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7日,省國資委、財政廳在濟南聯合召開全省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工作推進會。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到2018年年底基本完成分離移交,有個別情況的,也要做到2019年起國有企業不再以任何方式為“三供一業”承擔相關費用。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截至今年3月底,全省“三供一業”已完成分離移交或簽署分離移交協議的累計達388.2 萬戶,占任務總量的96.9%,其中已完成或簽訂正式協議的戶數達248 萬戶,占任務總量的61.9%。
不過這項工作依然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山東省國資委副主任樊軍提到,“三供一業”分離移交進展不平衡。有的進度較快的企業和地方,滿足于簽訂正式協議,推動職能和資產劃轉等實質性移交力度不大。另外,剝離市政、社區等其他辦社會職能總體進展較慢。還有就是有的地方出臺的“三供一業”維修改造標準過高,企業難以負擔。
今年我省剝離國企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目標任務是,基本完成“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和教育、醫療機構深化改革,努力完成市政和社區管理等職能分離移交,逐步推開國企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工作,力爭今年上半年基本完成勝利油田獨立工礦區剝離辦社會職能綜合改革試點工作。
“要確保是實質性移交。”樊軍說。到2018年年底基本完成分離移交,這里基本完成的標準是,在2018年底前完成管理服務職能移交和資產劃轉,并按照進度要求進行維修改造。有個別情況的,也要做到2019年起國有企業不再以任何方式為“三供一業”承擔相關費用。如果是僅實施維修改造,沒有實質性移交的,將來清算時收回補助資金。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玉巖
轉自:大眾網
[編輯: 劉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