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0日至21日,習近平出席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來源:新華社
央視網消息:“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伴隨著洋洋灑灑的春雨,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落下帷幕。在這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擘畫了網絡強國的宏偉藍圖,指明了網信事業的前進方向。
綜觀習近平總書記的網絡強國思想,正如“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一般,凈化著網絡空間和民心民意;又如和煦溫暖的春日一般,照亮了全球網絡治理的未來方向。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視聯網平臺。來源:新華社
網絡綜合治理:構建網上網下同心圓 “要提高網絡綜合治理能力,形成黨委領導、政府管理、企業履責、社會監督、網民自律等多主體參與,經濟、法律、技術等多種手段相結合的綜合治網格局。”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對網絡綜合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網絡綜合治理,首先要加強正面宣傳,引領輿論導向,凝聚億萬網民。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中國網絡環境煥發新氣象。在黨的十九大、香港回歸20周年、“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G20杭州峰會等重大事件中,互聯網發揮著積極輿論引導作用。同時,在“南海爭端”“黃巖島問題”“香港占中”“釣魚島問題”等議題中,中國通過主動設置話題、引導主流輿論,掀起了濃厚的愛國熱情,在輿論場上贏得主動。
在正面輿論的引導下,我國網民在對待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等大是大非問題上,觀念漸趨理性成熟,逐步建立起理性、自信、健康的群體心態。
一手抓引導,一手抓法制。“要推動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確保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指導下,近年來,《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略》《通信網絡安全防護管理辦法》《電話用戶真實身份信息登記規定》《公共互聯網網絡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等配套規章、規劃和政策文件相繼出臺,網絡空間法治化成為法治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
“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網絡空間風清氣正,是人民的共同期待。今年4月以來,針對網絡短視頻亂象、網絡涉黃直播等違法違規問題,國家主管部門通過約談、整改、下架等一系列“組合拳”,有效凈化了網絡空間生態。據統計,在“凈網”“護網”“劍網”等專項行動中,全國網信系統2017年依法約談網站2003家,會同電信主管部門取消違法網站許可或備案、關閉違法網站22587家,網絡謠言、網絡色情等互聯網亂象得到有效整治。
“把握好時度效,構建網上網下同心圓,更好凝聚社會共識,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建好這個“同心圓”,要以黨的領導為半徑,充分凝聚向心力;要以法律法規為半徑,掃清網絡污染物;要以各類媒體為半徑,創新手段傳播正能量;更要以群眾路線為半徑,打造網絡輿論新平臺。
△廣州市公安局舉行網絡安全法宣傳活動。來源:新華社
網絡安全防護:為國家安全筑牢屏障 “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經濟社會穩定運行,廣大人民群眾利益也難以得到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了網絡安全的極端重要性。
2017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正式施行,開啟了我國依法治網的新階段,為保障網絡安全豎起制度“防火墻”;近年來,網絡安全審查、數據出境安全評估、個人信息保護等重要制度逐步建立,共同為網絡安全織就“牢不可破”的制度防線。
“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維護網絡安全是全社會共同責任,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廣大網民共同參與,共筑網絡安全防線。”如今,“網絡空間安全”成為一級學科,“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在多所大學落地;每年一屆的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走入社區……
網絡安全知識技能得到普及,廣大人民群眾網絡安全意識和防護技能大幅提高,網絡安全的共治共建漸入佳境。
同時,網絡安全依然任重道遠。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收集到的信息系統安全漏洞累計15981個,較2016年增加47.7%;感染網絡病毒的終端有2095萬個,相比2016年下降29.8%。數據的背后,是網絡安全的風險,是網民利益的損失。
攜手共進,方能乘風破浪。在建設網絡強國的征程中,網絡安全對國家安全牽一發而動全身。因此,必須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統領網絡安全建設,以網絡安全建設為新時代國家安全筑牢屏障。
△“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來源:新華社
核心技術應用:打通成果轉化綠色通道 “天有不測風云”在如今“高精尖”的信息技術面前已經過時。
目前,我國有9顆“風云”氣象衛星在軌運行,190部天氣雷達參與組網,氣象預報信息更新頻率由兩年前的3小時提高到10分鐘。這正是核心技術的實際應用帶給人們的便利。
“要打通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銜接的綠色通道,力爭以基礎研究帶動應用技術群體突破。”習近平總書記鄭重強調。
依靠信息技術創新驅動,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爭取在某些領域、某些方面實現“彎道超車”。習近平總書記對于核心技術的應用轉化十分關切。
近年來,通過實施核心技術攻堅戰略,我國在多項網絡信息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上取得突破。
“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量子衛星”、“5G”技術、北斗導航系統等標志性創新成果的出現,為我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建設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與支撐。
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從研究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正深刻影響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國家治理的方方面面。
“日日行,不怕千萬里;常常做,不怕千萬事。”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戰略部署下,我們不僅取得了核心技術“突擊戰”的勝利,最終也必將會贏得這場“持久戰”。
△2015年12月,習近平出席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 來源:新華社
全球治理共識: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人類從來沒有如此聲息相通,世界從來沒有如此近在眼前。
當前,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正在萌發,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同時,互聯網發展也給世界各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帶來諸多新挑戰。
“既要推動聯合國框架內的網絡治理,也要更好發揮各類非國家行為體的積極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從安全和發展兩個戰略維度高瞻遠矚地提出網絡空間全球治理的“四項原則”和“五點主張”,倡導國際社會在網絡空間遵循和平、主權、共治、普惠原則,共同建立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建設多邊、民主、透明的互聯網治理體系。
從歷年的世界互聯網大會,到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中國正同各國一道,順應互聯網發展帶來的歷史機遇,推動網絡空間開放、合作、交流、共享,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2016年世界互聯網發展烏鎮報告》指出,目前互聯網對推動彌合數字鴻溝、促進文化交流、數字經濟發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同時,如何應對網絡安全風險和網絡空間的國際治理,這幾年也有了更深探討。
中共十九大報告對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及深化互聯網和數字經濟合作等方面進行了深刻闡述,不僅對中國互聯網發展提出新要求,也為中國同世界各國開展網絡合作提供了新機遇。
△專家介紹量子計算研究成果。來源:新華社
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在習近平總書記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引領下,中國正借由互聯網平臺,踐行著“世界和平建設者、全球發展貢獻者、國際秩序維護者”的承諾,推動網絡空間互聯互通、共享共治,為開創人類發展更加美好的未來助力!(文/戴萌萌 劉亮)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