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孫豐欣 徐杰
模擬演練各類接待場景、一遍遍檢查場館內的各個細節、一遍遍翻閱媒體手冊里的各類信息……要說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新聞中心里最靚麗的風景,一定少不了年輕的志愿者們。半島記者6月5日采訪了解到,為了給來青采訪的境內外媒體注冊記者提供全方位服務,新聞中心招募培訓了大批高校志愿者,他們已經早早到崗,接受系統的志愿培訓。據悉,根據以往國內高端峰會運行經驗,結合工作需要,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新聞中心下設29個工作小組,分別包括取證中心、咨詢臺、媒體工作區、新聞發布廳、會議采訪、通信保障等,職能涵蓋媒體接待、采訪、通信、交通、醫療、安全等全方位保障。
■綜合管理組志愿者:張旭 家門口的盛會,咱得出點力 “自從看到上合峰會在青島舉辦的新聞后,我瞬間就萌生了要回家當志愿者的想法。”經過一系列面試、培訓后,23歲的青島姑娘張旭如愿以償,成為了上合青島峰會新聞中心的綜合管理組志愿者。
張旭目前就讀于中國音樂學院,在校期間學習的是藝術管理專業。
今年年初得知上合青島峰會消息時,她正在備戰考研。“我當時就想,這么大的國際性會議在青島舉辦,作為一個青島姑娘,當然要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啦。”張旭說道。
在安排好自己的學業和生活后,張旭第一時間就遞交了志愿服務簡歷。
4月份面試,5月初接到過關通知,5月中旬她就上崗了。張旭告訴記者,“我在學校期間就參與過許多大型會議的志愿服務,面試前我又突擊了解了上合峰會的相關資料,真正面試時不算太難。”
在新聞中心諸多工作組中,綜合管理組是一個“信息集散地”,工作瑣碎而繁雜,張旭與組內其他志愿者每天的工作就是不斷地開會、整理、提交、歸檔。有時候因為活兒扎堆,他們還要學會打“時間差”,接力參加大大小小的會議。
談到上合與青島,這個青島姑娘有點“小激動”,她開心地說,“在青島生活久了,會越來越愛這個城市。在北京讀書,聽到包括自己的老師夸贊青島的美好,會由衷地感到自豪。十年前奧帆賽時我還在上初三,不能做什么,但十年后的上合峰會,我很開心成為團隊的一員,希望來青島的國內外朋友能通過我們的服務,愛上青島這座美麗的城市。”
■新聞發布廳組志愿者:畢研震 每天“考試”,微笑也要練習 老家萊蕪的畢研震是青島大學在校學生,他在新聞中心主要負責新聞發布廳的志愿服務工作。
畢研震告訴記者,“我從小就喜歡志愿服務,大學期間參加過多次大大小小的活動,但這次是最激動的。來青島四年了,越來越喜歡這座城市,希望能為青島做點事。”
上合組織青島峰會新聞中心共有A、B、C三個新聞發布廳。其中,A發布廳可容納270名記者,B發布廳可容納100名記者,C發布廳可容納50名記者。為了熟悉會議服務流程,志愿者們每天一遍遍地模擬新聞發布會的場景:引領記者們簽到、領取同聲傳譯設備,再引導記者們進入座位區,發布會提問環節及時判斷提問者的座位區域,適時遞上話筒……
不僅僅要聽課培訓,還要經歷各種各樣的“考試”。畢研震說,不光要熟悉流程,所有和新聞中心有關的信息都要掌握,“比如發布會結束后記者要去其他區域該怎么走,我們對新聞中心的布局得張口就來。在面對記者時,微笑時嘴角的弧度多少、身體微微前傾15度剛剛好,這些也都要不斷練習。”
作為“主考官”,新聞發布廳組組長陳麗莉頗為嚴格。
陳麗莉介紹說,新聞發布廳組除了保障好燈光、話筒、同傳室等硬件服務外,還將提供好出席發布會的嘉賓接待、媒體引導等軟件服務。“我們現在每天都在進行通用培訓、禮儀培訓以及流程演練,以確保發布會的順利進行。我們進行了專人專崗安排,以保證在3個發布廳同時召開發布會時,也能順利完成發布會的服務保障任務。”
■咨詢臺組志愿者:劉長江 模擬各種場景,提前做演練 進入新聞中心,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咨詢臺。在這個崗位的志愿者們可能需要同時應對方方面面的問題。而在咨詢臺組的17個志愿者們可以說重任在肩。
據了解,在這些志愿者中,俄語專業的共4名,劉長江就是其中一個。劉長江說,他是中國石油大學的大四學生,現在居住在青島西海岸新區,“我現在每天早上六點五十從住處出發,一路過隧道,差不多8點左右到達新聞中心,在路上的時間大約需要三個小時。但是能在大四這個階段參與這么大的活動還是很難得的,并不覺得辛苦。”
咨詢臺承擔著新聞中心場館功能,以及為媒體提供包括班車時間、會議采訪安排、用餐時間等各種問詢信息的職能。志愿者們除了需要應對失物招領、線路導引、設備租借、采訪預約等各種各樣的場景,還要對整個場館的功能、布局、職責等了如指掌。因此,崗前培訓顯得尤為重要。劉長江說,“現在每天都在培訓,除了熟練掌握媒體手冊上的各類信息,還要模擬各類應用場景的演練,接待禮儀也不能落下。”為了能勝任這項工作,除了統一培訓,志愿者們一有空就互相練習,通過互相提問盡快熟悉起來。
據咨詢臺組組長丁曉燕介紹,除了俄語專業的大學生,還有的志愿者第二外語為法語、日語和西班牙語的,可以滿足不同語言的需求。目前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們已經熟記了新聞中心14個功能區的位置以及媒體手冊的全部內容,希望通過服務讓媒體可以獲得良好的體驗。
■公共工作區組志愿者:李俊澤 保障600個工位200臺電腦 新聞中心的一樓大廳內專門設立了媒體公共服務區,方便境內外記者展開工作。記者忘帶充電器?正在寫稿時感覺身體不適?電腦出現突發狀況無法連接?遇到這些問題時,會有專門的志愿者上前幫你解決。
來自青島大學研二的志愿者李俊澤告訴記者,她們這個組主要為記者工作提供便利服務,包括一樓大廳的工作區和二樓的專用工作間。“整個媒體公共服務區設有600個工位、200臺電腦,包含中英俄三種操作系統,記者們在這里可以完成采寫、編輯等各類工作。”在記者們寫稿時,她們負責提供各類服務保障,比如電腦使用、中英俄翻譯系統的操作,還包括各類應急突發狀況的處置。
一個大型活動,離不開千千萬萬的志愿者,每個人的精心付出,才能保證活動的順利進行。6月6日新聞中心正式開放,李俊澤等志愿者表示非常期待。李俊澤告訴記者,“我們這些志愿者主要來自青島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作為在校生能參加這樣的大型活動,大家感到很自豪,也感覺到了壓力,最近我們不斷地培訓,對各種場景進行模擬演練,希望能盡可能地做到最好。”
[編輯: 張珍珍]
相關專題:
相約上合 風從海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