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3月9日消息 從研發“青云圖”借閱圖書,到線上辦理借書證,再到深度探索“青云圖”借閱、返還、服務等功能,實現一部手機就是一個“個人圖書館”,歷時一年,“個人圖書館”成為廣大市民的生活新方式。
對市南區人民而言,只有一年經歷的“青云圖”,以其貼心、貼近、貼身的嶄新方式,融入城市文化血脈,植入社區居民家庭,成為市南區新的文化坐標,實現了讓每一部手機都是“一個載體”,讓每一個載體都是“一間書房”,讓每一縷書香飄入每個人心中的意外效果。
時光如梭,“青云圖”也已上線一年,這一年里新的理念改變了閱讀的態度,新的創意創造了閱讀的印記,“青云圖”閱讀改變了許多人生活的熱度、溫度和深度,“青云圖”成為了市南人民幸福感提升的見證。
這一年,在讀者朋友們的期盼和陪伴下,“青云圖”也在不斷成長、不斷完善,為廣大讀者提供“線上借閱新書、免費快遞配送、線下通借通還”服務已達十余萬冊次,讓更多愛書之人隨時隨地盡享閱讀魅力。
讓我們一起進入“青云圖”,感受發生在“個人圖書館”里的溫暖故事,探尋改變人生、改變生活、改變城市的閱讀力量。
首創互聯網閱讀平臺 開啟閱讀服務新模式
為從源頭上解決了圖書館新書上架滯后與讀者閱讀需求之間的矛盾以及公共圖書館開放時間、服務距離、閱讀承載量等受限的情況,市南區文化新聞出版局以讀者需求為導向,結合“互聯網+”技術,創新推出了全國首個實行免費快遞到家的“青云圖”互聯網閱讀服務平臺,正式開啟了全民閱讀服務新模式。
這一年,“青云圖”的腳步從未停止過。從最初的集線上借閱、在線閱讀、有聲讀物、館藏查詢、圖書續借等實用功能于一體,到2017年6月,“青云圖”再添新成員——“在線辦證”,進一步拉近讀者與閱讀之間的距離,再到2018年1月,“青云圖2.0”更新上線,不僅解決了舊版本中讀者反映的問題,更升級了繳納滯納金、在線修改密碼等讀者最期待的線上功能。“青云圖”自上線以來,一直在不斷創新升級,每一步都更貼近讀者的閱讀需求,真正將閱讀送到讀者手邊,送進千家萬戶。
由于“青云圖”的廣泛普及,閱讀逐漸成為市民的一種生活方式。一位常用“青云圖”的用戶說,一個城市的精神和品位需要文化來積淀,需要有一大批愛讀書的人來支撐。閱讀更是一個長久的文化工程,需要更多的文化交流和文化普及,“青云圖”這種方式符合時代,順應民意,太好了。
線上線下服務雙引擎 拓寬閱讀服務新領域
市南區在推出線上創新閱讀服務的同時,線下也在積極拓寬服務領域。逐步形成以“青云圖”平臺為核心,全區65處社區圖書館、120余家“啡閱青島”服務點和5處“書香機關”圖書自助服務點緊密整合的通借通還服務網絡為依托,館內“青云圖•享讀沙龍”和館外推廣活動為助力的全方位線上線下公共閱讀服務體系。
這一年,“青云圖”的服務領域不斷壯大。新增卓瑪七七、青島銀行貴州路支行等“啡閱青島”圖書館服務點10家,并選取星光線、逸美時光等5家規模較大的服務點開通圖書通借通還服務;與青島農商銀行聯合打造——市南區圖書館青島農商銀行兒童主題分館,為少年兒童和家長朋友們提供親子閱讀和交流的優質空間;聯合市機關事務管理局打造5處“青云圖•書香機關”自助圖書服務點,發揮了機關黨員領導干部帶頭讀書學習的重要示范作用;開展進學校、進社區、進機關、進部隊、進銀行等主題活動300余場,從借書到還書,從參與到體驗,為讀者提供優質、便捷的閱讀服務,“青云圖”被當做了城市的文化景觀。
一位老師讀者說,“青云圖”的研發、延續、完善,不只是讓我們感受到了閱讀帶來的愉悅感、幸福感,更讓我們體驗到了閱讀的自覺感和獲得感。
大數據分析全面貫通 提升閱讀服務新體驗
在“青云圖”里,讀者遇見的不只是先進的技術,便捷的程序,浩瀚的書籍,還有很多傳遞正能量的瑣碎小事,正所謂小事成大業。
隨著“青云圖”不斷完善與升級,全國影響力逐步提升,受到了廣大讀者的熱烈歡迎和廣泛贊譽,以及業界同行的學習和效仿。光明日報、新華網等媒體相繼給予關注和報道400余篇次,在百度搜索“青云圖”高達29.9萬條;杭州、合肥、廈門、浙江等外地圖書館相繼也推出了類似的網上閱讀服務平臺;南京市浦口區文化新聞出版局派出考察團專程前來學習“青云圖”經驗;該項目榮獲2016年青島市“互聯網+”創新峰會創新獎、2017智慧青島公共服務類十佳典型案例獎。
隨著“青云圖”的號召力不斷提升,市南區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粉絲數量一年增長了15000余人,根據山東省圖書館發布的《全省公共圖書館微博微信檢測月報》有關數據,市南區圖書館公眾號影響力指數多次進入全省前十。
當碎片化和娛樂化占據了當今閱讀主流,分散了幾代人,尤其是年輕人的注意力的時候,閱讀載體和閱讀習慣也在發生著改變,但從閱讀方式的層面來說,圖書的生產和借閱就缺少一些變革的力量,而“青云圖”正在變革中探索前行。
2018年3月11日,“青云圖”線上新書借閱開始接單,繼續為您提供快遞免費到家服務。我們將會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扎實推動新時代全民閱讀工作更加快捷、更加深入、更加全面、更加科學發展。
文/通訊員董志洋 記者 孫貼靜 [編輯: 李敏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