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路景觀、線纜下地、給排水、海綿城市……這些名詞與青島農村聯系在一起
■慢城、土地流轉、股份經濟合作社、生態農業、電商……成了富民關鍵詞 說起燃氣入戶,唐家莊社區75歲的張桂花老人十分開心。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崔璞 韓小偉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推動鄉村生態振興,堅持綠色發展,加強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扎實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完善農村生活設施,打造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支撐點。此前,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農村的美,既要內化于心,又要外化于“形”,越來越有看頭。“做夢也沒尋思到這個樣。”在農村生活了一輩子,嶗山區唐家莊社區今年75歲的張桂花看著家里新裝的燃氣管道感嘆。在過去的一年時間里,她用上了抽水馬桶和排污管網,生活廢水再也不用費力往外提了。
東風習習滿眼春,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讓“環境資本”變身為“富民資本”,像唐家莊社區一樣,在青島廣闊的農村土地上,生態恢復、發展、壯大的故事比比皆是:平度五畝蘭村的高效農業、青島西海岸新區靈珠山街道的慢城打造、膠州東王家莊村靠生態致富……
城與鄉
環境整治:“村里生活幾乎跟城里一個樣!” “生態是我們的優勢,也是我們的根本,只有底子打好了,發展就水到渠成了。”嶗山區王哥莊街道唐家莊社區工作人員表示。作為2016年省級美麗鄉村標準化示范村,唐家莊社區近幾年里“大動作”不斷。
道路新修,電線入地,電桿告退 近日,半島記者來到唐家莊社區。據社區工作人員于春榮介紹,唐家莊社區位于仰口隧道以北2公里處,濱海大道西側,距王哥莊街道辦事處駐地4公里,村莊西、南、北三面倚山,東面迎海,景色宜人,交通便利。
半島記者注意到,村子里幾乎一塵不染,新鋪的柏油路在房屋間延伸。與半島記者一同前來的,有一名王哥莊街道工作人員,她到這里立馬發現了稀奇一幕:“村子里幾乎沒有垃圾,連垃圾桶也擦得特別干凈!”她說道。
“我們村子從來沒有這么新過!”于春榮說,近幾年里,社區進行了全盤設計規劃,對村莊生態進行了徹底打造,“你們看到村子里新修了路,其實這種道路覆蓋了村子里的所有街巷胡同。你們看不到的是,為了提升村子的條件,路面下的工程量非常大。”在村子西面,有多名工人正在忙碌著,建造數個靠在一起的古力口。“你們可以看看,井里鋪好了不一樣的管道,將來村里的弱電、強電電路都是在地下的。”一名工人說。“村子里大部分電線桿都拆除了,這樣的線桿很快就會在社區里消失。”社區兩委成員唐會文說,農村配套設施相對城市要落后,在鄉村里幾乎是“標配”的電線桿也要退出歷史舞臺了。
生態優先,文化傳承,風貌保護 2016年嶗山區政府公開招標的設計院對唐家莊社區進行了全面的設計,規劃按照生態優先、文化傳承、風貌保護、特色產品多元化的原則進行了規劃研究,將社區總體定位為養生養老示范康養小鎮。
據介紹,目前村子里只有寥寥可數的幾家農家宴、大饅頭加工戶、茶廠等。相比很多村莊,唐家莊在發展經濟上似乎落后了不少。于春榮說,實際上這是村莊主動的選擇。45歲的唐會友是唐家莊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他說道:“我們打好底子再謀發展。”唐會友認為,要致富,離不開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
唐會友表示,唐家莊社區近幾年著力發展村子生態:改造了自來水管道工程,讓社區居民隨時都能用上山泉水;投資16萬余元對社區兩條進村路以及樓區前后街道和村委大院2540平方米進行硬化;投資27萬元對社區排水溝和管道進行整修;對社區下小窯水庫清淤加固和石溝水庫清淤,加大儲水量,為群眾種植嶗山茶增值增收提供保障……2017年由嶗山區政府投資,王哥莊街道辦事處主導對唐家莊社區啟動了美麗鄉村一期綜合整治工程。“道路景觀”、“線纜下地”、“給排水”、“海綿城市”……這些詞對城市來說稀松平常,但很少能和鄉村連接在一起。唐會友介紹,通過2017年的建設施工,把社區污水管網、電線、電纜入地等問題一次性解決,污水管網的改造徹底解決了社區居民廚房、廁所污水的處理問題。
燃氣通了,廁所改了,山林美了 半島記者在走訪中還見到了數名正在安裝燃氣管道的工人。在一家剛裝好燃氣管道的居民家中,女主人張桂花正喜滋滋地端詳燃氣管。“做夢也沒尋思到這個樣!她說,她的女兒在城區居住,平時回來感覺農村生活不方便:燒火麻煩、生活廢水麻煩,連上廁所都麻煩。“現在好了,跟城里幾乎一個樣了!”75歲的張桂花很開心。
張桂花說,年前,地下管網正式啟用了,她洗菜做飯的廢水再也不用提著小水桶去倒了。“早就聽說燃氣好用又便宜,之前用燃氣罐做飯,都不舍得用。”張桂花說,她也盼著再到冬天,能感受下燃氣取暖的好處。正在這時,男主人劉文芳從外面回來了。他對新改造的廁所贊不絕口。“我家特地安裝了坐便器,上年紀了,這個太好用了!”他說,沒有配套管網的時候,這種好東西只能看著眼饞。據介紹,全社區的廁所改造已經全部完成。
村子生態條件變好了,下一步就是發展經濟。據悉,根據規劃,2016年唐家莊社區在上級政府的幫扶下建設了2座立體大棚,目前在建的還有4座,建成后將種植草莓、蔬菜;山上已種植各種果樹50余畝,發展社區采摘業,帶動社區旅游業發展。依托社區靠山優勢,依托資源特色,開發山林,形成旅游景點。社區在打造美麗鄉村的同時,擬引進北京新農創鄉鄰小鎮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合作,開展民宿產業,把社區發展成休閑、旅游、度假、采摘、養老健康城。
膠州九頂蓮花山美景。
高效農業:從大姜到火龍果,“外資”改變鄉村 發展綠色高效農業是鄉村生態振興的重點。近年來,平度東閣街道五畝蘭村在環境越來越美的同時,高效農業之路也越走越寬。
五畝蘭村有土地1400余畝,前些年村莊發展大姜產業,村民獲得過很不錯的收益。近些年隨著大姜價格走低,村莊大姜種植面積日漸萎縮。面對嚴峻情形,村子通過東閣街道相關領導的牽線、搭橋,積極外出聯絡、洽談,“拉”回了不少客商。由于區位優勢明顯,加上土地肥沃,灌溉便利,非常適宜發展綠色高效農業,來考察的客商紛紛“一眼相中”。引來了“外資”,“村兩委”又做通村民工作,將村莊土地收回,統一與客商簽訂協議,進行大面積流轉。
“通過‘村兩委’,我流轉土地非常順利,興建了一個近兩畝地的火龍果大棚、一個三畝地的魚塘、一個農家宴餐廳,搞起了休閑采摘垂釣旅游。目前每年二十多萬元的收益。”搞生態休閑旅游的代忠林說。截至目前,五畝蘭村已經流轉土地1000多畝,進行梨、葡萄、蘋果、大櫻桃、火龍果等高效農業種植。
在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的同時,村民除了少數被雇去進行葡萄、蘋果、大櫻桃等莊園管理,還剩余了大量“閑散”勞動力。為了增加收入,五畝蘭村將老本行——建筑業,給拾了起來。五畝蘭村的村民“組團”成立了一個個工程隊,承接刮膩子、綁鋼筋、改水電、砌墻抹灰等工程。村里當前從事建筑行業的村民有近四百人,除了獲得土地流轉每畝每年一千元的固定收益,又通過從事建筑業實現增收致富。目前,村莊每戶年收入六萬多元,全村年總收入兩千五百余萬元,成了實打實的富裕村、先進村。
慢城生活:從森林到水體,生態是最大品牌 打造鄉村生活生態鏈是鄉村生態振興的追求。
“慢城”是1999年在意大利開始興起的一種城市形態,是指5萬人口以下、沒有快餐和大型超市的區域中,第三產業發達,環境優美宜居,生活和諧富足,人們可以享受到慢節奏、原生態的生活。慢城的核心理念與靈珠山街道的區位優勢高度契合,也與街道的發展定位不謀而合。西海岸新區靈珠山街道主動對標《慢城憲章》規定的55項準則,經過充分調研論證,規劃設計出了靈珠山慢城的原則、主題、目標和推進路徑,確保慢城創建工作落到實處。
“生態是我們街道的最大優勢、最大品牌,保護生態環境資源就是保護生產力。”靈珠山街道工作人員表示。為了構建“有山皆綠”的森林生態環境,投資2億元建成“萬畝林場”,并積極爭取青島植物園項目落戶,提升綠化品質。
在構建“有水皆清”的水體生態環境方面,全面實行街道、社區兩級“河長制”,抓好水資源保護工作;投資2100余萬元實施珠山河小流域治理、小珠山水庫生態清潔等興水工程,封治面積達到31.14平方公里;規劃建設總面積222.17公頃的珠山湖省級濕地公園,充分發揮濕地涵養水源作用;綜合運用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等措施,消除轄區黑臭水體7個……
立足自然秉賦和人文特色,聚焦“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高標準建設劉家莊、柳東山等美麗鄉村。以景區、主干道路、村居所在地為重點,持續推進“綠化、美化、凈化、亮化”工程。
富民之路:從貧困到摘帽,集體經濟顯力量 生態致富讓農民干勁更足。東王家莊村位于膠州市洋河鎮東南部,北依東石景區,南靠九頂蓮花山。2014年村集體收入為0,農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7600元,村莊被確定為省定貧困村。
2016年5月7日,東王家莊村啟動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立了東王家莊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通過清產核資,共梳理回籠“四荒”地300畝、塘壩水面50畝,利用精準扶貧幫扶項目建設3個農業大棚,引進光伏發電項目,由青島駐村“第一書記”幫扶油坊、磨坊、農家宴等項目,把全村的經營性資產和資源性資產納入到合作社管理,通過承包、租賃等形式,有效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和貧困戶財產性收益。
村子還采取“支部+龍頭企業+農戶”的發展模式,與青島華普索道有限公司簽訂協議,流轉土地400多畝規劃建設膠州農村公園,發展藍莓、櫻桃采摘及民俗旅游等,村集體通過土地流轉年可收益10萬元。
“打造‘吃住行娛購游’為一體的鄉村旅游產業鏈條,建設1590平方米的草莓和有機蔬菜大棚,流轉村莊9套閑置房屋打造民俗客棧……”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村子加入萬家興農業采摘旅游專業合作聯合社,在合作聯合社規范管理下,帶動村莊積極發展果蔬采摘、生態旅游等特色產業,發展櫻桃、藍莓和有機蔬菜等林果種植。同時,還利用電商將油盤桃、洋河小米、芋頭等特色果品銷售到全國各地,增加農戶的收入。
2016年村集體收入達到20多萬元,率先摘掉省定貧困村的帽子,村莊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農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達到1.8萬元。
■聲音
市農委主任由翠玉: 建設生態宜居 美麗新家園 針對鄉村振興、生態振興,市農委黨委書記、主任由翠玉表示,“我們將大力建設生態宜居美麗新家園,推動鄉村生態振興。”
由翠玉說,市農委將堅持“五美”建設標準,實施“十百千”創建工程,創建農村新型示范社區10個、美麗鄉村示范村100個和達標村1000個,到2020年,85%以上的村莊將達到省級美麗鄉村標準,將大沽河沿岸建成美麗鄉村風情帶,打造農民幸福宜居新家園。與此同時,采取有效措施抓好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大力推廣水肥一體化,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保持農藥化肥施用量“零增長”。
掃描二維碼,瀏覽本新聞更多精彩內容。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