社會、公開就業的目標。主要包括心理康復、適應性康復、社會功能康復、職業技能康復等方面。
為此,如何對康復期患者進行精神心理康復,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于11月17日(周六)上午9:30在青島市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安徽路32號)舉辦專題公益講座,由康復科席巧真主任主講,感興趣的市民朋友可以前來聆聽。
通訊員 齊文博 記者 孫貼靜
[編輯: 王春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