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JIZZJIZZ麻豆全部免费,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福利99,亚洲射图,免费不卡中文字幕在线

春風化雨 他們為鄉村振興的春天增光添彩(圖)

2018-03-25 07:41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崔璞 韓小偉

  一股大力推動鄉村振興的浪潮正在襲來,比以往更加迅猛有力。鄉村的“春天“來了,誰來攪動這一池春水?人才!做好農村人才的培養與引進,是推動鄉村振興亟待解決的問題。

  “種好梧桐樹,廣引鳳凰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鄉村廣袤大地上,亟需實用技術人才、經營人才、管理人才等各類人才大顯身手。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推動鄉村人才振興,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讓愿意留在鄉村、建設家鄉的人留得安心,讓愿意上山下鄉、回報鄉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在鄉村形成人才、土地、資金、產業匯聚的良性循環。

  鄉村振興的最大受益者是“新時代農民”,他們是這一重大戰略的排頭兵。在青島農村廣闊天地中,涌現出一大批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的人才:即墨農廣校李建仁從記者轉身“土專家”,廣授農業知識;平度農機手高洪云搞發明,研制出植樹機;90后姑娘劉靜從南方來青島扎根嶗山鄉村,成了“民宿專家”;大貨車司機張美祝放下方向盤,通過鉆研種出紅心獼猴桃……

  “發明家”高洪云:做創新型農民,造出植樹機

  成為怎樣的鄉村人才?關鍵要找好定位,在實踐中摸索,不斷創新發展。

  從事過很多工作,但都與自己的理想有差距,于是,平度白沙河街道王戈莊村農民高洪云在8年前“轉行”做農機手,從此一躍而起,還成了“農民發明家”。

  “以前是居無定所,干什么都不行。”3月23日,高洪云感嘆,他加工過面條、裝過天花板、做過電器售后、外出打過工……2010年,作為又一次可能失敗的嘗試,高洪云購買了農機,做起了農機手。這次,他的選擇不錯,起碼收入多了,“別看掙的不少,但都是辛苦錢啊!”他說,農忙時開一天農機,從駕駛室下來后累得全身哆嗦。

  隨著科技進步,農機也在不斷更新發展。高洪云也緊跟科技發展,將新技術引入生產勞動。2014年,他花費20多萬元引入了兩套系統,通過接收衛星信號來控制拖拉機進行田間作業。“其中一套導航系統花了我12.6萬元,在拖拉機上安裝小型電腦,拖拉機頂部有一個圓形的接收器,可以接收來自廠家的衛星信號,實現拖拉機無人操作。”這意味著,農機也實現無人駕駛了,設定好作業路線之后,拖拉機自動前進。實際應用證明,這臺機械打壟筆直,與人工駕駛相比,十畝地就能多打出一壟來。因為實現了精準作業,一畝土豆能增產10%。

  嘗到科技的甜頭,2017年,高洪云有了新的“突破”——自己研制出植樹機。“植樹機在國外就有,但要進口成本太高。”高洪云就想到,可以根據國外的植樹機在現有農機上進行改造,他沒想到的是,憑著自己的經驗與鉆研,經過一番摸索組裝,僅用4天就研制成功了,“根據本地土壤特點,做出來的植樹機很好用”。這臺機器自動化程度高,具有無人駕駛系統,可以自動添加保濕劑;機械效率可達人工的20倍,花費卻不到人工的三分之一。就此,一臺機器解決了短時間內1000畝櫻桃苗的種植難題。近幾年,不少人加入到農機手行列,也給他帶來了競爭,這種情況下,他對農機的改造就顯得格外有競爭力。

  回顧幾年來的發展,高洪云說,多虧了農業部門對農民的扶持。“我購買農機花費超過150萬元,多虧有補貼,減輕了我的壓力。還有多種培訓,讓我受益匪淺。”他說,農業部門組織的相關培訓很實用,效果很顯著。

  據悉,2017年,市農機部門創新培訓模式,充分發揮23處農機實用技術培訓基地的作用,辦好農機培訓“網上課堂”,開辟了“線上線下”農機培訓新模式,農機培訓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市農機部門還開展了“十百千”農機化人才建設,首次嘗試了“低碳、環保、節能、綠色”和“農機與農藝結合”等特色專題培訓,舉辦基層管理人員、農機技術骨干帶頭人、農機合作社帶頭人、國三拖拉機大輪訓等農機技術培訓班120期,完成培訓5500多人次。此外,聯合河北農業大學設立專家工作站,累計進行技術指導30余人次,開展特色專題培訓班2次,受惠農民1000余人次。

  “外來鳳”劉靜:投身辦民宿,要扎根青島20年

  鄉村人才振興需要越來越多的外來人才,他們給鄉村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嶗山區王哥莊街道曉望社區,有一家客棧在周邊、網絡上都小有名氣,它的名字叫“小隱民宿”,取自“小隱隱于野,中隱隱于市,大隱隱于朝”。民宿的主人是劉靜和周軍勇這對來自南方的小情侶。

  湖北姑娘劉靜出生于1990年,在南方有著4年的民宿經營經驗。“她應該屬于中國搞民宿最早的一批人。”江西小伙周軍勇這樣介紹女友劉靜。

  小隱民宿總面積1200平方米、建筑面積460平方米,緊靠著一片平坦廣闊的農田,民宿主人花費數十萬元,專門請中央美院的專家精心設計后打造而成。房屋建造遵循舊物利用、就地取材這一基本原則,注重細節,無論是門還是窗戶,都結合外部的環境和風景來考量,實現“一步一景,一畫一框”。

  獨特的設計,讓小隱民宿彰顯出經營者獨特的用心,例如房間里沒有電視機,目的是讓住宿者在睡覺前可以安靜地聊聊天。嶗山風景區特有的景色、淳樸的民風,與民宿融為一體,因此收獲眾多好評。做到這些,都是基于劉靜和周軍勇對于民宿的獨有理解。

  “我們兩個都是外地人,但不只是為在這里開店,而是要融入這里,我們也是這里的村民。”劉靜說,辦鄉村民宿有很多其他類型農村產業所沒有的優點。首先,民宿可以激活農村閑置的房子和土地。為了找到合適的地方,劉靜用了兩年時間,最終選中了風景優美的曉望社區。他們與房東簽訂的租賃合同長達20年,每年費用是11萬元。

  “我們想在這里生活20年,希望村民們能夠接納我們,不是簡單地把我們當成來掙錢的外地人。”劉靜說。為了給自己的民宿做推廣,提升影響力,劉靜和周軍勇開設了一個微信公眾號。通過一篇描寫王哥莊大集的文章推送,一名在北京生活的讀者看到后,專門乘高鐵趕到青島,在小隱民宿住了4天,目的就是去感受王哥莊大集。還有客人在住宿時拍了周邊美麗的景色,被公眾號推送后,竟然“激起”一名專業攝影師的興趣,專程前來住宿、拍攝美景。

  劉靜認為,民宿還有一個作用是文化層面的保留和傳播。小隱民宿盡量保留了房屋原本的特色,設計上追求復古,在進門處最顯眼的擺設是一口農村家庭常見的水缸。“為了宣傳民宿,肯定會深挖本地的文化故事,這樣對于文化是一種好的保護和傳播。”周軍勇說。

  實際上,小隱民宿也產生了較強的帶動作用。自2017年5月開業以來,小隱民宿接待了很多同行,大家都是帶著相機對這里一通拍照。劉靜說,他們也會以住宿體驗的方式外出參觀學習。“去過日照、濟南,看看當地民宿都是怎樣搞的。”她說,南方也去過,住在店里,除了可以看裝修特色,還能體會到民宿經營特點。

  2017年,小隱民宿收入90多萬元,但劉靜和兩名合伙人總投入200多萬元。“我們覺得,民宿跟農家宴是不一樣的,能起到的作用不一樣,賺錢方式也不一樣。”劉靜說,民宿可以賺慢錢,想掙快錢就不要干這個。

  “田秀才”張美祝:告別大貨車,種出紅心獼猴桃

  靠地種地,如何種好地?還要靠農民兄弟不斷自我覺醒,不斷鉆研,提高本領。

  只有高中學歷的大貨車司機張美祝,放下方向盤后竟成長為果樹專家。他用4年時間,將獼猴桃嫁接到嶗山野生軟棗獼猴桃上,種出了紅心獼猴桃。這樣的獼猴桃,30元一斤供不應求。

  張美祝家住嶗山區王哥莊街道浦里社區,2012年他和妻子去威海玩,當地朋友將自己種的獼猴桃送給他。回到青島后,張美祝品嘗發現,比以前吃過的獼猴桃都要甜。威海能種出這么好的獼猴桃,青島為什么不行?張美祝就從網上買來獼猴桃苗試種,沒想到,到了冬天,果苗全軍覆沒,都凍死了。

  為了讓獼猴桃適應青島氣候,張美祝琢磨了各種辦法,最終確定,可以通過嶗山野生軟棗獼猴桃進行嫁接來保證存活。軟棗獼猴桃別名軟棗子、圓棗子、圓棗、奇異莓,為獼猴桃科獼猴桃屬多年生木質藤本植物,有“水果之王”的美稱。我國東北南部山區較多見。張美祝就用這種軟棗獼猴桃的枝條進行嫁接,起初還是失敗了。為此,他趕赴臨沂,向專門研究枝條嫁接的一名程姓老人請教。在耗費4年時間后,終于使獼猴桃在嶗山的土地上生存下來。

  “種獼猴桃挺好玩的,它的樣子很像葡萄,很有‘個性’。”張美祝說,獼猴桃樹有公母之分,要按照八棵母樹、一棵公樹的比例種植;獼猴桃種子是可以發芽成長的,因為種子小,長出來的苗和野草沒區別,一不小心就會被拔掉了。

  不久,張美祝在嶗山本土軟棗獼猴桃的基礎上嫁接紅心獼猴桃品種,種出了紅心獼猴桃。2017年,張美祝在浦里社區的兩畝獼猴桃結果成熟。“這種獼猴桃特別甜,比普通的獼猴桃甜得多。”他以每斤30元的價格,通過朋友圈這種方式銷售一空。

  種出紅心獼猴桃的張美祝再也不用開大貨車了。他一邊做著水果、蔬菜和嶗山茶的銷售生意,一邊研究著紅心獼猴桃的種植。為了更深入地掌握、提高獼猴桃在青島的生長,張美祝還專門趕到陜西最大的獼猴桃種植基地參觀學習。

  在不斷努力之下,紅心獼猴桃開始受到關注。“有周邊的人來買了果苗,自己拿回去種。”張美祝說,銷售苗木又給他帶來了一塊收入,加上賣獼猴桃果的收入,如今“成本已經收回來了”。

  對于將來的發展,張美祝想搞獼猴桃采摘園,“嶗山的水好、土好,種出來的獼猴桃是最好吃的。”他說,目前種植面積太小,周邊土地都在種茶葉,他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地方搞采摘園。此外,他還想發展獼猴桃盆栽,將讓獼猴桃種進居民家中。在越來越多人知道紅心獼猴桃后,張美祝準備將它打造成一個響當當的本土品牌。張美祝的創新思路也受到了相關部門的關注,王哥莊街道農業中心相關負責人認為,此舉將在本土軟棗獼猴桃保護和研究、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

  “土專家”李建仁:不干記者當老師,專教種地

  一個真正的鄉村人才,就要利用自己的知識和創意,引導農民創富。

  李建仁的身份是即墨區農廣校的“土”老師。2004年,他由報社記者轉崗到農廣校工作,從門外漢開始,刻苦學習讓他成為一名比農民更“土”的“土專家”。

  農廣校擔負著培訓新型職業農民的任務。要給種了那么多年地的農民講課,你不比他們更“土”、不比他們更“能”,農民是不會買賬的。而且,這些亟待掌握農業科技知識的種地人,大多數文化程度較低、接受能力較弱,既要把枯燥乏味的農業科技知識轉化成拉家常式“土得掉渣”的話,還要講深、講透,讓農民兄弟及時領會、善于運用,把知識轉化成生產力,轉換成農民手中的財富。

  剛到農廣校,李建仁是個名副其實的門外漢,為了獲得農民兄弟的認可,他下苦功學習。有位在農廣校從事多年教學工作的高級農藝師,李建仁沒事就帶著問題去找他聊天,三聊兩聊,老教師的“經驗之談”,全變成了他的知識儲備。經過幾年知識儲備,李建仁不僅講起農業科技知識來頭頭是道,還根據農民的需求,傳授農產品市場營銷、農產品食品安全等知識,他說:“咱要幫農民發家致富,也要引導農民會花錢,會吃喝,會過日子”。十幾年的農業培訓工作,使李建仁真正成為了農民的貼心朋友。

  每到一處講課,李建仁都會給農民兄弟留下自己的辦公電話、手機號、QQ群號、微信號。李建仁的手機24小時待機,只要接到農民的求助電話,不管是上班還是休息、白天還是黑夜,他都會給予耐心、細致的解答,有些問題電話里說不明白,他會專程跑到農民的地頭,鉆進大棚里,詳細察看,對癥下藥。

  樸實的農民兄弟不會奉承人,但他們會說:“聽李老師說話,就知道他是個熱心腸。”

  幾年前,李建仁到移風店鎮去講課,有村民說,想多上幾個蔬菜大棚,但缺資金,貸不到款。眼看著農民兄弟有了知識,有了生產動力,卻讓資金擋住了大展手腳的致富路,李建仁覺得應該幫忙解決這個問題。

  李建仁回城后,立即電話聯系在銀行工作的朋友,詢問村民貸款事宜。李老師就像說媒的紅娘,為了幫村民貸到款,他把蔬菜大棚的發展前景、菜農的難處一一道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終于說服了農村合作銀行的工作人員,給欒埠村17戶村民,每個大棚爭取到了2萬元的低息貸款。后來,這些用銀行貸款建起的蔬菜大棚,每年給菜農多增加收入三四萬元。

  在農業上投資往往不起眼,但開了頭,就要不斷堅持下去。為了幫助農民解決資金難題,李建仁拿出自己的工資卡作抵押從銀行貸款。據統計,他幫村民爭取到的貸款已累計達102萬元。

  有人問他,這又不是你自己的活,不怕農民賠本,你跟著還債?李建仁聽了哈哈大笑,“現在農民也都變得有文化了,人家事情考慮得很清楚,這就不可能是賠本的買賣!”他對這一判斷很自信,“即使有什么問題,也有強大的政府做后援,怕什么!”

  從記者崗位轉行成為“土專家”,李建仁最讓農民佩服的是他腦子活泛,點子多。移風店鎮地平線蔬菜合作社理事長姜波曾對李建仁說,合作社成員種植的蔬菜,淡季銷量小、利潤低,根本回不了本,苦于沒有冷庫貯存,以至于大量的新鮮蔬菜被鏟除倒進溝渠、爛在地里。姜波想建冷庫,卻沒有資金。李建仁聽說后,幫她聯系到市里一家大型餐飲企業負責人,與這家企業商定:由企業出資幫農民建冷庫,由農民提供有機新鮮蔬菜給企業,既能解決蔬菜貯存問題,又能幫助餐飲企業降低進貨成本,實現共贏。

  “咱們沒花錢解決了問題,銷路還打開了,這種好主意我怎么想不到!”姜波很佩服。

  如今,各種類型的農場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對于這些農場最大的考驗就是銷路。2017年,李建仁做了一件“大事”:指導23名青年農場主成立合作聯盟,名字就叫“青島樂活村生態農業聯盟”。目前,加盟農場已增加到32個,這個農場合作聯盟共有種養殖面積8000余畝,產品種類涉及綠色菜品、生態大米、散養雞、土雞蛋、散養黑豬、本地產有機茶、本地產淡干海產品、名貴苗木等。

  李建仁說,一個家庭農場的產品不會很豐富,也不能進行深加工,然而在合作聯盟中,就能夠取長補短。“聯盟能夠給家庭農場帶來無限可能。將來,聯盟還可以提升家庭農場的層次,由直供農副產品向深加工發展。”目前,這一生態農業聯盟已吸納會員2000余名,產品銷售網絡輻射北京、上海、安徽等全國各大省市。

  推動青島鄉村振興走在前列 一系列人才發展舉措將陸續啟動

  市農委主任由翠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全市的農業主管部門,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期間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后,感覺重任在肩、使命光榮。下一步,全市農業主管部門將按照總書記“五個振興”總要求,立足青島市的農業農村實際,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總書記重要講話在青島落地生根,推動青島鄉村振興走在全國前列。

  由翠玉說,圍繞推動鄉村人才振興,青島將大力培育現代新型職業農民。青島將實施現代青年農場主培養計劃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計劃,辦好新型職業農民技能證書培訓市辦實事,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制度建設,培訓新型職業農民1.5萬人,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一系列人才發展舉措將陸續啟動。比如,在第三輪市派“第一書記”村將建立75處農民田間學校,促進經濟薄弱村勞動力技能和素質提升;支持返鄉下鄉創業創新人員等“新農人”發展,發展創業創新經營主體1000個,扶持返鄉下鄉人員成功自主創業1萬人,帶動就業12萬人;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和推廣,深入開展“四聯四送”活動,組織農技人員1000人,深入農戶,服務農時,通過送技術、送項目、送政策、送信息,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術咨詢和指導示范等。

  [編輯: 劉曉明]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半島客戶端

相關閱讀

青島 鄉村振興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