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傳統工藝制作的柳編產品。
柳編對溫度和濕度要求較高,更適合在低矮的地窖內進行。
制作過程中需要噴水保證柳條的濕度。
常年制作柳編使得雙手粗糙、關節變形。
高家兄弟嫻熟地制作出一件件柳編制品。
半島全媒體記者 何毅 報道
在即墨區金口鎮山陰村,村民高玉平和哥哥高玉滋在地窖內忙著做柳編,哥倆每天凌晨四點多起床到地窖干活,中午休息一會,再繼續編織手里的活,忙到下午五點多才結束一天的工作。
記者半蹲著進入地窖內,雖然外面天氣有些悶熱,但是這里面卻陰冷、潮濕,高玉平兄弟倆則是穿上厚衣服在這里手不停地干著活,一根根柳條在他們手中編織得十分精巧,沒一會就制作出一件件造型各異的精美柳編制品。
高玉平告訴半島記者:“我今年62歲了,從事柳編行當已經三十多年,柳編工藝看起來簡單,其實前期工作很繁瑣,要經過泡料、整理、截料、再泡料、加工等一系列工序,少一樣都不行。近些年來由于需求變少和無人愿意學習柳編,這個行當如今面臨著無人傳承的尷尬局面。”
據了解,柳編制作對溫度的要求非常高,不能透風還要潮濕,而地窖的溫度和濕度適合,能很好地保證柳條的濕度,否則就會變干、變脆容易折斷。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柳編曾經讓山陰村名聲大噪,吸引了許多外鄉人前來購買,當地不少村民靠柳編手藝養活一家人。30年前這個村有70多家干柳編的,而隨著百姓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用柳編的人卻越來越少。
“我和大哥常年在地窖里彎腰低頭干活,身子骨都落下了毛病,雙手不僅十分粗糙,而且關節已經變形,上面布滿了疤痕,現在年輕人都吃不了這樣的苦。”高玉平告訴記者。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