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青年網北京8月10日電(記者 曾繁華) “知伯以國士遇臣,臣故國士報之。”《戰國策》中這句名言堪稱中國“禮賢下士”“士為知己者死”文化傳統的生動寫照。歷朝歷代,“國士”一向被視作社稷的金梁玉柱;如今,“國士”一詞可以視作各階層、各行業人才的統稱。新時代的“國士”們,一直受到黨和政府乃至社會的高度關懷、重視與認可。
2016年7月1日,在慶祝建黨95周年大會上,習近平便指出:我們要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廣開進賢之路,把黨內和黨外、國內和國外等各方面優秀人才吸引過來、凝聚起來,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5月28日,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鞠鵬 攝
“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2018年5月28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更是凸顯出習近平對“國士”的尊重和期望:祖國大地上一座座科技創新的豐碑,凝結著廣大院士的心血和汗水。我們的很多院士都具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深厚情懷,都是“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
新時代中國,對“人才”“國士”而言,“君臣父子”的封建綱常與“英雄入彀”的帝王權謀早已被“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的歷史潮流所取代。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高屋建瓴:
“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黨內和黨外、國內和國外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的偉大奮斗中來。”
據中國青年網記者不完全梳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曾當面關懷、勉勵過教師、科研工作者、農牧民、軍人、航天員、醫護人員、企業家、文藝工作者等行業代表。其中,對于“知識分子”這一群體,習近平也是屢屢提及,寄望深遠。
比如2017年3月4日,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的民進、農工黨、九三學社委員、并參加聯組會時,習近平強調:偉大的事業,決定了我們更加需要知識和知識分子,更加需要知識分子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多作貢獻。我國廣大知識分子要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舍我其誰的責任感,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刻苦鉆研,勤奮工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作出更大貢獻。
近日,中組部、中宣部又聯合發出《關于在廣大知識分子中深入開展“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活動的通知》,要求引領廣大知識分子在新時代自覺弘揚踐行愛國奮斗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把個人理想自覺融入國家發展偉業;胸懷祖國、艱苦奮斗、開拓創新、無私奉獻,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不負人民期望;勇于擔當民族復興大任,不辱時代使命,做新時代的奮斗者,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國士傳史冊,丹心照汗青。對于無數心懷家國的優秀知識分子,祖國與人民從來不會忘記。習近平更是念念不忘。
巍峨大山:襟懷坦蕩念家國 大山走了,他走得是那樣匆忙,走得是那樣悄無聲息,但他那憂國憂民的情愫,清正廉潔、勤政敬業的作風,襟懷坦蕩、真摯善良的品格,剛正不阿、疾惡如仇的精神,都將與他不朽的作品一樣,長留人間。
——選自習近平《憶大山》
資料圖片:1997年2月9日,習近平和賈大山(右)合影
賈大山,一位“有著洞察社會人生的深邃目光和獨特視角”的作家。對于他的作品,習近平這樣表示:“原來我曾讀過幾篇大山的小說,常常被他那詼諧幽默的語言、富有哲理的辨析、真實優美的描述和精巧獨特的構思所折服。”
當年,主政正定的習近平對賈大山說:“你不能只是自己寫小說,還要為正定的文化事業作貢獻啊,而且要把你的好作風,好思想帶到干部隊伍中。”
文風磊落,人品更是坦蕩。賈大山受命出山,挑起了正定縣的文化工作。上任伊始,他就下基層、訪群眾、查問題、定制度,幾個月下來,便把原來比較混亂的文化系統整治得井井有條,還為正定文化事業的發展和古文物的研究、保護、維修、發掘、搶救,竭盡全力。
另據河北作家李春雷撰文回憶,調離正定后,習近平每年春節前夕會給賈大山寄上賀卡;遇到熟人,也會委托其捎來問候——但賈大山理解習近平工作太忙,鮮有回應——靈魂深處,他還是那個傲骨文士。直到后來賈大山身患絕癥,習近平兩次抽時間去看他。病榻相見,再淡然的君子之交,也無礙兩人真性情的淚水奪眶而出。
1997年2月20日,賈大山因病去世。
習近平從未忘記自己這位“好朋友”“好兄長”。在回憶文章中,他這樣贊揚賈大山——
“大山是一位非黨民主人士,但他從來也沒有把自己的命運與黨和國家、人民的命運割裂開。”
愚公保國:科技富民在一線 李保國同志35年如一日,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長期奮戰在扶貧攻堅和科技創新第一線,把畢生精力投入到山區生態建設和科技富民事業之中,用自己的模范行動彰顯了共產黨員的優秀品格,事跡感人至深。李保國同志堪稱新時期共產黨人的楷模,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選自習近平對李保國同志先進事跡作出的重要批示
李保國在河北省內丘縣崗底村向村民講解果樹修剪知識。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
1981年,大學畢業后留校任教的李保國響應學校號召,扎進太行山,搞起山區開發研究。當時的太行山區水旱災頻繁,交通不便,十分貧困。脫貧致富,成了山區群眾最急迫的愿望。“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國每年深入基層200多天,讓140萬畝荒山披綠,幫10多萬農民兄弟增收了35個億。
“人一輩子得做點讓別人好的事。”李保國坦言“見不得老百姓窮”。他手機里有300多個農民兄弟的電話,24小時隨時答疑。其中許多人的名字他都叫不出、叫不準。但甭管誰提問,他都耐心解答。好多農民叫他“恩人”。
這位河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看起來并不像人們刻板印象中的“知識分子”,不修邊幅,黑漆漆的臉, “咋看都像個農民”,沒有架子。對農民來說,他是“親人”,是“財神”。工作上,這位常年奔波在田間地頭的“學院實踐派”又如同越野車手,石家莊、承德、張家口、秦皇島、唐山、保定、邢臺……白天黑夜地奔波,指導、講課、調研……跋山涉水一路狂奔,越野車底盤磕破好多次。
當年學校原想給他派個專職司機,李保國卻說:“我天天上山下鄉,鐵打的司機也受不了。” 然后他考了駕照,自己上車當司機,下車做指導。他愛人郭素萍——也是他課題組的主要成員,就坐副駕駛上負責幫他隨時接電話、記備忘。
2016年4月10日,李保國突發心臟病,經搶救無效去世。
在對李保國同志先進事跡所作的重要批示中,習近平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要學習李保國同志心系群眾、扎實苦干、奮發作為、無私奉獻的高尚精神,自覺為人民服務、為人民造福,努力做出無愧于時代的業績。”
赤子大年:至誠報國血脈連 我們要以黃大年同志為榜樣,學習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學習他教書育人、敢為人先的敬業精神,學習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高尚情操,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斗之中,從自己做起,從本職崗位做起,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選自習近平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作出的重要指示
2013年4月18日,黃大年在2013年深部探測項目年會上。身旁是他率領團隊研發的“地殼一號”萬米大陸科學鉆探機的展示模型。資料圖
黃大年在2009年響應國家“千人計劃”回國。他在英十八年,是英國知名的國際戰略科學家。在選擇回國的那一刻,他將劍橋大學旁邊的花園別墅,以及妻子正經營的兩家診所全都拋下了。
“無論身在何處,你們都是中華兒女的一分子,祖國和人民始終惦記著你們,祖國永遠是你們溫暖的精神家園。” 2013年10月,在歐美同學會成立一百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對廣大留學人員提出了殷切期望。
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祖國的召喚,在黃大年心中激蕩。他這樣描述自己與祖國的血脈相連:“我是國家培養出來的,從來沒覺得我和祖國分開過,我的歸宿在中國。”
回國后,黃大年帶領團隊夜以繼日地工作,取得了一項又一項的成就,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作為我國“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專項”第九分項“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研制與實驗”的首席科學家,他致力于攻關“航空重力梯度儀”——如同給地球做CT,能洞穿地下每一個角落。在近年來探明的國外深海大型油田、盆地邊緣大型油氣田等成功實驗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成為“顛覆性”技術推動行業突破的典范。
這位嚴謹的科學家,同樣是學生們慈祥風趣的師長。辦公桌旁專門為學生準備了一張椅子、一臺電腦;專門為學生開辟了“茶思屋”,讓學生在放空中激發奇思妙想;為學生常備感冒藥;帶著作業在路上批改;甚至住進重癥監護室還不忘叮囑學生修改作業中的錯漏……
2017年1月8日,黃大年因病去世。
在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作出的重要指示中,習近平深情表示:黃大年同志秉持科技報國理想,把為祖國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作為畢生追求,為我國教育科研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他的先進事跡感人肺腑。
后繼有人:見賢思齊再登攀 國士無雙,后繼有人。
習近平與賈大山交往故事刊發后,以其情感深厚、感人至深的細節,引起了社會各界的熱烈反響。有評論認為,這種不基于權利金錢交換的君子之交,啟示后人絕不能把友誼當成相互辦事的工具。對于干部交友,也在“用忠誠播種”“用熱情灌溉”“用原則培養”“用諒解護理”等方面做出了榜樣。
李保國雖走了,但更多“李保國”式的團隊涌現了出來。郭素萍帶著丈夫留下的科研團隊,繼續奔波各地,在山區間播撒著科技致富的“火種”。全國多所高校里,一批批被李保國教授事跡感召的年輕人走向了大山,走向了田間地頭,走進了農民的心坎兒里。
黃大年離開了,但他的精神像一盞明燈,點亮了信仰之光。高校師生紛紛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的重要指示讓人思考:青年一代到底肩負著怎樣的責任和使命?怎樣把個人命運和國家命運結合起來?就在這幾天,黃大年生前留下的唯一公司——“大年科技”研發交付了“海東青”警用無人機。“海東青”是航空物探無人機應用在“智能警務”上的應用,旋翼的效能即便在空氣稀薄的高原,也能夠實現正常飛行,領先國內同類產品。
堂堂中華邁進新時代,泱泱國士建功顯風骨。
見賢思齊,廣大知識分子,必將在新時代的洪流中,書寫更加輝煌動人的詩篇!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