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筑起的堤壩保護了千余名村民生命和財產安全。
村民排長隊領食品。來自各地的救災車輛。
文/圖 半島記者 王永端
8月23日的壽光,晴朗異常。
上口鎮北半截河村黨支部書記張卓正帶著村民將洪水來臨時筑起的一個沙包堤壩挖開。
“如果沒有這個沙包堤壩,整個村子一定是一片汪洋。”一名現場的村民說。
那夜,當肆虐的彌河洪水漫過堤壩向北半截河村直撲而來,一座高3米的人工堤壩與洪水抗擊,保住了全村村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當日,半島記者在壽光多個受災村莊現場發現,目前災民已經被安置,當地賑災工作正有序展開。
“幸虧我們行動及時” 19日下午,北半截河村黨支部書記張卓接到上級通知,當夜彌河流量為400~600立方米/秒。
在張卓看來,400~600立方米/秒的流量通過彌河,只要河水不漫堤,村子就是安全的。
到了晚上8時,他又接到了通知,河水流量將漲到800立方米/秒。
此時的張卓意識到,當夜的水情可能遠沒有通知的那樣。
“我一夜就沒敢睡,鎮黨委要求我們村兩委班子當夜必須擔起重任。”張卓對半島記者說。
在村子的北部有一個缺口,這道缺口是自然形成的,而彌河從村西流過,若是洪水漫堤,這個缺口無疑對村子是個嚴重的威脅。
一夜兩次下通知,而且水情逐步遞增,此時的張卓趕忙打起電話聯系起了2臺挖掘機、2臺鏟車和6臺自卸車。
這些作業工具很快趕到了村北現場待命。
在短短的一個多小時里,他又接到了鎮上的水情報告,報告稱水流量仍將加大。此時,已是深夜。
一直在村委辦公室的張卓這次坐不住了,他趕忙通過村喇叭和村里的微信群下起了通知,要求所有壯勞力到村北準備挖土筑堤。
讓張卓和村兩委一班人想不到的是,水位和流量上漲的消息再次傳來。
“這次流量上漲到了1700立方米/秒。”張卓說。
“不能再等了。”他開始向身邊的村民和機械操作手下達命令“挖土機去挖土,自卸車運土,男人們裝沙袋子。”
“全村1900多口人的生命財產就掌握在咱們這些男人手里了。”張卓現場大聲吆喝。
此時是凌晨3時。
黑夜里,所有機械轟鳴起來,一車車泥土從周邊的地里運到了現場,現場村民開始裝起了沙袋子。
“抗擊洪水最好用沙袋子,”張卓說,“若單純用土堆,可能會被沖毀。”
就在所有人忙著裝沙袋子時,借著燈光的張卓卻突然發現水流已經來到了現場。
“壞了,洪水漫壩了。”站在現場的張卓大喊起來。
此時的洪水已經洶涌起來。
“幸虧我們行動及時,”一名當夜參與救險的村民告訴記者,“若是等洪水漫堤了再去行動,一定來不及。”
這個靠沙包壘起的大堤一點點加高,現場所有人泡在洪水里搶時間。
“當時洪水已經過腰了,”張卓說,“為了盡可能將這個缺口的堤壩加高,也為了保障安全,我們在楊樹上拴了繩子。”
村民站在水中,在繩子面前排人墻,將一包包沙袋向前傳遞。
到早上6時,一堵高3米、寬30多米的人工堤壩就這樣完成了。
“當時的洪水再有半米就漫過人工堤壩了。”一名村民說,“洪水漫過彌河,流過村北幸虧這堵人工堤壩,不然整個村就淹了。”
女老板載著物資去賑災 當一些村受災的消息傳來時,壽光和濰坊各界行動起來。
記者在災區見到了賑災者劉欣和葛晶晶。劉欣和葛晶晶都是壽光市洛城街道個體工商戶。
“我們獲知災情后,只想盡一些微薄之力。”劉欣說,盡管她自己家的地下室里也灌滿了水,直到23日還沒有抽干,但21日下午,葛晶晶和幾個姐妹通過微信商量了賑災的事情,就分別發動身邊的朋友捐款,并于22日購買了礦泉水、棉被、面包、火腿腸等食品。
“盡管我家也受災了,但還有一些更需要幫助的災民,尤其是那些農村的。”劉欣說。
23日一早,劉欣和葛晶晶等好友就將購買的賑災物資裝車,并由劉欣這個小老板親自駕車,向60公里外受災嚴重的營里鎮東黑冢子村和齊家黑冢子村送去。
劉欣等人是第一次去這兩個村子,照手機導航行駛的劉欣和葛晶晶最終還是被水災沖毀的道路擋住了去路。
無奈的團隊邊問路邊前行,2個小時后才趕到了東黑冢子村。
賑災團隊的到來,受到了村民的歡迎。
記者在東黑冢子村發現,洪水過后,一些村民將家里的物品拿到院子里晾曬。
村衛生室的女主人正將滿屋子的藥品放在院子里晾曬。
這名女主人稱,大水當時全都涌進了室內,并將架子上的絕大多數藥品泡了。
“一些藥品盡管泡了,但外層還有塑料薄膜。”他說,“有些藥品曬曬還可以用有些已經失效了。”
在村東,村兩委正將饅頭、方便面和礦泉水等救災食品分發給村民,村民排起了上百米長隊。
賑災車輛排起長隊 營里鎮是這次受災最嚴重的鄉鎮之一,周邊多個村莊被淹。
在路邊,一些村民正將家中被淹的麥子、被褥、家具等搬出來晾曬。
村民高亮說,他家的5000多斤麥子被洪水全部泡了都長毛了,前幾天天氣不好無法晾曬,今天才運出來。
由于學校當前還處于放假期間,政府將當地災民安置在了營里二中,營里二中也成為這里最大的災民安置點。
上午9時,學校門口排起了來自濰坊各界的賑災車輛長隊。
記者在賑災安置點發現,供電、通訊、醫療等部門的保障車在安置點24小時進行保障。
一名知情人向半島記者表示,僅這一個安置點安置周邊受災村民就達3000多人。
記者發現,中午12時,就餐保障人員將食品發到每一個災民手里。
“誰都不愿意受災。”一名老人摟著5歲的孫子午睡中醒來說,家里受災了,直到今天房子里還有水。看著還在安睡的孩子,再看了看四面八方趕來的賑災車輛,老人長舒了一口氣。“都會過去的,人沒事就好,人沒事就好。”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