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0日,地鐵11號線在高架線上駛過。
從上看,地鐵11號線皋虞站。
從下看,地鐵11號線廟石站。
往前看,駕駛員正駕駛11號線輕軌列車前行。
文/半島全媒體記者 馬正拓 圖/半島全媒體記者 張偉 報道
半島都市報4月10日訊 10日起,地鐵11號線的試乘票正式通過島城各大主流媒體等渠道對外發放。比起此前3號線和2號線東段的試乘體驗,地鐵11號線的試乘票異常搶手,眾多得知消息的市民爭相前來領取,5000張試乘票均已“名花有主”。
10日上午9點左右,半島都市報社領票的現場排起了長隊。記者發現,領取試乘票的以老年市民居多,但也有不少年輕人請假前來領取。據了解,11號線沿線串連起了藍谷、世博園、北九水、北宅、溫泉等旅游景區,又是一條可“上天入地”的地鐵線路,獨特的線路特色吸引了不少市民準備試乘體驗。
“聽說濱海大道一帶各種花都已經開放了,漫山遍野都是,坐著地鐵11號線正好能從高空中賞花。”市民薛先生說,地鐵3號線和2號線開通前,半島都市報都舉行過發放試乘票的活動,此次地鐵11號線確定了試乘時間后,他就一直關注半島都市報的送票信息,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還是成功拿到了試乘票。這樣,周末就能帶著老伴和小孫子一起去試乘體驗了。
同薛先生一樣希望乘地鐵11號線去賞花觀景的市民還有很多。半島客戶端專門開展了粉絲搶票活動,凡是在半島客戶端青島人社區跟帖的網友都有機會得到試乘票。半島都市報的官方微信平臺等,也都開展了各種送票活動,力爭讓更多的市民領到試乘票。
據悉,和此前已經通車運營的3號線、2號線兩條市區地鐵線有所不同,地鐵11號線全程“起伏不定”,線路有的在地下,有的在地面,有的卻在空中,可以說是“上天入地”,大部分線路處于地上,因此沿途風光盡收眼底,也因此被網友稱“最美地鐵線”。四月正是賞花時,坐地鐵11號線可觀海看山尋花聞香,此次試乘最后兩天又恰逢周末,這也正是此次試乘票領取火爆的原因所在。
■網友留言精選 半島都市報官方微信4月9日發布發放地鐵11號線試乘票的消息后,不少島城網友留言,表達了對地鐵11號線的期待。
●“金閨子”:青島最美地鐵終于要試乘,做為第四代老青島的我特別激動,家鄉變化太大了,海大工作的我經常看到地鐵工人冒著嚴寒酷暑,離家鄉很遠的他們饑一頓飽一頓,為青島的城市貢獻一切!必須感謝他們,想帶年邁父母親體驗下最美地鐵線的風景,參觀下我們學校,這是我想試乘的理由!
●“從從”:11號線從拆遷到開工,直至試運行,我和寶寶見證了它每天的變化,直到現在每天看到那抹漂亮的藍色身影穿行在空中,心中的驕傲感油然而生。四歲的兒子經常問我:“媽媽,什么時候我們能坐坐這個大火車呀?”我說:“快了,快了。”盼到現在,終于有機會可以先體驗這美妙的時刻了,非常期待好運降臨,讓我和寶寶一起擁抱山海一線的美麗景色……
●“柯冰小婷”:在櫻花滿城的季節,帶上父母孩子一起去體驗不一樣的11號線,不一樣的沿途風景,不一樣的春天,不一樣的青島,感謝在最美的季節遇見你……
11號線這些地方獨具特色 高 / 全程18個高架站 11號線以高架敷設為主,設車站22座,包括18座高架站和4座地下站。18座高架站中,海洋大學站、世博園站、北九水站、山東大學站、藍色硅谷站、博覽中心站6座車站為設計重點站,其余為標準站。
其中,標準站建筑外觀的設計理念是蓄勢啟航的“船”,屋頂采用了波浪線形式,形態優美、舒展,從側面看仿佛展翅的海鳥從空中飛過。整個建筑輕盈飄逸、動感十足。此外,幕墻還采用了可呼吸式結構,配有電動可開啟百葉裝置,能根據季節變化自然調節室內溫度及風量,彰顯了綠色、環保的設計理念。
重點站的外觀則塑造出像海浪一樣的舒展外觀,并在屋蓋的兩端做了傾斜出挑,使建筑更有動感,形成青島城市空間中一道獨特的風景。另外,重點站玻璃幕墻的外面設計了獨特的三棱形鋁板遮陽構件,在陽光的照射下,如海浪拍打巖石泛起的浪花,體現青島獨特的海洋文化。
靚 / 列車內飾金屬藍 11號線列車車體采用了先進的激光焊接技術,不僅提高了不銹鋼車體結構的密閉性和整體強度,而且使車體更加光滑平整,外表更美觀。列車內裝的主色調為金屬藍。座椅顏色采用“金屬藍”和“海藍”跳色設計,在視覺上更具活躍感。此外,列車客室采用通透性良好的大車窗,寬度達到1.7米,比一般地鐵的車窗更寬,可以給乘客提供更開闊的視野。客室頂部照明燈采用具有裝飾效果的LED大尺寸環形燈,可根據車廂外部光照環境的變化自動調節室內光線,為乘客營造更舒適的乘坐環境。
快 / 最高時速120公里 據悉,地鐵11號線車輛的最高設計時速120公里,較2號、3號線最高時速80公里要快很多,堪稱國內之最,列車運行后不到一個小時即可跑完全程。
記者獲悉,11號線在建設中創下了多項青島市乃至山東省第一:是第一條設計時速達到120公里的地鐵線路,是青島市第一條全線一次性開通的地鐵線路,是青島市第一條采用先進U形梁體的高架地鐵線,也是青島市沿線風景最美的地鐵線。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