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畢仕俊在畢家上流社區。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徐杰
如何將“窮鄉僻壤”打造成“都市田園”,李滄區畢家上流社區多年來鋪就的致富路,可以算得上是可循的經驗。30年來,畢家上流社區居民在黨委書記畢仕俊的帶領下,不僅發家致富,還過上了令人羨慕的“都市田園”生活。近日,曾榮獲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的畢仕俊,被授予“山東省勞動模范”稱號。
說起畢家上流社區,如今在李滄區是一個人人稱贊和羨慕的基層社區,這里村集體經濟雄厚、居民生活富裕、生活環境也美不勝收。而時光倒退30年,這里卻是另一番景象,村莊緊靠嶗山腳下交通不便、土地貧瘠,居民生活一貧如洗。如何改變家鄉這一窮二白的山區面貌,如何盡快讓村民富起來?這成了彼時剛當選為黨支部書記的畢仕俊的頭等大事。
“社區的優勢是社區區域廣闊、自然資源豐富,不足之處是瀕臨山區、交通不便。”畢仕俊回憶說,全體居民形成了共識:社區富,首先要修路,路通了財源也就來了。
說了算,定了干。在不到3年的時間里,畢仕俊帶領全體居民首先打通了毛楊路和天水路這兩條社區外延的主干線;把社區九個自然村的道路進行拓寬改造;在百果山主景觀區修建了3條生態休閑旅游線路……經過十年的不懈奮戰,畢家上流社區通車道路全覆蓋,總里程超過了50公里。
畢仕俊說,道路的問題解決后,他和全體居民又開始謀劃致富事業,先是通過招商,引進優質資源進山投資。隨后,又憑借當地的優勢自然資源,將百果山等森林資源充分利用了起來。隨著2014年青島世園會的成功舉辦,百果山森林公園也名揚四海。
“居民經濟富裕只是我們努力的一個方向,最終還是要物質、精神文明共同富裕,這樣老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滿足感才更充實。”畢仕俊介紹,為了將經濟富裕社區創建為和諧家園社區,近年來,他帶領居民確定了以社區為載體,以廣大居民為服務主體,以促進社區發展、改善社區民生、提升社區文明、致力社區和諧以及建設“小社區大舞臺”新格局的目標。
以加強民生服務為例,畢家上流社區每年為居民交納養老金、醫療保險等費用超過550萬元,使社區實現了居民養老和醫療保險的全覆蓋;全年過節和每季度發放的各種福利共計近500萬元;每年還拿出1800萬元,發給社區股民和居民,解決社區居民失地后的生活困難。此外,社區每年還支出30余萬元用于80歲以上老人和傷殘人員的幫扶和慰問,支出40余萬元用于對退休人員的慰問。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