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JIZZJIZZ麻豆全部免费,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福利99,亚洲射图,免费不卡中文字幕在线

奉獻林里寄相思 兩位器官受捐者的清明節(圖)

2018-04-06 07:51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福寧園奉獻林專為青島遺體器官、角膜捐獻者而設,每年清明節前后都會有社會各界人士來此為捐獻者敬獻鮮花,表達哀思。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付曉曉

  2010年初,青島成為全國首批器官捐獻試點城市,并開展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獻工作。根據青島紅十字會登記信息,截至2018年3月,全市已登記捐獻志愿者4000余人,成功捐獻遺體766例、捐獻器官482例、捐獻角膜812例,救治器官衰竭者1500余名,讓1600余名角膜致盲者重見光明。

  清明節這天,張佳穎來到福寧園,在奉獻林紀念墻前面放了一束鮮花。兩年前,她接受了肝臟移植手術,捐獻者的名字就刻在這面墻上,雖然她并不知道是誰。

  福寧園奉獻林專為紀念青島的遺體器官、角膜捐獻者而設,每年清明節前后都會迎來大批祭奠者。遺體器官、角膜捐獻施行匿名原則,受捐者無法找到捐獻者,奉獻林成為他們哀思的寄托之地。

  絕望與重生

  2015年6月,張佳穎被查出患有自身免疫性肝炎轉肝硬化,經過了近半年時間的治療之后,醫生建議她換肝。最終用時4個月等來匹配的肝源,2016年3月,張佳穎在青大附院做了肝臟移植手術。

  張佳穎今年37歲,如果不是兩年前的那場手術,也許她的生命會半途夭折,無法再看見今天的太陽。肝臟移植于她而言,無異于一次重生。“因為當時還很年輕,活下去的渴望非常強烈。”術后一年,張佳穎回歸工作崗位,到現在,她的身體已經完全康復,生活秩序也隨之恢復了正常。

  劉林升在2009年9月被查出患有肝癌,那年他47歲。“一開始的時候覺得沒有太大希望了,看到身邊同樣得了這個病的人沒有活得時間長的。”盡管對自己的病情并不樂觀,抱著生的希望,劉林升還是在青島、北京、上海輾轉求醫,但是身體狀況一直沒有太大好轉。

  求醫過程中,劉林升結識了很多病友,長達兩三年里,不斷有病友去世的消息傳來,每次他都為自己的命運暗暗擔憂。

  2012年6月,他到解放軍401醫院就診,獲知肝臟移植是最佳治療方案,于是,他開始等待肝源。其間,劉林升的病情急劇加重,腹水嚴重,吃不下飯。他做了最壞的打算,“我覺得自己的生命已經走到了盡頭,就讓家人把父母接來見最后一面,也把后事都安排好了。”幸運的是,就在劉林升幾乎絕望的時候,他等到了匹配的肝源。

  劉林升清楚地記得,有肝源的消息傳來是在2012年7月30日晚上7點。“醫生原本已經在回家的路上了,聽說有肝源了,立刻折回來做手術。”手術持續了將近20個小時,劉林升被推出手術室的時候,已經是7月31日傍晚。

  肝臟捐贈者讓劉林升的生命得以延續。他病中難受得要命,手術過程中排出的腹水多達十斤重,“術后立刻覺得肚子里舒服了,第二天就下地了,半年時間就恢復得差不多了。”劉林升說,“每天醒來我都在想,多虧了捐贈者,讓我重獲新生,不然我沒辦法像這樣一天天地生活下來。”

  感恩與回饋

  病愈之后,張佳穎的性情、生活態度和習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她把當初患病的一部分原因歸結于巨大的工作壓力和不良的生活習慣。“之前工作很拼,經常加班,也經常熬夜,壓力很大,脾氣也不好,很容易生氣。”術后兩年,張佳穎慢慢把自己的情緒和生活節奏都放緩了,“在健康面前,其他都是不值一提的。”

  以前幾乎不運動的張佳穎開始喜歡上運動了,并從中獲得了很多能量。每當身體自如地活動起來,她都會想,“我肝臟的捐獻者可能也喜歡運動吧,他應該是一個很積極、很有正能量的人吧,也許我的一些變化是他帶給我的。”在張佳穎看來,這是她和捐贈者之間一種奇妙的聯結。

  按照國家規定,遺體器官、角膜捐獻須遵守匿名原則,受捐者無法知曉捐贈者信息。對于捐贈者,張佳穎充滿感恩,也充滿好奇。她不止一次地想象對方會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也不止一次地試圖尋找線索,想知道對方是誰。她問過自己的主治醫生,找過青島和北京的器官移植中心、紅十字會,對方都不予透露。

  “我想找到這個人,當面向他的家人表示感謝,也真心想知道他家人是否需要幫助,有沒有什么是我能為他們做的。”張佳穎說。

  劉林升也曾幾次三番地打探捐贈者的信息,均未果,只是從當年的媒體報道中知道,對方是一位姓陳的男性,60多歲,因車禍去世。從此,他把捐贈者稱為“陳大哥”。

  無法找到恩人,愛護自己的身體被器官被受捐者視為對捐贈者最大的尊重。“現在的生活越美好就越感謝陳大哥,一想到他的肝臟留在了我的身體里,對它就更加地珍惜,在日常生活中用心地呵護它。”劉林升說,作為一種回饋,他和幾個家人也簽署了器官捐獻協議,“希望將陳大哥的這份大愛繼續傳遞下去”。

  祭奠與追思

  4月5日清明節,張佳穎在福寧園奉獻林的紀念墻前放了一束鮮花,以生命的名義,祭奠給予她新生的那位無名的捐贈者。雖然她不知道捐贈者是誰,但她知道那個名字一定刻在上面。

  張佳穎也參加了青誼之家的集體祭奠。青誼之家是青大附院成立的青島移植隨訪及康復指導中心、青島移植受者聯誼會,在這個移植受者的交流園地里,集體祭奠活動會定期舉行。除此之外,張佳穎覺得,奉獻林是無論如何要單獨來一趟的。

  福寧園奉獻林專為紀念青島的遺體器官、角膜捐獻者而設。在奉獻林的紀念墻、電子紀念屏和319塊墓碑上,所有捐獻者的名字無一遺漏。每年清明節前后,奉獻林都會迎來大批祭奠者。

  3月30日,劉林升在奉獻林參與了一場對青島遺體器官、角膜捐獻者的集體祭奠。在這場由青島紅十字會組織的祭奠儀式上,器官移植康復者、捐獻者家屬、醫護人員等社會各界人士為捐獻者敬獻鮮花,表達哀思。

  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彎著腰,一行行遍讀紀念墻上的名字。一個年輕女孩雙手合十,對著紀念墻深鞠一躬。一位手提鮮花的老人,在一個名字旁貼了一只千紙鶴……素不相識的陌生人聚在這里,共同祭奠奉獻者的魂靈。

  劉林升還有他自己的祭奠方式。7月31日,也就是他做完肝臟移植手術的那天,成為他一年當中最重要的日子。每到這天,他把家人聚在一起,做些好菜,擺上鮮花,舉行一個簡單的紀念儀式,紀念自己的新生,也追思他的陳大哥。

  “陳大哥,是你給了我第二次生命,希望你在天堂里過得好。”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劉林升每年都重復著同樣的話,而滿載敬意與感恩的哀思與祈禱不止在此刻發生,它發生在每時每刻。

  (為保護采訪對象隱私,文中人名均系化名)

   [編輯: 劉曉明]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半島客戶端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