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6月上旬,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八次會議將在青島舉行。繼2008年北京奧運會帆船賽之后,世界目光將再次聚焦青島。
當前,山東正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奮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全面開創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面。喜迎上合峰會,齊魯兒女倍感歡欣鼓舞,更加拼搏奮進。
從今天起,本報推出“喜迎上合 精彩山東”系列述評,記錄齊魯大地以昂揚的精氣神走在前列,在高質量發展、改革開放、鄉村振興、紅色基因傳承等方面的新探索、新作為,展現山東人民不忘初心、拼搏進取的生動實踐,迎接上合組織青島峰會的勝利召開。
□ 本報記者 廉衛東 李鐵 齊靜 薄克國
青青之島,親親上合。6月上旬,上合峰會就要在青島拉開帷幕了。
上合峰會為何花落山東?答案不一而足,但近年來,特別是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山東人真抓實干的執著、攻堅克難的勇氣、大膽創新的魄力,國人有目共睹,印象深刻。
在中國的發展版圖上,作為東部大省的山東向來被寄予厚望。2008年和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視察山東;2014年和2015年,又兩次對山東工作作重要批示。今年全國兩會,總書記親臨山東團參加審議,再次對山東工作提出殷切期許:希望山東再接再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走在前列、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全面開創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面。這是中央對山東多年期許的概括深化,也為山東未來劃出了基本坐標。
一個地區發展要走在前列,諸多因素都起著重要作用。這其中,人的精神狀態的作用不容小覷??v覽我國幾十年來的發展歷程,那些在區域競爭中保持優勢的地區,無一不是始終提著那么一股子氣,鼓著那么一股子勁。回首山東的發展之路,也正是靠著那么一股子敢想敢干的勁,那么一股子攻堅克難的氣,才闖過了道道急流險灘,創造了令人自豪的輝煌成就。
當下的齊魯大地,正處在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不進則退的轉型關鍵期,山東牢記總書記囑托,蹄疾步穩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回應歷史和人民的期待。尤其讓人感慨的是,山東人展現出了一種寶貴的精神狀態——在高質量發展浪潮中走在前列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攻堅克難、迎頭趕上的頑強斗志,扎實務實、昂揚奮進的豪邁激情……這一股子昂揚的精氣神,是山東聚焦走在前列、奮進新時代的生動體現。
緊迫感與責任感
坐不住等不起,緊緊抓住戰略機遇期
走在前列,總是在創造機遇、搶抓機遇中實現的。
回望40年改革開放歷程,山東之所以能夠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總量連續跨上幾個大臺階,關鍵就在于抓住了高速增長階段的歷史機遇。
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根本要求。實現高質量發展,山東面臨著一系列深層次矛盾,必須以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決絕之心,來一場發展的“自我革命”。
在總書記、黨中央親切關懷下,今年1月初,國務院正式批復了《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這是黨的十九大之后國務院批復的首個區域性國家發展戰略,是全國第一個以新舊動能轉換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其覆蓋地域之廣、涉及領域之寬、探索要求之高、政策含金量之多,在山東改革發展的歷史上前所未有,歷史的機遇又一次向齊魯大地展開懷抱。
哈佛大學教授約翰·科特指出,樹立緊迫感,是組織變革的第一步,如果沒有足夠的緊迫感,人們很難自我改變。今年新春伊始,山東召開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動員大會,省委書記劉家義在會上直言不諱坦承差距:“我省在全國區域競爭大棋局中,已經不那么耀眼”“陷入了由別人追著跑到追著別人跑的尷尬境地”,這些話如響錘擊鼓,發人深省。大會同時提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要“一年全面起勢、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優勢”,勾勒出動能轉換的時間表、路線圖,節點與節點緊密銜接,環環相扣,一種讓人坐不住、等不起的緊迫感油然而生。
在警示聲中重整行裝再出發,山東人義無反顧地去闖、去干,奮力重塑新的輝煌。
一場“大學習、大調研、大改進”的熱潮,正在山東迅速興起。國內不少亮點城市,鮮明感受到了一股來自山東的發展熱潮。今年4月,由市委書記帶隊,臨沂市黨政考察團到浙江省杭州市,重點學習杭州在電子商務、特色小鎮、“放管服”改革等方面的新理念、新舉措。在此之前,濟南、青島、煙臺等市的考察團已相繼來訪。
在省外的山東人,也深刻感受到了山東求賢若渴、大步向前的勁頭。3月26日,在山東大廈金色大廳,36位省級異地山東商會會長圍坐在會場內圈,省委、省政府有關部門、廳局的主要負責人坐在會場后排。圍繞如何進一步加快山東的新舊動能轉換,內圈暢所欲言、有話直說,外圈認真聆聽、仔細記錄。一位商會會長推掉了商務洽談趕了過來,被現場的氣氛徹底打動了,“有這么一股勁頭,山東一定會迎來一輪大發展?!?br>
縱觀世界經濟發展史,一個明顯的軌跡,就是由內陸到海洋,由海洋走向世界,走向強盛。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的要求。山東有綿延3000多公里的海岸線,近16萬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積,一大批優秀的海洋高級科技人才和諸多重量級海洋科研機構,但與此同時問題也不少——海洋產業結構偏重,海洋科技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能力不足,分散的沿海港口資源難以發揮整體效應。
開創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面,山東最大的優勢在海洋,最大的潛力在海洋,必須搶抓機遇,大手筆推進。從去年開始,山東一系列重大舉措陸續推出。省里先是成立海洋發展戰略規劃領導小組,省委主要領導牽頭,省直多個部門參與,集中力量先期搞好戰略規劃。今年5月又召開海洋強省建設工作會議,號召全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敢于爭先的氣概,把習近平總書記經略海洋的重要指示精神轉化為山東的生動實踐。內容詳實的《山東海洋強省建設方案行動方案》也隨之發布,進一步明確主攻方向和重點任務,集聚優勢資源,深入實施海洋強省建設“十大行動”。
一筆一筆勾勒,一層一層渲染,一點一滴研磨,山東高質量發展的壯闊畫卷漸次宕開。
勇攻堅與敢擔當
主動加壓精準施策,骨頭再硬也要啃下來
困難和挑戰,是對一個地區干部群眾精神面貌最直接的檢驗。
同樣的政策,同樣的思路,為什么有的地方就成效顯著,走到了改革發展的前列,有的地方就不溫不火,一直原地踏步?精神面貌有差別,心氣干勁有高低,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土地是一個城市發展的珍稀資源,違章違法建筑不但非法占有土地,更阻礙了市民正常的生活。但對城市管理者而言,拆違絕對是一個讓人撓頭的工作。究其原因,一在于違章建筑成因復雜,二在于牽扯利益巨大。但濟南市開展的“拆違拆臨”專項行動卻頂住了壓力,在群眾的鼓掌叫好聲中,讓城市面貌大變樣。2017年,濟南共拆除違法建設6.8萬處,總面積接近150個泉城廣場。
濟南拆違為何能有如此大的成果?關鍵就在于有攻堅意識,有擔當精神,以拆除焦點、難點為“突破口”,形成了強大連鎖效應。國華東方美郡小區難題的解決,就是典型一例。國華東方美郡多年來都是違建集中地,有的業主甚至把公共區域的小山改成私家花園。為了打贏這場“拆違戰”,濟南成立了專項整治領導小組,市建委、規劃等六個部門聯合下發通告,
從建設、誠信、產權凍結等多個領域對違建業主實施聯合懲戒。城管、城鄉建設等13個部門還在小區召開拆違媒體見面會,形成了拆違高壓態勢。在這樣的堅定決心和強大壓力下,違章建筑相繼完成拆除。
要啃下硬骨頭,除要有攻堅精神,措施更要精準到位。菏澤是黃河入魯第一市,境內黃河全長185公里,形成灘區面積504平方公里,灘區內居住人口14.7萬人。黃河水在滋潤沿黃百姓的同時,也把貧困落后像泥沙一樣沉淀在灘區。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菏澤視察時,明確要求“堅決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不斷改善貧困人口生活”。2017年8月,全省脫貧攻堅推進會在菏澤召開,提出要強化問題導向,拿出真招實招硬招,向最難處聚焦聚力。
黃河灘區脫貧遷建,并不只是單純的“遷”或“建”,而是一項統籌考慮搬遷安置、經濟發展、就業創業、生態建設等各方面的系統工作,要緊緊扭住包括就業、教育、醫療、文化、住房在內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這個“牛鼻子”,編織一張兜住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的安全網,確保“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
今年4月,山東正式印發26個省灘區遷建辦公室成員單位制定的26個專項方案。圍繞新村建設、產業發展、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配套等方面,26個部門精準施策,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和幫扶措施,計劃三年籌集資金65.23億元,合力改善灘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保障灘區群眾既“挪窮窩”,更“拔窮根”。到2020年底,菏澤所有村臺將全部建成交付使用。到那時,灘區群眾世代期盼的“安居夢”將成為現實。
如今,在山東,越來越多的地區主動出擊,自我加壓。從各級領導干部到基層一線隊伍,都已經看得分明:只要方法得當,措施有力,拿出敢于擔當的勇氣、破解難題的智慧,再難的困難也能解決。
遠見與潛功
打基礎利長遠,功成不必在我
“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必須做好打基礎、謀長遠的工作。
柳芽欲萌,地氣先暖;表里相濟,實深實重。用這兩句話來描述山東一系列打基礎、謀長遠、寧可不要面子也要里子的發展抉擇,可謂恰如其分。
打基礎、謀長遠,首要的是著眼未來,堅定信念,確立發展的戰略目標和大方向。山東工業產值全國第二,化工、造紙、醫藥等多個行業產值全國第一,是名副其實的工業大省。工業養活和富裕了山東人,但也給齊魯大地和山東人民帶來了一些煩惱和負擔——山東經濟結構過重,能耗高、污染重、安全生產壓力大。
要打破這一局面,必須對一些產業進行大刀闊斧的整治。山東先拿本省第二大工業門類、連續25年產值保持全國第一的化工業開刀。2017年6月,省委、省政府決定開展為期5年的“全省化工產業安全生產轉型升級專項行動”,成立專門的正廳級機構“化轉辦”,對全省化工產業特別是危化品生產、儲存、運輸、經營、使用、危險廢棄物處置等全產業鏈進行全面治理。同時,山東把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作為化工產業安全生產轉型升級的治本之策,狠抓整合,按照“發展壯大一批、規范提升一批、關閉淘汰一批”的思路,切實優化化工業產業布局。
打基礎、謀長遠的努力,很多時候要花更大的力氣、費更多的心血,但短期內看不到明顯“政績”。然而這些工作卻如“草蛇灰線,伏脈千里”,鋪墊了一個地區的發展基礎,決定了未來的戰略布局。能不能義無反顧做好這些工作,是對一個地方干部政績觀、精氣神的重大考驗。
水和交通,是一個地區發展的血液和動脈。沿黃濱海的山東,水是當前最大的資源制約。我省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足全國的1/6,屬于人均占有量小于500立方米的嚴重缺水地區。2017年6月,省委部署進行全省水安全保障總體規劃,從生產、生態、生活三個方面進行安全用水統籌;同時通過“一縱兩環”水網規劃,對水資源進行全省一體化規劃。按照這個規劃,2020年全省生活、工業用水就能得到基本保障。
山東是高速公路建設起步較早的省份,通車里程在全國一度居首,但是當下網絡布局不夠密、外聯通道不夠多等問題也日益突出。最近,我省對全省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做了重大優化和調整,通過加密、提速、擴通道,全面提升交通基礎設施保障水平。規劃到2035年,建成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高鐵通車里程達到5700公里,時速350公里的高鐵占比提高到80%;世界最先進的時速500公里磁懸浮也將出現在山東。
在這些實打實、硬碰硬的攻堅戰、持久戰中,山東上下同欲,既為當前發展創造“顯績”,也為長遠發展創造“潛績”。
時間,是忠實的見證者。以昂揚的精氣神奮勇向前,以持續的奮斗開啟機遇窗口,以不斷的變革積累發展優勢,山東定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全面開創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面。
[編輯: 張珍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