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世翔 報道 濟南國際園博園航拍圖。
本報記者 晁明春
經歷多次“爽約”之后,4月28日,濟南國際園博園終于正式對外免費開放,接著就迎來了今年“五一”小長假的洶涌人流——4月30日當天,入園游客超過8.7萬人次。
位于長清大學科技園區的濟南國際園博園,是2009年第七屆中國(濟南)國際園林花卉博覽會的主會場,占地5176畝,其中水面面積1440畝,陸地面積3736畝。園區內現在主要包括公共展區、中央湖區、現代園林展區、齊魯園林展區、中華風情園區、園博園歡樂世界等景觀區域。
“2017年9月6日,濟南市政府正式作出了免費開放濟南國際園博園的決策。為更好地滿足市民游客休閑娛樂需求,今年1月5日,濟南城市建設集團決定對園博園進行閉園維修提質改造。經過4個月的整修,目前園區維修提質改造工作已經如期完成。”濟南國際園博園景區運營公司負責人張博告訴記者。
這也是繼1997年9月的泉城公園,2002年的中山公園,2010年10月1日的百花公園,2010年12月底的森林公園,2014年9月的花圃公園,2017年1月1日的大明湖景區及一直免費開放的環城公園等7個公園實現免費開放之后,濟南市民及游客又多了一個免費開放的休閑娛樂園區。
參展各類展園達108個,除省內17城市外,還有包括港澳臺地區在內的45個國內城市及21個國外城市,另有9個設計師展園和13個專類園——2009年9月,當第七屆中國(濟南)國際園林花卉博覽會以“展園不漏省份、數量超過往屆”寫入歷史之后,投資30多億元的濟南國際園博園很快就陷入了運營難以為繼的境地。
當初園博園最后定址于大學科技園核心區長清湖及其周邊區域,主要是考慮到該地處于一山、一水、一圣人的旅游主軸線上,周邊省道、國道、高速公路密布,山水兼備,距市區25公里,區內文化氛圍濃厚。園博會之后將會給濟南留下一座永久性的優秀園林建筑,成為“一山一水一圣人”旅游熱線上的重要景點。
“但現在看來,園博會發揮的作用與當時的設想差距不小。”有專家分析,一方面,由于園博園離中心區較遠,不是市民日常游園的首選,長清區及大學科技園人口較少,而對外地游客又缺乏足夠的吸引力,難以聚攏足夠的人氣。另一方面,當時建設內容主要圍繞展會需要的基礎設施和展園建設、環境建設為主,餐飲、售賣等配套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很不完善,現有建筑和展園功能較為單一。就景觀內容與60元的門票價格相比,不少游客直呼“不值”。
其實濟南國際園博園的窘境,只不過是很多舉辦過園博會的城市面臨的一個共同難題,就是展會結束后,園區不能得到更好地利用。也不光是園博會,就是大型體育賽事之后,因難以得到充分開發利用而陷入荒涼冷清的體育場館也不在少數。
是免費開放變身公益景區?還是尋求合作變身主題公園?或者另求他途走大規模開發之路?陷入“迷茫”的濟南國際園博園曾多次“變法自救”。如與長清區各大旅游景點串聯成線,打包向旅行社和各地游客推介;面對大學科技園的高校學子定向優惠推銷;園林部門把園博園列入年票通游范圍;與其他部門合作開展商業運營等,但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園博園的長遠發展難題。如今,免費向社會開放、回歸公益景區,成了濟南國際園博園的終極選擇。
免費開放不能不算成本賬。“與市區其他免費開放的事業單位性質的公園不同,園博園目前是企業運營,資金缺口主要是當時的管理方濟南西城投資集團、現在的管理方是市級投資平臺濟南城建集團內部消化。”張博告訴記者,此前園博園每年的運營維護成本約2000多萬元,如今免費開放,要對原有設施進行必要的改造,要增加安保投入,初步測算的運營維護成本在3800萬元左右。
不管是企業內部消化,還是像其他公園一樣實行財政差額補貼,長期收不抵支恐非運營之道。左手公益,右手市場,免費開放后的濟南國際園博園仍面臨著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
“從運營方來說,我們對未來經營前景充滿信心。”張博說,免費開放了,只是少了門票收入,但人氣上來了,就為提高服務水平、拓展經營渠道提供了可能性。假如游客選擇乘坐電瓶車游覽園區,每人20元,可隨時上下。再加上必需的餐飲經營呢?另外,周邊高校集聚也是濟南國際園博園的一大優勢,他們已經與山東工藝美院等學校建立合作,成立了陶藝等創意園區。“免費開放的濟南國際園博園,不僅是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游樂場所,本身就是一筆蘊藏著巨大資源和發展潛力的財富,這還不算對長清區域經濟的帶動呢。”張博信心滿滿。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