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何勇 據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官方微博發布,2018年8月13日7時許,京滬高鐵北京南至廊坊間發生設備故障,導致部分列車晚點。鐵路部門及時啟動應急預案,正在組織處置。由此給旅客出行帶來不便,鐵路部門表示歉意。(8月13日人民網) 因暴風雪等惡劣的天氣,或者因設備故障,不可避免會發生火車晚點事件。但火車晚點事件發生后,對于廣大旅客來說,最迫切的就是想知道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以及火車到底什么時間能夠到站、發車等詳細信息。如今,火車晚點事件發生后,鐵路部門已不再局限于在火車站通過廣播向旅客發布晚點信息,還利用互聯網手段,通過官方微博、官方公眾號及時發布。這當然有利于滿足旅客知情權,有助于平復旅客心中的焦慮情緒,不失為一種進步。但也要看到,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鐵路部門向旅客傳遞火車晚點信息,除了廣而告之之外,還應實行一對一的精準傳播,真正增強傳播效應。
數據顯示,目前通過互聯網渠道購買火車票的乘客已超過70%。按照火車票網上售票的制度設計,旅客注冊賬戶均與手機號碼捆綁。換句話說,鐵路部門或第三方購票平臺能清楚知道通過互聯網購票的旅客的手機號碼。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發生火車晚點情況,鐵路部門在傳播信息時,完全可以通過手機短信方式一對一精準發送給旅客。
相對而言,鐵路部門的官方微博、官方公眾號的工作性質強,粉絲量有限,轉發和閱讀量也不是足夠高。因此,還應考慮精準傳播,一對一給旅客發送火車晚點信息,使其能更科學、合理地安排出行時間,避免在火車站等候時間過長。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