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現高質量發展,關鍵在人才。近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對我省職稱制度進行30年來首次全面性、系統性改革,明確了未來一段時期內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總要求和“路線圖”,推出25項具有高“含金量”的改革措施。這是記者從4月23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發布會上了解到的消息。
據省人社廳廳長于富華介紹,2016年人才統計顯示,我省有專業技術人才514萬人,其中,正高級職稱6.4萬人,副高級職稱41.1萬人,中級職稱165.3萬人。《實施意見》共有六大創新點,對建立科學合理的人才評價體系、暢通專業技術人才發展通道、鼓勵創業創新具有重要意義。
健全制度體系,破解“天花板”問題 目前,我省經濟、統計、工藝美術、實驗技術系列沒有設置正高級職稱,相關專業技術人員評到副高就“到頂了”,專業類別設置也較為籠統,新行業、新專業需求未能充分體現。
針對這些問題,這次改革進行了三方面創新:一是健全職稱層級設置。對未設置正高級的系列,設置到正高級,補齊部分系列職稱層級設置的“短板”。二是完善職稱專業類別設置。各設區市和行業主管部門可在國家規定范圍內結合本地、本行業實際,設置有關專業類別,為專業技術人員職業發展開辟了通道。三是促進職稱制度與職業資格制度有效銜接。對實行全國統一考試“以考代評”專業的職稱,不再進行職稱評審或認定。凡國家職業資格制度明確可聘用專業技術職務的,取得職業資格,可視同具備相應的職稱,并可作為申報高一級職稱的條件。
創新評價標準,破除“一刀切”問題 過去,職稱評價標準存在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問題,并把職稱外語考試、計算機的應用能力考試作為職稱評審的硬杠杠,造成了評審標準的“一刀切”現象。
這次改革,在國家頒布的評價標準基礎上,制定更加符合實際的各系列(專業)評價標準,將評價標準的重點歸結為品德、能力和業績三個方面,并健全標準條件動態調整機制,樹立了鮮明的評價導向,破除評價標準“一刀切”問題。具體來講,就是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把品德放在評價的首位;堅持分類評價、科學考察,對不同類型專業技術人才,將分系列修訂完善評價標準和條件,突出對創新能力的評價;堅持以用為本,突出實績,注重考核工作績效、創新成果,增加技術創新、專利發明、成果轉化等評價指標的權重。
變職稱評審“一把尺子”為“多把尺子” 在評價主體方面,這次改革下放職稱評審權,擴大基層和用人單位自主權,其中,逐步將高級職稱評審權下放到符合條件的設區市或社會組織,實行事后備案管理;逐步將中、初級職稱評審權下放到縣(市、區)和人才智力密集的企事業單位;在高校、科研機構自主開展職稱評聘的基礎上,探索推動醫院、大型企業和其他人才智力密集的企事業單位,按照管理權限自主開展職稱評審,實行事后備案管理;推進評價主體社會化,部分學會、協會、行業組織以及一些專門評價機構,在經過政府授權后可開展職稱評審。
在評價方式方面,根據不同類型專業技術人才的特點,采用筆試、面試、考察、人機對話、教學測評、實踐操作、業績展示等多種手段,運用定量、定性等多種方法,對參評人員的專業水平和能力進行綜合評價。特別是對基層專業技術人員,淡化或不作論文和科研成果要求,側重考察工作業績,評審時可實行單獨分組、單獨評審,建立起“定向評價、定向使用”的基層職稱制度。
拓寬參評人員范圍,解決“玻璃門”問題 過去,非公經濟領域專業技術人員、技能人才,不能參加職稱評審;已評上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不能再參加其他系列的職稱評審。
這次改革,我省打破戶籍、地域、身份等限制,進一步明確:凡在我省企事業單位工作、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人事關系的專業技術人才,均能申報職稱評審;非公經濟組織、社會組織、自由職業專業技術人員,與公立機構專業技術人員享有同等的職稱申報評審待遇;建立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援外援青援疆援藏人才、博士后研究人員等職稱評審綠色通道;允許專業技術人員再申報評審或報考其他相近系列(專業)同級別的職稱;打通高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才職業發展通道。這些改革舉措,解決了部分專業技術人員參加職稱評審看得見、進不去的“玻璃門”問題,擴大了職稱評審的覆蓋面。
構建職務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新機制 職稱制度不是一項單一的制度,前面連著人才培養,后面接著人才使用。這次職稱制度改革,著力促進職稱制度與人才培養、使用制度的有效銜接。
一是促進職稱制度與人才培養制度銜接。落實與職稱制度相銜接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制度,加快培育與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密切相關的重點行業、重要領域的專業技術人才。推進職稱評審與專業技術人才繼續教育制度相銜接,建立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與使用、晉升相銜接的激勵制度,將專業技術人才參加繼續教育作為職稱申報和崗位聘用的重要條件。二是促進職稱制度與用人制度銜接。堅持評以適用、以用促評,實現職稱評審制度與各類專業技術人才聘用、考核、晉升等用人制度相銜接。用人單位承擔主體責任,對取得相應職稱的,實行競爭聘用(任),對不能較好履行崗位職責的,可通過解聘、低聘等方式破除職稱終身制。這些改革舉措,實現職稱評審與人才培養、使用的有機銜接,構建起職務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的新機制。
強化監督管理,解決“手段單一”問題 過去,職稱評審監管方式比較單一,主要依靠政府監督,缺乏全方位、多層次的監管體系。
這次改革,堅持放管結合,在加強職稱服務體系建設的同時,建立職稱評審的事中、事后監管機制,加強對自主評審單位的監管;建立回避、保密、過程記錄、檔案管理等制度,全面實行“四公開、兩公示、兩報告、一告知”制度,即政策、標準、程序、結果公開,評前和評后公示,評前和評后向人社部門報告情況,評后向社會告知評審結果;建立職稱評審第三方評估機制;建立健全職稱誠信檔案和失信黑名單制度,加大對評審造假等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
“下一步,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將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統籌推進改革,迅速制定配套政策,確保改革任務細化、實化,確保5年內完成全部系列的改革任務,推動職稱制度改革舉措落地生根,讓專業技術人才盡快享受改革紅利,為打造人才發展新高地作出積極貢獻。”于富華說。
記者 張春曉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