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9月8日消息 為豐富活躍群眾文化生活,增加“記憶市北”文化內涵,打造百年青島(市北)歷史文化街區旅游目的地,建設更有溫度和厚度的主城核心區,昨晚,由中共市北區委宣傳部、青島中央商務區(產城融合示范片區)管理委員會、市北區城市治理推進委員會、市北區文化新聞出版局主辦的“城市生長力之光”2018年市北區群眾文化藝術節·城市創藝生活節在卓越世紀中心廣場精彩上演。
“城市生長力之光”2018年市北區群眾文化藝術節·城市創藝生活節主題演出
此次主題演出以城市記憶、城市生長和城市創意為主線,分三個板塊來體現文化、體育融合和城市建設和諧發展理念,通過人物、故事為表現載體,展示市北文化發展脈絡和城區建設風貌。演出現場,由市、區領導和居民代表共同啟動了“生長力五元素”,生成了“城市生長力”標識,并利用V型屏幕,達到“裸眼3D”效果,中央商務區周邊樓宇燈光同時開啟,拉開演出帷幕。本次參加本次專題演出的演員既有來自專業文藝團體的演員,也有區文化館、街道的群眾文藝骨干。整場演出突出了本土文藝原創性,原創作品《初心不忘》、歌伴舞《你好,市北》、情景詩畫《市北印記》等,通過本土人物、故事為表現載體,展示市北文化發展脈絡和城區建設風貌。
“城市生長力之光”——點亮城市記憶 今年以來,市北區結合自身發展特點,持續用包含了鄉愁情感、技術和經濟的創新手段,在持續提升城市生長力的同時,全力打造“記憶市北”品牌,加快實施“個十百千萬”工程,向世人演繹“新舊共存”的現代城區記憶。“記憶市北”既是市北區文化旅游形象品牌,又是整合市北區文化旅游及相關資源的產業品牌,也是代表市北區文化旅游產業品質的服務品牌。未來,市北區將通過整合挖掘、提升重塑文化旅游資源,將“記憶市北”塑造成為中外游客青島情懷之旅、人文之旅的首選品牌,馳名中外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吸引創業投資和游客消費的金字招牌。
據了解,本次主題演出也是2018年市北區群眾文化藝術節·城市創藝生活節的一個集中展示。今年以“記憶市北、百姓舞臺”為主題的群眾文化藝術節,包含街道專場演出22場、“影像市北”鏡頭里的“昨天和今天”、“午間60分、文化初體驗”、“足跡市北”歷史文化街區健步行等文化專題活動9個,“老臺東的記憶”文化展等街道文化主題活動21場,社區納涼晚會223場。群眾文化藝術節期間的街道社區專場中,還將選拔優秀節目參加全區的“文化之星”匯報演出活動。
據市北區文化新聞出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提升城區文化品質,今年以來,市北區推出了“文化惠民直通車”,“記憶市北”傳統文化進校園、進廣場等文化服務項目,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將高水平文藝演出、公益電影、公益培訓、非遺項目送到社區、廣場、校園和商務樓宇。開展了“市北文馨卡“特惠活動,與轄區內的影院、博物館、書店和劇場合作,一卡通的形式面向市北區居民提供優惠文化服務,居民看電影、逛博物館、購書享受政府補貼,促進文化消費。
“城市生長力之光”2018年市北區群眾文化藝術節·城市創藝生活節主題演出
“城市生長力之光”——點亮城市創藝 上合組織峰會在青島成功舉辦,讓世界目光再一次聚焦這座國際化新都市,以此為契機,10月下旬,展現城市未來生活方式和創藝生活的大型城市活動——《Woo青島!城市創藝生活節(IDEAL LIFE FESTIVAL)》即將強力推出,為青島重注創新血液,成為展示青島創新力量的文化新名片。
“Woo”意為“World of Original”,城市創藝生活節旨在連結創意與藝術,發掘與探索城市生活的更多可能,通過四天時間,五大主題,近20000m2展區面積,50+創新生活品牌,20組重磅嘉賓,以及豐富的多場創意活動,賦予青島一場具有解放城市審美、賦予新的生活感悟、主流與非主流文化的肆意融合和給予城市的一次超越時空的自由的文化盛事。
本屆創藝生活節將以“Time up, Wake up!”為主題,其中,[Woo-art]板塊邀請了跨媒體藝術家朱敬一、獨立藝術家林萬山等藝術家,以視覺、影響、戲劇等多元破界的藝術手法,帶給青島觀眾浸入式的體驗。在[Woo-life]板塊,已經邀請到設計師品牌不裁、人氣IP新媒體末那大叔、萬美工作室等品牌,向外,集結青島當下最具品質和態度的品牌;向內,通過各類媒介挖掘和反映年輕人與世界的連結,推動青年文化藝術的發展。[Woo-design]板塊將邀請站酷、普象工業設計小站、九口山等品牌,從各個維度去詮釋設計的魅力。[Woo-talk]板塊依托ICAA國際藝術創意聯盟、ICCI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院等深度學術合作資源,邀請諸多國內頂尖創意人、策展人、藝術家、設計師等嘉賓,從“文創產業到產業文創”、“文創到商業”、“文創到IP內容”多角度進行主題論壇的演講與討論。而在[Woo-music]板塊中,W野狗音樂艙將聯合青島INCORE硬盒青年文化廠牌,一同出現在《Woo青島!城市創藝生活節》,來一次意料之中的久別重逢。
“城市生長力之光”——點亮城市生活 在此次主題演出上,12名城市綜合治理工作優秀網格員及熱心市民代表走上前臺,受到了表彰。他們中既有解矛盾,履職責,精準幫扶,用真情換得群眾真心的社區書記,又有不怕苦、不怕累,風雨無阻堅守崗位的交警輔警,更有古道熱腸,日日堅守,把社區大事小事放在心上的普通居民。這些城市治理基層工作者代表,用一言一行提升城市的溫度和厚度,用無限熱忱點亮城市生長力的光芒。
近年來,在探索創新社會治理方式的過程中,市北區創新性提出打造“城市生長力”治理品牌。深入推進城市治理網格化工作,樹牢“互聯互通互動、協調協作協同、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理念,引導居民、企業積極參與城市治理,實現從“我”管理到“我們”一起來治理的轉變。
全區劃分為137個社區責任網格、940個單元網格,每個網格設一名網格長和若干網格員,街道領導干部和屬地公安派出所及交警中隊干警“下沉”網格,對網格內“人、地、事、物、組織”全覆蓋管理,形成安全生產、綜治維穩、城市管理、民生救助、環境保護、公共服務等“六位一體”基本信息的及時上報處置。建立“在市北”APP、“市北城市治理”微信公眾號等公共平臺,通過數據打通、平臺互動,有效提高了對民服務的響應速度。比如在古力蓋維護方面,市民只需通過“在市北”APP上報破損古力蓋的位置,平臺就會迅速派人處置,半小時內解決問題,大大提高了問題解決時限。
通過搭建城市治理網格化平臺、深化街道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等一系列舉措,有效厘清區、街、社區職責界限。區級平臺作為指揮協調和考核督辦樞紐,街道平臺負責前端指導和服務保障,社區平臺負責一般問題的微循環處置解決,各級平臺協同辦理、閉環運轉。同時,針對群眾反映多、影響城市發展的116項痛點問題,由區級領導包片,集中力量攻堅,取締了長達20多年的海泊河、本溪路早市,市北區率先實現在全市范圍內非法占路市場清零,拆除清真寺周邊、新興體育場周邊、小水清溝等違法建設。同時興建了58處“口袋公園”,實現了居民健身休閑需要和主城區零星空地使用的“雙贏”。
1.2億條數據;一個窗口對外服務;137個社區網格全覆蓋,日均上報案件約3000件;6700個公共視頻探頭升級整合,全面摸清全區經濟社會各類資源“家底”……在探索出的這條城市治理新路徑上,經過三年的運作之后,一系列可喜的數據驗證了這次城市治理模式探索得卓有成效。城市治理的主體不是“我”,而是“我們”。為了實現“共建共治共享”,市北區暢通公開渠道,也喚起了居民的自管意識。
記者 游瀟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