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合肥8月9日電(記者王正忠、王圣志、劉美子、姜剛)巍巍大別山,綿延千里,林木蓊翳,山花爛漫。
這座英雄之山,迎來了一個重要時刻:2018年8月8日,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準,位于大別山腹地的安徽省岳西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讓老區人民過上好日子!這是共產黨人的莊嚴承諾!30年來,8任省委書記對點幫扶,數千名扶貧干部下沉一線,與四十萬岳西兒女一起,向貧困宣戰!
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這是一場綠色發展的深刻變革!三變改革、產業扶貧、光伏興農……十八大以來,國家實施精準扶貧政策,這個大別山區貧困人口最多、貧困面積最大、貧困程度最深的縣份之一,創新發展,書寫了中國反貧困戰場上的“岳西樣本”!
讓老區人民過上好日子,這是共產黨人的夙愿
岳西縣山壑縱橫,“八山一水一分田”,1985年被列為首批國家重點貧困縣。全縣絕對貧困人口24.7萬人,約占總人口的七成。
“出門便爬坡,吃糧靠肩駝,農閑背被兒,男兒難娶婆。”這首流傳了半個世紀的民謠,傾訴著當年的辛酸。
這是8月2日無人機航拍的岳西縣青天鄉老鴨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1998年1月8日,深冬的青天鄉老鴨村一如往日的蕭條。時任安徽省委書記盧榮景杵個拐杖,順著泥濘的山路走進村里,映入眼簾的是:多數農民住的是漏風屋、睡的是稻草鋪,家里缺衣少食……老書記眼圈紅了。
臨走時他留下一句話,“對不起老區人民啊”。一年后,一條4.3公里的三級公路通到了老鴨村。
在中國反貧困史上,或許沒有哪里像岳西一樣,從1989年開始,連續8任省委書記將岳西作為對口扶貧點。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旗幟召引下,在脫貧攻堅戰中,各級黨員干部,秉持初心,拋灑熱血,甚至獻出生命。2014年以來,先后選派245名黨員干部下派到村任職,全縣182個村實現對口幫扶全覆蓋,各級財政投入扶持資金68.2億元,全力改善民生。
白帽鎮南莊村是大別山腹地的一個深度貧困村,卻有著岳西縣林業局副局長查道恒的詩和遠方。
30年前,查道恒曾在南莊工作過,“這里的群眾太苦了,他們不脫貧我死不瞑目啊!”2017年,臨近退休的他主動要求回到南莊當扶貧隊長,只為圓一個刻在心底的夢。
老查知道,要拔掉“窮根”,必須因戶施策、精準滴灌。在村民們的印象中,58歲的他整天走村串戶,似乎不知疲憊。
這一年,村里路通了;這一年,老查對山村里的6000多畝油茶進行改造,村集體建成了630畝高標準油茶,每畝油茶收入達8000多元。南莊有了長效的產業支撐,老百姓的腰包鼓起來了。
站在村口,放眼望去,是漫山的茶林。“油茶花,一年開一兩次,花開時,滿山是香,白得像雪一樣。”老查指著茶林開懷大笑。
這是8月2日無人機航拍的岳西縣大山中的高速公路。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八月的驕陽灑向大別山深處,冶溪鎮溪河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劉揚彧卻沒能看到他日夜盼望的這一天。
劉揚彧出身貧寒,對貧困有著切膚的感受,也對貧困戶有著深厚的感情。
有的貧困戶要辦低保,劉揚彧沒讓他們跑一趟腿,就把低保卡送到家門口;有的貧困戶不愿異地搬遷,劉揚彧就一趟一趟去做思想工作;2016年6月,岳西遭遇特大暴雨,村民急需轉移,此時劉揚彧的妻子正在待產,家里催他回去,他急得直跺腳,卻對電話那頭說“我不能回去”……
2017年12月3日,他在走訪貧困戶途中,不幸遭遇車禍,29歲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扶貧一線!
送別劉揚彧的那天,岳西縣100多位扶貧隊長含淚許下承諾:“您未走完的路,我們定將繼續前行,岳西必將幸福花開遍地!”
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創新發展的“岳西樣本”
又到了構樹收割的季節。當清晨的陽光剛剛喚醒山間的草木,五河鎮葉河村村民王焰發已經忙活開了。
自然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6.1%,被專家稱作“物種基因庫”的岳西,是江淮流域皖河、淠河等水系重要發源地,也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
然而,山區地勢高洼不平,長期以來,五河鎮的百姓種糧只能靠天收,4萬畝山地成片撂荒。
這是8月7日無人機航拍的安徽省岳西縣五河鎮葉河村構樹種植基地。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2012年,五河鎮葉河村率先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發展雜交構樹產業,農戶以土地入股,山場流轉后,企業無償發放種苗給貧困戶種植,并提供技術指導。
“這是中科院的專家利用傳統雜交育種方式培育出來的樹種,上過太空,耐干旱、耐貧瘠,適合山區種植,周期短,一年可收四茬,一畝一年純收益在3000塊。”王焰發將家中兩畝地改種構樹,當年就實現脫貧。
荒山變青山,舊貌換新顏,一副生機盎然的綠色畫卷在沉寂了幾十年的紅土地上緩緩展開。
構樹、油茶、中藥材等84萬畝特色農林業產業,在助力岳西穩定脫貧的同時,更發揮著生態修復功能。
善謀者勝,遠謀者興。“生態保護與生態開發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秉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始終是岳西實施精準脫貧的生命線。”岳西縣委書記周東明說。
拔“窮根”、摘窮帽,不僅要有破釜沉舟的決心,更要有探索革新的勇氣。
500多歲的銀杏樹秀而繁陰,佇立村頭,見證著頭陀鎮梓樹村的蛻變之路。
精準脫貧的突破口在哪?安徽省委辦公廳下派干部郭逢春騎著摩托車,跑遍了村里的溝溝坎坎。
以“三變”改革撬動產業脫貧杠桿!郭逢春瞄準了紅心獼猴桃產業,而當時梓樹村集體資金幾乎為零,很多人打起退堂鼓。
“沒錢也要干!”郭逢春一邊通過貧困戶入股、合作社出資等市場化的方式籌措資金,一邊將各類扶貧資金進行“拼盤”,投入產業發展中,建成300畝高標準紅心獼猴桃基地,再量化成股份,形成貧困戶戶均1畝的產業格局,老百姓可以獲得土地流轉、合作社務工和股份分紅三項收入。
古樹之下,眺望村莊,碩果累累的獼猴桃園與錯落有致的新居,繪成一幅嶄新的山村畫卷。
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改革激發了農村生產力,催生了產業規模化,成為引領群眾脫貧的核心動力。
岳西縣耕地面積22.9萬畝,海拔600米以上的占60%以上。當地政府抓住山區獨特的氣候條件,引導農民發展茭白產業。
“以前種糧食是‘種一坡、收一鍋’。現在種高山茭白,一畝凈掙5000多塊錢。”主簿鎮余畈村貧困戶儲昭陽通過種植茭白一年脫了貧,“現在的日子有奔頭,我主動申請加入了共產黨!”
岳西高山茭白產業,成為全國產業扶貧的經典案例。
“太陽高空照,在家數鈔票”,村民們對光伏扶貧贊不絕口。岳西在全國首創PPP模式推廣光伏扶貧項目,光伏電站實現村級全覆蓋,11402戶貧困戶在屋頂建成了光伏電站,戶均年收入3000元左右。
這是8月7日無人機航拍的岳西縣五河鎮沙嶺村光伏發電項目。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我們每個村都建成1個以上特色產業基地,每個貧困戶有2項以上產業扶貧項目,既能短期脫貧,又能長期致富。”岳西縣扶貧辦主任楊效東說。
岳西縣建設就業扶貧驛站,對貧困勞動者培訓11832人次,幫助2756名貧困勞動者實現就業。建成扶貧工廠(車間)103個,帶動1083名貧困人口每年人均增收1萬元左右。
推進金融扶貧,發放扶貧小額貸款5.12億元。安排融資風險擔保基金1300萬元,發放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貸款1.1億元。
從“窮山惡水”到宜居樂土,岳西城鄉面貌日新月異。
——人居環境明顯改善。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危房改造、退宅還耕三種舉措,全縣農村樓房率達96%以上。
——群眾收入大幅提高。2017年,岳西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53元,較2014年增長31.9%。
——城鄉面貌發生巨變。民生工程四年累計投入資金39.22億元,實施農村道路暢通工程2053公里,組級路硬化率95%以上,安全飲水實現全覆蓋。
——爭先創優熱情高漲。近年來,全縣先后榮獲全國財政管理工作先進典型縣、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重點產茶縣、國家級生態縣、中國名茶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等多種稱號。
浸潤紅色基因的大別山精神,在扶貧攻堅中熠熠生輝
順著石階拾級而上,一座高13.5米的革命烈士紀念碑,聳立于岳西縣城南的大別山烈士陵園內,掩映在蒼松翠柏間,寓意13.5萬長眠于大別山區的英雄兒女。
自強不息、勇當前鋒的大別山精神在這片紅土地深植、沿襲。
清晨四點,山溝里還一片漆黑,石關鎮張家村村民劉會才和妻子摸黑出了門。頭燈的光照亮泥濘的水田,兩人腰間別著編織袋,開始一天的勞作。
八月初正是高山茭白收割的季節,不管大風暴雨還是酷暑當頭,他和妻子每天都要在12畝茭白田里勞作一整天。
“茭白要一茬一茬收,每天賣的都是最鮮亮的。”正午時間,烈日當頭,劉會才嫻熟地將一垛垛長短整齊、翠綠鮮嫩的茭白碼在田埂上。
“累歸累,我們兩個人一天能收1500斤,三天就能賣一萬塊錢。”盡管忙碌,劉會才干勁十足。
紅土地上,有人起早貪黑,有人勇闖新路,大家眾志成城,共同的目標就是擺脫貧困。
“從小我印象里,家鄉就一個字——窮。每年稻谷收割的前三個月,很多村民都要出去借糧吃”,貧困日子讓43歲的王澤漢刻骨銘心。
這是8月8日無人機航拍的安徽省岳西縣牛草山風力發電場。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一定要帶領鄉親甩掉頭上的“窮帽子”!2012年,他辭去在外務工企業年薪60多萬的管理職位,拿出自己的全部積蓄,回鄉創辦了菖蒲鎮巖河村最大的“扶貧工廠”——海創飾品。經過幾年經營,企業年產值達到2200萬元,年利潤近200萬元。
“廠里有21名貧困人員,月工資在3000元以上,現在有六七戶買上了小汽車!”談及變化,王澤漢滿臉自豪。
一樁樁脫貧奮斗、創業致富的故事背后,老百姓的獲得感與幸福感日益提升,信心與信念不斷增強。
點點燈光,散落在入夜的深山,為無數渴望脫貧卻苦無門路的貧困戶燃起希望。“我原來就小規模養殖土雞,聽了專家的講解,對生態土雞市場更有信心,技術上也有了把握。”談起扶貧夜校,貧困戶汪秀滔滔不絕。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2017年以來,岳西縣創新開辦扶貧夜校3000余場次,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成為脫貧攻堅的“加油站”。
藍圖變現實,愿景變實景。在大別山精神指引下,岳西貧困人口從2014年110473人下降到當前3500人,貧困發生率僅為0.967%。
飽經風霜的大別山,走進了一個新的時代!
[編輯: 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