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全媒體記者 孟達 報道 落戶青島西海岸新區的東方影都項目,開啟中國電影“重工業化”新時代。
半島全媒體記者 肖玲玲
四年時間,在高質量發展方面,青島西海岸新區交出一份漂亮的答卷,以一組組亮眼的數據勾畫出其奮斗的身影。地區生產總值從2313.44億元到3212.71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從175.3億元到243.7億元;海洋生產總值從589.9億元到1019億元;第三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從38.59%到52%;累計引進產業項目超過1000個,總投資過萬億元;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從100余個到近200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30673元到39665元;市場主體數量從10.6萬增長到22萬……一項項改革先行先試,一個個大項目加速崛起,一樁樁民生實事落到實處。青島西海岸新區已經靚容初現,開始在世界舞臺上煥發出迷人的光彩。
先行先試事事敢為“新” “新區的特質是‘新’,動力是‘試’,改革創新是我們最大的優勢。”時隔四年,青島市委常委、青島西海岸新區黨工委書記王建祥的話依然言猶在耳。
在青島西海岸新區砥礪奮進的四年里,改革是最核心的“線索”,創新是最精彩的“篇章”。43項國家和省市級改革試點不斷深化,51項區級重點改革接力突破,改革創新成為青島西海岸新區最大共識和自覺行動。
聚焦政府效能建設,在山東省率先實行“一窗受理、受審分離”工作機制。青島西海岸新區整合全區35個審批職能部門的123個受理窗口,設立13個綜合受理窗口,全口徑受理企業群眾申辦的所有事項,讓企業群眾“只進一個門、只跑一次腿、辦成所有事”。
全面實施全程代辦、并聯審批、多評合一等創新舉措,青島西海岸新區社會投資類建設工程項目審批流程已壓縮至28個工作日,政府投資類項目壓縮到39個工作日,分別提速65%和64%,實現項目審批提速增效。針對現有土地單一性質用地管理與目前復合性產業發展現狀的矛盾,在全國率先推行“一地多用”,使土地靈活集約高效利用成為可能。全面取消社會投資類項目前置審批,持續推進“多證合一”、注冊登記全程電子化等試點,全面推行個體工商戶簡易登記和企業簡易注銷登記。今年以來,青島西海岸新區新增市場主體45113戶,同比增長18%。
不斷創新社會治理新局面,構建起“以網格化巡查為基礎、信息化支撐為手段、多元化參與為關鍵、社會化服務為目的、精細化管理為標準、法治化保障為根本”的六化治理“黃島模式”,青島西海岸新區被授予“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創新優秀區”稱號。建立健全城市扶貧機制,實現精準扶貧城鄉統籌、全域覆蓋。創新“資本收益型”扶貧新模式,整合農村扶貧資金,通過國有企業購置運作商業資產,以穩定可持續收益增強“造血”功能,4758戶貧困戶全部脫貧,65個貧困村全部“摘帽”。
整合全區人才資源,成立“招才中心”,一改人才工作“九龍治水”、人才隊伍“大而不強”的局面,青島西海岸新區人才總量達47.6萬人。其中,院士42人,“千人計劃”專家52人,“泰山學者”等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460余人。建立全新的激勵機制,在讓“有為”者“有位”,讓無為者“退位”,并在全國率先推出“容錯免責”制度。
2018年1月1日開始,《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條例》正式實施。“這為新區先行先試、改革創新、開發開放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撐,必將帶來前所未有的活力。”青島西海岸新區管委主任李奉利說。
品牌+質量助推動能轉換 項目是實實在在的經濟,經濟是實實在在的項目;抓項目就是抓新的增長點,就是培育新動能。四年里,青島西海岸新區累計引進產業項目1000余個,總投資過萬億元。
2018年1月19日,借助人工智能“機·慧·圈”創新聯盟成立之際,澳柯瑪首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無人駕駛平臺--無人駕駛電動物流車正式發布。該款無人駕駛車輛是國內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可實現完全自主運行的低速載貨卡車。從疫苗冰箱到無人駕駛車,澳柯瑪高端制造已經成為一張享譽國內外的品牌,而澳柯瑪的成功也是青島西海岸新區企業品牌打造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青島西海岸新區以品牌戰略為抓手,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涌現出澳柯瑪、雙星、明月海藻、瑯琊臺、圣元等一批具有特色的產業品牌,最終實現推動青島西海岸新區產業高質量發展號。
以重大項目為抓手,青島西海岸新區實施項目建設“掛圖作戰”,每年簽約引進、開工建設、竣工投產各200個以上項目,33個百億級項目加快推進。越來越多世界500強“走進來”,西門子、馬士基、龐巴迪等世界500強企業紛紛落戶、增資擴產,不斷助推青島西海岸新區新舊動能轉換登上新臺階。截至2017底,累計56家世界500強企業在青島西海岸新區(不含保稅區)投資設立了82個外資項目,總投資36.98億美元,合同外資10.52億美元。
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總投資500億元的青島東方影都項目竣工落成,打造集影視拍攝、制作、發行、交易等全產業鏈于一體的世界影視新中心,開啟中國電影“重工業化”新時代;華大基因北方中心啟用,搭建海洋生物基因測序平臺,建設世界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國家海洋基因庫。
與此同時,海工裝備、家電電子等優勢產業也積極轉型,紛紛“走出去”,境外建廠生產并就地銷售,成為青島西海岸新區大企業“新常態”。海信南非產業園、賽輪越南輪胎基地、明月海藻智利并購等重大項目紛紛落地,既實現了資源有效配置,又避免了國際貿易壁壘。
“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就要依靠科技創新”,十九大報告對經濟增長動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青島西海岸新區印發的加快建設四大基地促進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意見已于5月1日開始實施。規劃建設“四大基地”“七大中心”吹響了高質量發展的集結號,如今,青島西海岸新區(不含保稅港區)新增規上工業企業個數由2014年初的27家增加到80家,規上工業總產值達5178億元。
城市品質書“新區樣本” 城市品質是品位和質量的總和。青島西海岸新區在誕生之初就確立了“主城區—城市組群—特色小鎮”這一全新城市發展格局,著力打造精致有序、特色鮮明、生態宜居的品質之城。
4年時間,這里完成了城市品質的快速升級:投資100億元,在全國率先開展藍色海灣整治行動,清理恢復自然岸線125公里,打造世界最美海灣;率先成立國家新區研究院,著力研究城市的規劃建設和城市發展方面的重大課題;實施城市管理體制改革,推進管理重心下移,實行精細管理;實施文化引領戰略,讓文化流淌在城市街道、散發在城市天空、彰顯在社會事業。
現在開門有綠、推窗賞景,啤酒之城、影視之都、音樂之島、會展之心“四張國際名片”熠熠生輝,這里已經成為青島旅游的重要目的地。2017年,青島西海岸新區旅游人次突破2200萬,旅游業總收入達21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3%和20.6%。
在青島西海岸新區的城市建設中,城市組群發展為產城融合注入新活力,13個產業小鎮按照規劃為先、理念為導、產業為根、生態為本、文化為魂、基礎為要的“六為”路徑正在有序開發建設。
作為城市建設點睛之筆的特色小鎮,青島西海岸新區創造性地引入區屬國有企業參與特色小鎮建設,累計投資14億元,撬動社會資本110多億元,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18個,農業農村煥發新生機。
城市在發展,離不開城市路網的合理布局。青連鐵路鋪軌全線展開,地鐵13號線實現全線軌道貫通,1號線進入主體施工階段,董家口疏港鐵路路基工程全線完工,開城路二期提前一年半全線通車……一張大的交通網已經顯露端倪,為青島西海岸新區“舒筋活血”。
砥礪前行,奮勇爭先。在高質量發展的征途上,青島西海岸新區正在奮力書寫著新時代的新區樣本。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