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兒莊一場大戰響美名,現如今江北水鄉復古城。這古城修得實在是好,世界上的古城屬它最有名……”在臺兒莊古城郝祖華山派第19代傳承人褚思泉右手敲鼓,左手打犁鏵鋼板,邊說邊唱,讓人盡情感受魯南大鼓的獨特魅力。
魯南大鼓,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了。明末清初,臺兒莊古運河兩岸漁鼓藝人在演唱的基礎上,經過加工、潤色、提高,演變成為今天的運河大鼓,并一直在運河兩岸傳唱著。
顫悠悠的自制鼓架,歲月斑駁的大鼓,磨得發亮的犁鏵鋼板,長約30厘米的鼓棰子,和著極具節奏感的鼓點和打板聲,配上褚思泉嘶啞高亢又抑揚頓挫的嗓音,魯南大鼓韻味十足。
褚思泉說,魯南大鼓的每個曲目,每段唱詞,都有故事,有教育意義,人們從中學到一些東西,這樣才有意義。很多故事都是勸人向善,弘揚忠孝節義。魯南大鼓的聽眾大都是一些受教育程度不高或者沒機會接受教育的人,給他們唱曲說書,既是給他們傳授知識,又弘揚了正能量,在他看來,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魯南大鼓是流傳于魯南地區的民間藝術,展現著魯南大地特有的民風民俗和人文特征。魯南大鼓唱腔粗獷、豪放,富有山東大漢的氣魄。唱詞中多運用魯南方言俗語,其開頭腔是用頭板或類似頭板的二板起腔,速度慢,尾音長,板起板落,咬字狠、吐字真、落音重,字密聲促,善用頓音,其旋律似說似唱、自然流暢。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