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眾融媒記者 李兆輝 袁濤 王川
4月17日,山東省政府常務會議原則審議通過《關于推進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的實施意見》(簡稱《實施意見》),明確要努力將泰山大生態帶打造成“山青、水綠、林郁、田沃、湖美”的生命共同體,并把該區域劃分為泰山生態區、大汶河—東平湖生態區和小清河生態區三個片區進行生態功能提升。
山東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實施意見》提出,將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涉及的濟南、泰安、萊蕪三市相關區域,劃分為泰山生態區、大汶河—東平湖生態區和小清河生態區三個片區,統籌協調、各有側重地安排地質環境、土地整治、水環境、生物多樣性和監管能力建設等5大類工程,形成“一山兩水、兩域一線”(泰山、大汶河、小清河;淮河流域、黃河流域和交通干線)總體布局。泰山生態區以生物多樣性恢復和地質災害防治為主,大汶河—東平湖生態區以水生態環境和礦山生態環境修復、保護以及土地保護為主,小清河生態區以泉域生態修復保護和破損山體修復為主。按照國家確定的工程績效目標要求,到2020年,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77%,完成采煤塌陷地治理1.3萬公頃,完成礦山生態修復面積3038公頃,實施土地整治面積2.6萬公頃,新增耕地面積3040公頃。
《實施意見》提出,山東將建立完善生態保護長效機制。一是健全生態保護紅線管控機制。加強對具有重要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維護、水土保持等生態功能區域和已經出現突出問題的生態環境脆弱區域的監督管控,嚴禁不合理開發建設活動。二是創新完善生態補償機制。三是落實河長制管理制度機制,嚴格控制涉河建設項目,完善市、縣流域水污染排放標準體系,控制農業面源和養殖污染。四是完善生態環境執法問責機制。執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制度,建立健全條塊結合、各司其職、權責明確、保障有力、權威高效的環境保護管理體制。五是加快構建生態保護修復機制。加強水資源保護,鼓勵發展專業化、規?;鞘形鬯幚砥髽I。大力開展增林擴綠,采用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治理水土流失,提高植被覆蓋率。
《實施意見》還要求多方整合籌集資金加大投入,加強組織領導和考評激勵。實行“省級協調、市為主體、縣抓落實”的工作責任機制。省級層面,建立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聯席會議制度,山東省財政廳負責同志為總召集人,濟南、泰安、萊蕪三市和有關省直部門為成員單位,各負其責,統籌推進。市縣層面,濟南、泰安、萊蕪三市和相關縣(市、區)政府是工程責任主體,三市成立協調機制,優化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管理體制機制。同時,強化績效考核評價,對中央財政和省級財政資金分兩部分下達,根據各市總的投資情況分配基礎性補助資金,根據績效評價情況分配獎勵性資金。對績效考核成績優秀的給予獎勵;對績效考核成績較差的不予獎勵,并相應扣減補助資金。
附: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的三大片區及其主要任務 1.泰山生態區:以生物多樣性恢復和地質災害防治為主。涵蓋泰安市泰山區、岱岳區北部、高新區和濟南市歷城區南部,面積1050平方公里。包括泰山主峰、泰山森林公園,黃前水庫、安家林水庫和大河水庫等。
該區主要保護修復任務為:劃定山體保護紅線,制定山體保護規劃,保護山體自然形態和生態景觀,強化山體的水土保持及水源涵養能力,增強雨水下滲功能。完成消除地質災害隱患,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違法違規項目清理,加大水源地保護力度。
2.大汶河—東平湖生態區:以水生態環境和礦山生態環境修復、保護以及土地保護為主。涵蓋萊蕪市萊城區、鋼城區、高新區,泰安市岱岳區南部、新泰市、肥城市、寧陽縣、東平縣等,面積9700平方公里。包括泰山西麓、徂徠山森林公園、蓮花山、三平山,瀛汶河、牟汶河、柴汶河、大汶河、東平湖、雪野水庫等。
該區主要保護修復任務為:恢復受損礦山生態環境,強化地質災害防治,實施采礦塌陷地治理工程,完成礦山廢棄工礦地治理,強化土地整理工作,加強自然保護區、地質公園與地質遺跡保護,完成大汶河水體生態修復及人工濕地建設工程、東平湖水源地保護工程,完善“治用?!敝挝垠w系,試點建設“收轉用”的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模式。
3.小清河生態區:以泉域生態修復保護和破損山體修復為主。涵蓋濟南市歷城區北部、歷下區、市中區、高新區、長清區、平陰縣,面積2750平方公里。包括五峰山和玉符河、錦繡川、錦陽川、錦云川、臥虎山水庫等。
該區主要保護修復任務為:完成破損山體生態修復,消除地質災害隱患,強化土地整理工作,強化山體的水土保持及水源涵養能力,增強雨水下滲功能。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違章建筑清理,加大水源保護力度。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