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丘已無鐵鍋!3000口存貨秒光,傳承人呼吁理性購買”“章丘鐵鍋爆紅后的喜與憂:洛陽紙貴章丘無鍋”“章丘鐵鍋成名后:訂單排到1年后 有鐵匠外出躲避”……《舌尖3》播出之后,網絡上關于章丘鐵鍋的搜索結果充斥著這樣的新聞。從無人問津到爆紅脫銷,從有人翻墻入廠購鍋到店鋪發布“勸退聲明”,章丘鐵匠在十幾天時間里經歷了喜憂兩重天。成為“網紅”之后的章丘鐵匠能否實現華麗轉身,這是現代文明對這一古老行當的再一次考驗。
“章丘鐵匠生活習俗”被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沉下心傳承手工藝
不能砸了鐵鍋招牌 3月2日正值元宵佳節,章丘鐵鍋“同盛永”傳承人之一劉紫木的家中座無虛席,前來拜訪的客人和采訪的媒體絡繹不絕,劉紫木一邊耐心回答著來訪者的提問,一邊還要應對不停打進來的電話?!奥尻柤堎F,章丘無鍋?!?月21日凌晨,在《舌尖3》剛剛播出沒多久,劉紫木在朋友圈寫下這樣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如今,他少了一絲無奈,多了一分從容。
“歷經12道工序,18遍火候,經受三萬六千次鍛打,方得一口好的章丘鐵鍋?!痹凇渡嗉?》之后,這句由數字構成的本不好記憶的畫外音,成了全國人民耳熟能詳、張口就來的流行體?;貞浧鹉莻€凌晨,劉紫木至今心有余悸。除《舌尖3》播出當晚賣出的近3000口鍋外,至今已有數十萬口鍋的訂單砸向“同盛永”。其中,有一半訂單來自海外。突如其來的龐大訂單讓廠里措手不及,叮叮當當的敲打聲響徹整個車間,但即使加班加點,短時間內純手工根本做不出這么多鍋。
“手工的鍋,都是一錘一錘砸出來的,我都沒見過1萬口手工鐵鍋長什么樣,不能因為賺錢,就以次充好。”劉紫木深刻明白,章丘鐵鍋銷量暴漲給手工藝制作帶來了“春風”,但也暗含風險因素,經過廠里再三斟酌,為了??诒唾|量,章丘鐵鍋“同盛永”“臻三環”對外發出“勸退聲明”,不再接受新訂單。
“勸退聲明”除了緩解訂單壓力之外,還有另一層深意,那就是為了讓市場冷靜,讓消費者冷靜,讓假貨“遁形”?!罢虑痂F鍋是純手工制品,鐵匠師傅們無法短時間內完成海量訂單,貪圖速度將難保質量?!眲⒆夏局?章丘鐵鍋不僅關系著鐵匠師傅們的聲譽,還關系著章丘乃至整個濟南的口碑,他相信,“章丘無鍋”的背后反映的并不是市場的慌亂,而恰恰是章丘鐵匠對誠信的堅守。
“我家存的鐵鍋都被人一次性訂購完了,現在手頭只有幾個半成品。”除了《舌尖3》中提到的“同盛永”“臻三環”,鐵鍋風波還席卷了老鐵匠牛祺圣的鐵匠鋪?!拔覀兗业蔫F鍋訂貨單目前已經排到今年8月份了,估計再過兩天就能預訂到年底,年內就不愁銷路了?!迸4髠フf,這幾天來家里訂購鐵鍋等鐵器的商戶一直不斷。“有的一下子要50口鐵鍋,也有要訂做鏟子、剪刀的,就連家里存了許久的鐵鋤頭也被人買走了幾個?!边@樣的銷量是牛家祖祖輩輩的鐵匠無法想象的,但是盡管訂購量突然大增,牛大偉和父親并沒有給顧客漲價,“一直都是賣300多塊錢一個,用的材料還是原來的優質鋼材。”牛祺圣也多次囑咐兒子,“一天打制一口鍋,傳承老手工藝得沉下心,絲毫急不得,不能砸了章丘鐵鍋的招牌。”
不能“曇花一現”
非遺精神要發揚 “現在來館里參觀的人也增多了,把這兩口鍋放在館里供大家參觀,很多人就是沖這個鐵鍋來的?!痹凇拌F鍋熱”之后,除了劉紫木的工廠和牛祺圣的鐵匠鋪,章丘區文化館因為收藏了鐵質工藝品石磨、石碾、章丘大蔥而成了另一個人流聚集的地方,副館長陳京波聯系了“同盛永”的負責人,要來了兩口鐵鍋,作為“章丘鐵匠生活習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延伸品進行展覽。
“鐵鍋熱”再次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推到了人們眼前。早在2008年,“章丘鐵匠生活習俗”就通過了山東省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評選,作為非遺保護中心的負責人,陳京波參與了非遺申報的全過程。他至今記得,原本想用“鍛造技術”來申報非遺,卻因為鐵匠難覓,而改成了用“章丘鐵匠生活習俗”這一民俗項目來申報,這也從側面反映了非遺工作的迫切性。
提到“章丘鐵匠生活習俗”的申遺,就不得不提到為申遺提供了巨大參考價值的《章丘鐵匠》這本書的作者明兆乙。80多歲的明兆乙老人年輕時也是一名鐵匠,跑遍了長江以北的各個地方打跑鐵。退休后,在章丘區史志辦工作的老人記錄并整理了章丘鐵匠這個群體的生存狀態,為章丘鐵匠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申遺需要大量資料,正是這本書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關于章丘鐵匠的資料?!标惥┎ㄕf。
在陳京波看來,申遺有兩個初衷,一是把那些瀕臨滅絕的項目記載下來,等這些項目消失之后,能夠將它復原,為后人呈現當時的狀態,這也是非遺保護最大的意義所在。另一方面,一些項目申報非遺之后,能得到資金扶持,讓它得以傳承下去。“章丘區委對于章丘鐵匠的定位就是,不能在‘舌尖’之后曇花一現,要讓它真正得到發揚?!标惥┎ㄕf。
制定行業標準
助力鐵匠轉型 一個行業要實現振興,僅靠幾個人的努力是不夠的。實際上,在“鐵鍋熱”之后,如何看待和理性思考這一現象,如何保護和引導好章丘鐵匠習俗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健康發展,如何推動章丘非物質文化遺產朝著產業化方向發展成為整個章丘努力思考的問題。為此,2月28日上午,區里專門召開了面向全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化研討會。
在這次研討會上,來自工信部中國電子商務協會、農業部農產品加工業專委會、濟南市質監局質量發展處、山東大學經濟學院和濟南市文聯等部門的專家教授學者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產業化發展進行了深入研討,共同探索非遺產業化發展的章丘道路。
“要把握好章丘鐵鍋爆紅的時機,提高品牌意識”,“要堅持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本身價值、科學設計品牌”……研討會上,雖然專家們的表述各不相同,卻達成了一個共識,那就是“鐵鍋熱”是章丘鐵匠業重新煥發生機的機遇,而要想抓住這個機遇,實現“網紅”之后的華麗轉身,首先要做的就是樹立品牌意識,“打鐵還需自身硬”,這是鐵匠熟知的道理。
而品牌的形成,又離不開市場的監管和規范,“章丘鐵鍋行業標準正在制定,行業協會也即將成立,從安全、生產、質量等方面引導鐵鍋規范化、規?;a,打擊冒牌產品?!闭虑饏^市場監督管理局負責人劉祥勇介紹,目前章丘區境內通過工商局注冊的鐵匠鋪有15家,沒有注冊的手工作坊在四五十家。
實現新舊動能轉換
需要鐵匠精神 鐵匠,這個延綿千年的手藝行當,見證了中國輝煌的農耕文明。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和農業機械的規模化生產,原本輝煌的鐵匠行業日漸沒落。當捶打的聲音止息,衰微的也是鐵匠們的生命。
然而,隨著互聯網生發下的“鐵鍋熱”的漩渦日勁,鐵匠這個日漸冷清的行業卻再次被卷到了輿論關注的焦點。成為“網紅”之后,章丘鐵匠能否實現華麗轉身呢?“其實大家現在關注的都是鐵鍋,至于鐵匠,我們的社會還沒有給他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睂τ谶@個問題,山東勞動技師學院的老師張光燦說,不可回避的是,鐵匠是一個被淘汰了的群體,要留住鐵匠,就要實現轉型。
很多人反問,“打鐵這種原始的手工生產方式不是早晚要被淘汰嗎?”即便是對于鐵鍋本身,也有人持著反面意見,雖然手工鐵鍋具有厚而耐用,在強火之下升溫慢,而且表面用錘子敲打而成,有凹凸,食物與鍋底接觸時有縫隙,不容易煳鍋等優點,但與現代生產技術生產出來的鍋具相比,它又有著笨重、丑陋不精致等缺點。然而,張光燦認為,手工打造的東西始終有它獨特的美感,這是機器生產無法比擬的。
那么,如何借著“鐵鍋”的東風,實現鐵匠的華麗轉身呢?濟南市質監局質量發展處處長邵建忠認為,2月22日,全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動員大會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做出了全面部署,章丘也迎來了高質量發展的新機遇,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化發展也是如此。對于章丘鐵匠的發展,也要堅持“質量特色化”,在做優上下功夫,同時抓好標準引領、質量提升和動能轉換,為傳統產業插上新技術、新模式的翅膀。
章丘區副區長丁培衛也認為,章丘鐵鍋作為地標性產品,體現的是實用價值,更是品牌價值,不僅要注重經濟效益,更要追求其社會效益,“要積極做好章丘非遺產品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積極融入現代科技元素,為這一傳統產品研發插上科技翅膀?!蓖瑫r,冷靜思考之后要認識到,全國民眾對章丘鐵鍋的推崇,是因為章丘鐵鍋包含著獨特的歷史、文明、文化等核心元素和符號。為此,要全面梳理章丘區現有的非遺產品,特別是在傳統手工藝方面,比如龍山黑陶(彩陶尤受歡迎)、范式銅響樂器等等。要深入挖掘整理、追根溯源,積極引導省級非遺申報國家非遺,全方位展示章丘非遺文化資源優勢,形成集束帶動效應。
濟南市文聯黨組書記劉溪認為,非遺來源于生活,也要融入當下的生活,才能得到傳承發展,乃至實現產業化。章丘冶鐵歷史悠久,是名副其實的“鐵匠之鄉”。章丘鐵鍋背后,是鐵匠、文化的故事,以及章丘鐵匠的匠心精神。章丘鐵鍋與章丘鐵匠的發展脈絡是一致的。十二道工序、十八遍火候、一千攝氏度高溫錘煉、三萬六千次鍛打,既是章丘鐵匠勞動量的體現,更是匠人修身、匠心培育的歷練過程。要將非遺的文化創意發掘出來并形成產業,適應市場經濟對歷史形成的非遺要求。
轉自:大眾網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