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3月12日,我市召開全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會議,并印發《2018年濰坊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計劃》,圍繞六大方面進行規劃和部署,確保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年度目標任務落實到位。
聚焦產業興旺
大力提升鄉村旅游
加快農業“新六產”培育。實施田園綜合體建設提升工程,建設農業綜合體、田園綜合體,推動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民房變客房、農事變體驗、農品變禮品,打造市民旅游休閑地、農民創業就業地、社會資本投資地。
大力提升鄉村旅游水平。規劃一批產業高度融合的文旅、農旅項目,指導建設一批省級旅游特色村、農業旅游示范點、星級農家樂、精品采摘園等鄉村旅游品牌單位。開展“百萬人游濰坊”活動,全年爭取鄉村旅游接待游客突破4200萬人次,鄉村旅游消費達到360億元,比去年分別增長15%和20%。
深入推進“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創建。2018年底前,全市90%以上的超市蔬菜來自規模種植基地、100%的生鮮肉來自定點屠宰企業。
發展壯大新型經營主體。集中培育打造50家農業產業化聯合體、50家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完善“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股權利益聯結機制,培育60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60家示范家庭農場。
積極開展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重點規劃建設一批特色高效農業園區和農業綜合體,引導每個縣(市、區)建設1—2處高標準現代農業產業園,全市建設20個市級特色園區。
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推廣土壤熏蒸修復、精準施肥和綠色防控技術,嚴格標準化生產,實現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大力推廣應用有機肥料。開展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行動,年內利用率達到78%以上。實施凈土、潔田行動,大力發展循環農業,推廣測土配方施肥1400萬畝,新增水肥一體化推廣面積15萬畝。打造青州番茄、安丘生姜、高密韭菜綠色防控技術集成應用示范區,力爭全市綠色防控面積達到480萬畝以上,統防統治面積達到300萬畝。
聚焦生態宜居
綜合整治農村環境
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行動。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試點,打造1000個城鄉環衛一體化“標準化管理村(居)”。抓好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新、擴建村鎮污水處理設施22處。擴大農村清潔供暖范圍,2018年底前力爭全部實現農村公共場所和農村新型社區清潔供暖。實施農村內部道路硬化工程。全面完成41萬戶農村改廁三年任務。
推進美麗鄉村標準化建設。2018年底前,全市美麗鄉村A、B兩類村莊達到60%以上。
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新建、改造農村公路1400公里。
深入推進鄉村綠化。積極開展“綠滿城鄉·美麗濰坊”國土綠化行動。加快山區、平原綠化步伐,推進濱海3條沿海生態防護林帶建設,全市完成造林14萬畝。
加強重點示范鎮建設。培育羊口新生小城市,發展景芝、夏莊、柳疃等重點示范鎮,打造好1個國家級和9個省級特色小鎮。
全面深化河長制、湖長制。深入開展“河暢、水清、岸綠”專項行動,扎實實施濰河、彌河等9條河道綜合整治工程,實施白浪河水庫水源地保護工程,推進農業節水灌溉工程建設,集中建設市、縣兩級規模化節水灌溉示范區20處,新增節水灌溉工程面積34萬畝。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全面提高農村供水保障能力,2018年對100個村實施村級工程鞏固提升。
推進南部山區生態保護開發。南部山區青州、臨朐等五縣市造林4.3萬畝,退耕還林還果2.8萬畝。
聚焦鄉風文明
開展文明村鎮創建
深化鄉村文明行動。以實施鄉風文明“十百千工程”為統領,深入開展文明村鎮創建,培育打造2個全國文明村鎮、20個省級文明村鎮、200個村(居)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
大力發展優秀文化。通過建設村史館、文化展館及舉辦鄉村歷史文化論壇等形式,傳承優秀文化。探索開展“鄉賢回歸”工程,重塑新時代鄉賢文化。
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廣泛開展一村一年一戲活動,實現所有行政村全覆蓋,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成達標率和省定扶貧工作重點村文化大院建成率達到100%。加快建設鎮(街)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分館。
突出抓好移風易俗。倡導現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建好、優化、用活村居(社區)善行義舉四德榜,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著力破除相互攀比、大操大辦等陳規陋習。深化農村婦女“新農村新生活”培訓,開展美麗庭院創建活動。
聚焦治理有效
提升農村治安技防
加快農村法治建設。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鎮街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站)、村(社區)司法行政工作室實現全覆蓋,完善“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制度,為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
深化平安村莊建設。開展“技防示范村”創建活動,不斷提升農村社會治安技防水平。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依法打擊黑惡勢力犯罪,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深入開展農村普法教育。引導群眾自覺守法用法。
聚焦生活富裕
培養新型職業農民
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著力解決老弱病殘特困群體脫貧解困,綜合運用民政救助、資產收益、實物供給、孝善扶貧、鄰里互助等方式進行兜底保障。不斷優化鞏固大扶貧格局,2018年全部兜底脫貧。
突出抓好農村人力資本開發。引導以大學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為重點的各類群體到農村創新創業,推動大眾創業在農村深入開展。深入實施“大篷車下鄉”“田間課堂”等特色培訓項目,著力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2018年,培養新型職業農民1800人。
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通過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深入開展黨建帶社建,以及加大財政支持、土地政策支持、金融支持等,積極探索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新路徑,年內全面消除村級集體經濟“空殼村”。
聚焦城鄉融合和改革開放
改擴建幼兒園96所
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總結推廣昌樂、諸城、高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經驗,年內基本完成清產核資、成員身份確認等基礎性工作。
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2018年,土地托管面積穩定在400萬畝左右,新建為農服務中心10處,規范提升村級綜合服務社150處。
優化發展農村教育事業。新改擴建農村中小學17所,所有農村學校達到省標準和國家“20條底線”要求。科學布局農村學校、幼兒園,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新改擴建城鄉幼兒園96所。
全面開展健康村鎮建設。加快推進鎮衛生院和村(社區)衛生室標準化建設,2018年在房屋建設、設備配置、人員配備、服務功能和運行管理五個方面的標準化率達到70%,房屋建設達到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