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記者 李曉哲
9月6日,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聽取并審議關于本市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情況的報告。近年來,本市以推進分級診療、現代醫院管理、全民醫保、藥品供應保障、綜合監管“五項制度”建設為重點,推動全市醫改不斷向縱深發展。
本市19所三級醫院全部加入醫聯體
積極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是解決市民看病問題的重要舉措。為此,本市積極探索建立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近年來,以醫聯體和醫共體建設為載體,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為依托,本市加強衛生、財政、人事、物價、醫保等政策聯動,積極探索建立大醫院“愿意放”、基層“接得住”、群眾“愿意去”的分級診療機制。
2016年以來,青島先后出臺系列政策文件,在城區發揮三級公立醫院引領作用,高水平建設城市醫療集團;在縣域以即墨等區市為試點,實行縣鎮村醫療機構一體化管理和醫保按人頭總額支付制度,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同時,對接群眾健康需求,建設婦兒、精神、感染性疾病等專科聯盟;建立遠程醫療協作網絡,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圍繞醫保支付、個人付費、績效考核、職稱晉升等改革關鍵環節,完善配套政策,調動服務積極性,做實、做細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將基層醫療機構標準化建設納入市綜合考核,推動區市
截至今年6月底,本市19所三級醫院全部參與醫聯體建設,組建醫療集團6個,縣域醫共體11個,專科聯盟7個,區域共享中心11個,遠程協作網9個,覆蓋335家醫療機構;成立家庭醫生團隊1437個,常住人口簽約289萬人,簽約率31%,重點人群簽約168萬人,簽約率58%;有11家鎮衛生院獲群眾滿意的鄉鎮衛生院稱號,10家街道衛生服務中心獲得優質服務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稱號。本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和即墨區的醫共體建設工作,得到國家衛生健康委和省衛計委肯定,在國家和省有關會議上介紹經驗。
先后調整11930項醫療服務價格
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是當前深化醫改重中之重的改革任務。近幾年來,本市以取消藥品加成、建立科學補償機制為切入點,加強組織領導和改革聯動,按照縣級公立醫院先行試點、逐步向城市公立醫院拓展的改革路徑,積極穩妥推進全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探索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本市作為國家第四批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在2014年全部推開縣級公立醫院改革的基礎上,于2016年7月1日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市內五區范圍內的32所二級以上城市公立醫院和西海岸新區、即墨、膠州、平度、萊西等五區市的25所縣級公立醫院,以取消藥品加成為切入點,通過完善財政補助、價格補償、醫保支付、編制人事管理等配套改革政策,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綜合改革。
為保障公立醫院改革順利實施、鞏固提升改革成效,增強群眾獲得感,本市先后分7批調整了11930項醫療服務價格,落實了取消藥品加成的財政補助政策,取消藥品加成補償率平均達到90%以上,并增加了1倍的醫保周轉金以緩解醫院運行壓力,保證了醫院正常運行。價格調整后的醫療服務項目按規定納入醫保報銷,并調整醫保支付額度,建立部門聯動控費機制,對醫藥費用增幅、門診和住院患次均費用、藥占比等實行嚴格控制,減輕群眾醫藥負擔。落實公立醫院自主權,創新公立醫院編制人事管理方式,對47所市、區(市)所屬的公立醫院核定了人員控制總量,控制總量內人員實行備案管理、自主招聘,其中市屬19所公立醫院備案人員控制總量增加8225名;納入改革范圍的41所公立醫院全部建立法人治理結構,按新體制機制運行;推薦青島市中心醫院和即墨市人民醫院等參加國家、省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設示范試點,選取青島市中心醫院和青島市口腔醫院開展了薪酬制度改革試點。
本市還積極探索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從2018年4月起在14家市屬醫院推行了以公益性為導向的績效考核管理,對醫院社會效益、醫療服務、經濟效率、可持續發展、辦院方向、經濟管理六個方面的指標進行綜合績效考核,考核結果將與財政補助、醫保支付、工資總額核定、院長薪酬任免獎懲掛鉤,進一步調動服務積極性。截止到2018年6月底,全市二級以上公立醫院醫藥費用較去年同期僅增長2.7%,其中門診次均費用僅增長1%、出院患者下降0.1%,群眾醫藥負擔有所減輕;藥占比降至31%,醫療服務收入占比達到29.7%,醫院收支結構得到優化,可持續發展能力得到提升。
全市參保人數達845萬人
持續完善全民醫療保障體系建設是市民看病問題得以改善的保障。本市是全國較早實施城鄉一體醫療保險制度的城市之一,2015年實施了新的《青島市社會醫療保險辦法》,使原職工醫保、居民醫保、新農合三項制度建設碎片化、城鄉待遇不平等、經辦服務不便利等問題得到了較好解決。至2017年末,全市參保職工和城鄉居民達到845萬人,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當期收入達到185億余元,支出近167億元,提供了住院保障129萬余人次、門診大病保障44萬余人。參保職工住院費用實際報銷比約為75% (政策范圍內報銷比約為89%);參保居民住院實際報銷比約為59% (政策范圍內報銷比約為72%)。
在不斷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醫療保險制度的基礎上,2017年本市以原醫保大病救助制度為依托,創新實施了全民補充醫療保險,初步構建了“基本醫保十大病醫保十補充醫保”的醫療保障體系,三項保險年度最高支付額達到100萬元左右。
去年全年保障重特大疾病和罕見病患者14萬余人次,累計支出3億余元,對緩解重疾患者有病治不起、有藥不敢用的困境發揮了積極作用。針對本市老齡化帶來的醫療難、護理貴、負擔重等社會問題,在2012年率先探索實施醫療護理保險的基礎上,今年出臺了升級版的《青島市長期護理保險暫行辦法》,實施全人全責的新型護理保險制度,將失能老人的照護需求作為一個整體納入保障范圍,為破解這一社會難題作出了良好的制度安排。
困難居民醫療救助覆蓋面不斷擴大、保障力度得到提升。全市所有困難居民醫療救助實現“一站式”即時結算,在醫保大病保險、大病救助和民政醫療救助之后,低保家庭成員救助報銷比例達到96%以上、低保邊緣家庭成員救助報銷比例達95%以上。對救助后自負費用仍然較大的,及時給予臨時救助,困難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因貧棄醫問題得到了較好解決。2017年,醫療救助困難居民約9萬人,發放醫療救助金2.74億元,各類救助之后,低保家庭成員住院和門診大病的自負費用僅占醫療總費用的2.34%,低保邊緣家庭成員占醫療總費用的3.67%。
住院醫療費增幅首次在10%以內
本市還進一步健全藥品供應保障制度,深化藥品流通體制改革,完善藥品、耗材采購和使用管理制度。探索建立跨區域聯合采購機制,與濟南市、威海市成立了山東省首個跨區域公立醫院藥品采購聯合體,成交價較省掛網價降低21.3%,最大降價幅度下降83.3%,其中約80%的藥品達到全國最低。從2017年11月1日起,在全市各級公立醫療機構全面推行藥品采購“兩票制”;在青島大學附屬醫院、青島市市立醫院、青島市中心醫院3所三級甲等公立醫院開展了“一票制”試點,選擇了10余種用量較大、市場供應渠道簡單的藥品試行“一票制”,進一步減少了中間流通環節。在市婦兒醫院、市第三人民醫院、西海岸新區中心醫院3家醫院試點建立總藥師制度,進一步加強藥品使用管理。
在統籌推進醫藥衛生監管制度改革方面,本市加強衛生綜合監管體系建設,打造“三級四層”綜合監督執法體系,目前市級層面及10區市全部組建了衛生計生綜合監督執法機構,全市139個鎮(街道)中已有98個完成整合,有18個鎮街組建了專門的執法機構。還推行了醫療機構“二維碼”監管,目前城陽、黃島、李滄等區市已有1000余家醫療機構實現了“二維碼”監管覆蓋。
本市還加強藥品生產流通領域監管,針對藥品流通領域的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整治,3年來共查處醫療機構違法藥品案件31件,有效防范了藥品質量事故及特殊管理藥品流弊事件發生。
本市還注重加強基本醫保治理能力建設。進一步完善了以總額控制為主的結算管理辦法,對定點醫院實行分區域、分類分組管理;針對不同的群體特點、不同的治療路徑等,實施了按人頭付費、按病種付費、日間手術等多種結算方式。強化部門聯動、嚴格定點醫院控費管理,全市職工和居民住院醫療費增幅分別為9.57%和9.94%,首次實現了將費用增幅控制在10%以內的目標,在全市住院人次持續增長的情況下,實現費用增幅和個人負擔率“雙下降”。2017年共稽查各類定點醫藥機構1450次,追回違規基金1095萬余元,處理醫保醫師176人,解除服務協議54家,先后向公安、食藥和勞動監察部門移送案件8起,較好地震懾了違規違法行為,維護了“誠信醫保”的尊嚴。
[編輯: 劉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