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編輯部都會接到各種意外信息,有天災、有人禍,但最揪心的總是孩子墜樓的消息。
我們在錢江晚報資源庫中搜索,發現有過詳細報道的孩童墜樓事件從2011年7月2日至今有48起。這個暑假,僅本報做過詳細報道的孩童墜樓新聞就有5起。這是多么痛心的數字。
在孩童墜樓事件中,妞妞可以說是影響力最大,卻也是最幸運的一個。但大多數時候,沒有“最美媽媽”,只有傷心欲絕的家人。
這樣的心碎為何無法畫上句號?本報記者對這些年見報的兒童墜樓事件進行了細致的梳理,希望找出悲劇背后的共因,引起父母的警醒。
年齡:3到6歲的孩子最容易出事
我們對這些墜樓意外做了數據分析。48篇報道中,其中34起發生意外的主角在3到6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似懂非懂、喜歡攀爬、喜歡探索,容易出事。
這48篇報道中,年齡最小的是那個追氣球的1歲半男孩。小小的身體直接從缺失的玻璃護欄處鉆出去,走過1.5米寬的水泥踏板,也沒有止步。
年齡最大的是臨平一個17歲的少年。2012年6月16日,常住舅舅家的他被反鎖在家,他偷偷攀爬窗戶邊的外墻離家,進而墜樓斷腿。為什么?因為他想爬出去上網。
性別:不要以為女孩文靜,就相對安全
不要以為女孩子文靜,就相對安全一些。統計發現48起意外中,女孩居半,有24人。
我們回顧了每一篇報道,很多正是出于女孩文靜的認識誤區。老人出門買菜了,父母把一對姐妹留家里,偏偏意外就發生了。
時間:1/3的意外發生在監護人短暫離家時
在我們的分析中,1/3的意外都發生在監護人短暫離家的時間段。
今年6月25日清晨,下沙5歲女童懸掛在7樓陽臺外,幸虧鄰居和消防合力把孩子救了下來。
這是個二孩家庭,當時父母帶了二寶去醫院,就把5歲的老大一個人留在了家里。
今年6月21日,杭州市江干區陽光逸城小區,4歲女孩從12樓的家里墜亡。這是一個四口之家,爸爸、媽媽,兩個女兒。
那天傍晚,媽媽去接大女兒放學,留了4歲小女兒獨自在家,意外就在這么一小段空白的時間里不期而至。
家庭:二孩家庭容易顧此失彼
48起意外中,二孩家庭的有13個,有4個家庭不清楚是否有二胎。
衣服、鞋子等各種常規生活用品準備雙份沒有問題,可關注是否也能均衡妥帖地分配到每個孩子的身上?
孫女士住在曾發生過墜樓事件的陽光逸城小區,她是一個二胎媽媽,老二才2歲。悲劇發生后,她果斷請了第二個保姆。
她的感受也許代表了很多二孩家庭的看法:“有了二胎后,會把注意力和關注度投放在小寶上。我們總會下意識地覺得老大可以照顧自己了,但有時候真的是顧不上。”
房屋:有1/3意外發生在出租房、城中村
在我們的統計數據中,有1/3的意外發生在出租房、城中村,或者是以出租為主的回遷房。在這樣的環境中,往往房屋結構復雜,存在電線亂拉、房屋年久失修的狀況。
另外,由于出租房眾多,因此很少會有房東在窗戶上安裝防護欄。多數父母都要工作,孩子基本處于放養狀態,根本無法保證孩子的身影總在家長的視線之中。
在這類意外的報道中,有好幾則新聞標題是,他(她)來這里不過3天等。都是指孩子們剛剛到達一個新環境,出于好奇,對房屋結構又不熟悉,而大人們也為了迎接孩子的到來各種忙碌,意外就趁虛而入。
今年8月11日,信義坊小區,5歲男孩墜樓。他們家住在11樓頂樓,社區工作人員說,這戶人家買了這套房子不久,也沒怎么來住過。記者觀察了一下,11樓的臥室等都裝有保籠,但是頂樓上面蓋有陽光房、移動的玻璃窗,據說孩子是從陽光房掉下去的。
7月3日,嘉興一名4歲男孩從8樓墜下,最終經搶救無效死亡。當時他來到外婆家才兩天。
2018年春節大年初八,杭州金地廣場A座公寓樓里,6歲女孩小芽(化名)意外從19樓的LOFT公寓二層墜樓。這是親戚的房子,給他們一家暫住。女孩跟媽媽上樓整理東西,媽媽下樓時聽到身后一聲響。小姑娘身子小一腳踩空,從與LOFT地面齊高的窗窟窿里跌了出去。
但愿悲劇不再重演。
轉自半島+
[編輯: 宗瑞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