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4日,央視《舌尖上的中國3》第六集“酥”,讓來自青島城陽少山的老郭家饅頭火了!
節目中,青島老郭家饅頭創始人郭秀青將制作壽桃大饅頭的過程完美呈現了出來。不僅展現了饅頭的制作工藝,還講述了饅頭之中的人生故事。
不過,細心的觀眾可能會發現,節目中標注的字幕“山東嶗山 少山”有誤,實際上少山是咱城陽區夏莊街道下轄的一個社區,而城陽的老郭家饅頭,也并非是嶗山的王哥莊大饅頭。
老郭家饅頭由2017年度中國餐飲杰出企業家郭秀青始創,她致力于發揚膠東傳統面食文化,將傳承自母親的饅頭配方,結合傳統膠東面食文化和習俗,加上面點大師陳秀英的悉心指導和幫助,研制出既傳承了傳統面食文化,又形成獨具特色的老郭家饅頭文化。因選料嚴格、制作天然、原麥面香、文化傳承,而廣受好評和追捧。
不斷傳承的饅頭制作工藝,蘊含了中國人的鄉土情懷。“老五你快干這個吧,那么你就能一輩子撈著饅頭吃。”郭秀青在家里排行第五,從16歲時就跟著母親做青島大饅頭,樸實孝順的郭秀青成了母親饅頭手藝的傳承人,一干就是30年。
其實,除了登上《舌尖上的中國3》的壽桃饅頭之外,城陽老郭家的金銀千層魚饅頭等獨創特色產品也巨受群眾歡迎。2018年春假期間,“福魚”形狀、3斤一個的千層魚饅頭月銷2萬余個,無論是從產品特色,還是文化內涵,金銀千層魚饅頭在膠東面食文化發展歷程中都堪稱獨樹一幟、可挑大梁的佳品。
“舌尖原麥香,層層入心頭”,這是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高炳義大師在品嘗過千層魚饅頭后,從麥香和千層魚饅頭的內部結構特點著眼,給出的兩句色香味俱全的評價。這得益于老郭家饅頭堅持傳統工藝,手工制作、大鍋蒸制,得益與郭秀青與她所在團隊的辛勤努力。
郭秀青介紹,“千層”是膠東的一種傳統技藝,她的這項技藝源自母親的傳承。郭秀青和她的研發團隊,研制出的千層饅頭,口感上、特色上都廣受好評。在此基礎上,郭秀青將“千層”工藝和傳統面食的“魚”文化結合,研制出千層魚饅頭作品。
驚喜不止于此,郭秀青還用白面和南瓜,做出金、銀兩種千層魚饅頭,寓意為“金銀雙全,年年有余”,在千層魚饅頭魚頭位置蓋上“福”章,千層魚變成“福魚”諧音“富裕”,都是非常美好、吉利的寓意和祝福,與年節饋贈結合非常合適,也非常受歡迎。郭秀青說,在千層魚饅頭研發的過程中,還要特別感謝面點大師陳秀英的悉心指導和無私幫助。
專注饅頭幾十年,工匠精神代代傳。咱城陽的老郭家饅頭,經過無數次的揉搓錘煉,早已融進了精益求精、專注創新的生活工作態度。這樣制作出來的大饅頭,沒有不“火”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