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村小學發揚京劇特色,讓學生浸潤在藝術之中。(學校供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魏海洋
2月23日,教育部下發的最新中小學招生政策要求,在義務教育階段,要逐步壓縮特長生招生規模,直至2020年前取消各類特長生招生。從教育部排出的時間表上可以看出,兩年內,涉及青島市區絕大多數初中的特長生招生將取消,所涉及的學校數量和考生數量不在少數。而反觀特長生招生本身,變相“掐尖”等現象依然存在,不少教育界人士表示,這是國家在治理義務教育階段“擇校熱”上的一劑良藥。面對突如其來的政策之變,學生、家長、學校乃至社會作何感想?取消后,各方又將何去何從?
政策調整將影響不少學生 就青島本地的招生政策而言,在小升初和初中升高中這兩個升學中,都涉及特長生的招生,主要是藝術特長、體育特長和單列的足球后備人才招生。根據教育部所要求的取消義務教育階段各類特長生招生來看,初中招收小學特長生將取消,而初升高的政策暫時不會受到影響。可以看出,此次政策調整,影響到的初中和學生群體還是不小的。
市教育局局屬的青島實驗初中、37中、39中初中部全部都招藝體特長生,其中37中還招足球后備人才。而放眼到數量更大的區市教體局,基本上區屬的所有初中都有特長生招生。根據去年市南區特長生招生政策,市南區7個初中共招160名藝體特長生,還有3所初中招收足球后備人才。李滄區有9所初中招收150名藝體特長生,還有7所初中招收210名足球后備人才。
而對于初中數量最多的市北區來說,所轄初中不僅招特長生,有些初中還招收特長班。
教育部的這則消息一出,立即引發熱議。而在半島教育微信公益群里,家長們各抒己見。有些早早就定下讓孩子走特長之路的家長認為,政策調整非常大,直接打亂了自己孩子的升學計劃。而有些不打算走特長生之路的家長則表示,這是促進義務教育公平的一個好方法。
家住市北區的范女士剛看到這個新聞時,一下子想到自己家孩子咋辦。范女士的孩子在市北區一所小學讀五年級,2019年面臨小升初,按照范女士的想法,她想讓孩子走特長生之路,通過書法或籃球進入優質初中。“按照教育部的時間表,2020年之前取消,那2019年到底取消還是不取消。我們五年級的家長非常盼望青島的政策及早落地,好讓我們及早準備。”
范女士告訴記者,政策調整對很多小學生和家長影響很大。“因為據我所知,很多家長都是提前好幾年準備,對照所意向的初中讓孩子學習某一種特長。政策一取消,那些為了升學而學習的特長豈不是白費了?”她說,很多家長為了能夠順利通過特長生招生升入初中,在小學階段就讓孩子參加考級以及高水平的藝術等比賽,如果取消了特長生,就沒必要在小學階段參加考級了,這也將是一大影響。
個別變味特長招生應叫停 “我認為義務教育階段特長生取消,對大多數初中學校來說‘傷害’不大,因為大多數初中招收的數量并不多。但是對一些招收特長班的初中則有影響。”2月24日,市區一所初中的校長告訴記者,因為特長班是整班建制的招生,對于學校整體發展也是很重要的。他表示,大多數的初中都能夠按照既定政策,按照規章招收特長生,并沒有所謂“貓膩”,但不得不承認義務教育階段招收特長生中,的確存在一些變了味的招生。
隨著社會和教育的發展,以往在班級里挺稀罕的藝體特長生逐漸變得不稀罕了。“隨著家長的逐漸重視,有藝術和體育特長的孩子越來越多。現在來看,升入初中的學生可以說每個人都有些藝術和體育的特長。”這位校長說,當學生特長變得并不罕見,伴隨著招收特長生的初中擴招,有些初中特長生的選拔就變了味,變成一種變相選拔優生的手段。有些初中在特長生選拔中加入學業等考查,將特長生演變為“掐尖”。
此次教育部的通知中表示,將努力保障義務教育階段入學機會均等。“逐步壓縮特長生招生規模直至取消,正是在促進公平,消除‘擇校熱’大背景下的舉措。”島城一位教育界人士認為,不同于高中和大學教育,義務教育還是要強調均衡發展,包括城鄉和地域的均衡,要讓最廣大的群眾享受最公平的教育。“在這種情況之下,取消特長生也是個必然。”他認為,不僅是義務教育階段,在初升高階段,招收特長生的政策也可能會逐漸收緊。
對待特長的正確打開方式 課堂有京劇唱詞賞析,課間有京劇操,課后有京劇社團,學校圍墻上畫著Q版京劇人物,走廊里有京劇手抄報……在李滄區李村小學,校園里到處都是傳統國粹的文化氛圍,人人都能來上一段。李村小學是一所有百年歷史的老校,在這里,老師和同學們用對中國傳統文化和戲曲國粹的喜愛和學習,滋養身心,美育校園。讓藝術走進所有孩子的內心,真正讓孩子愛上藝術。李村小學校長曲春亮告訴記者,學校近200名同學參與京劇社團活動,占全校總學生數的四分之一。
“我們把孩子們熱愛表演的天性與語文、品德、藝術、體育和學校特色社團課程相結合,聘請青島京劇院的老師用孩子們能聽懂的語言、用同學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學唱京劇,得到了全校學生和家長的大力支持。”曲春亮說,學校把京劇與各學科教學相融合,還創辦了全校人人參與、人人會表演,集強身、修性、藝術于一體的京韻操,通過多種形式讓孩子們愛上京劇藝術,從興趣本身感受藝術,絕不是讓孩子學習一門藝術特長。
對待特長這回事,怎樣才是學生和家長正確的“打開方式”?青島大學音樂學院教授王麗娜的女兒是一個典型例子。女兒胡純熙目前在意大利的羅馬音樂學院讀聲樂專業,目標是成為世界一流的歌劇演唱家。在這所世界一流的音樂學院學習,將特長發展為終身專業,并不是父母之命,而是胡純熙自己的選擇。“小時候我們并沒有刻意去培養她,五歲的時候帶她去看芭蕾舞天鵝湖,孩子被深深地吸引了。”“看她有天賦,我們才給予她一些指導。初二時才真正開始學習聲樂,將這個定為她的目標。”在學習聲樂的過程中,胡純熙非常自覺,因為這是她的興趣所在,是她所喜歡的事情。即使到了現在她已經在國際大型聲樂比賽中屢獲殊榮,還是刻苦學習,每天背歌劇,練聲進步依然是常態。
和胡純熙一樣,畢業于青島二中的胡博文走的也是特長之路,去年以總分第一的成績考入了中央音樂學院長號專業。“走特長之路,通過藝考進入頂尖音樂學院,并不是刻意而為之,反而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聲音 特長仍有天地,但藝術謝絕功利 “取消了特長生招生,那些有特長的孩子到了初中怎么辦?培養藝體人才會不會斷層?”一些家長提出了這樣的疑問。對于這個問題,青島實驗初中校長馬林持否定態度。他認為,特長生招生的初衷是好的,讓那些小學就有特長的孩子能夠順勢而為,順勢發展,更快地成才,更好地成才。而在初中實踐當中,特長生的特長也確實得到了發展,培養了一批從小學開始的優秀運動員和表演藝術家,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但這并不表明取消小升初的特長招生后,有特長的孩子就沒有了‘用武之地’,更不能認為這耽誤了有特長孩子的成長。”馬林說,從目前初中的辦學水平來看,完全有能力給有特長的孩子提供成才的土壤和平臺,讓他們發揮自己的特長,提升自己的水平。“拿實驗初中來說,我們不僅有高水平的管樂團、舞蹈團和合唱團,還有20多個社團提供給孩子們,這都是他們成長的平臺。”
“目前來看,義務教育階段取消了特長生,家長可以更加心平氣和地接受和選擇均衡的義務教育,對家長恰恰是一種解脫。”馬林認為,不管是家長還是學校,對待孩子特長的培養都一定不要摻雜功利因素,培養特長要考慮孩子的喜愛,培養孩子真正的特長。更不能拿特長升學的借口或是獲得一技之長的借口來逼迫孩子學習,不要揠苗助長。
青島大學音樂學院教授王麗娜一直從事藝術教育等方面的教學和研究,她也認為,在對待藝術、體育特長培養上,一定要把功利心的觀點去掉。“藝術和體育是高素質公民所必需的,更是促進全民族素質教育的大事。一定要記住,藝術是生活而不只是學習。”王麗娜說,從藝術中發現生活之美,感受世界之美,形成正能量之美,從體育中獲得強健體魄,這才是每個人學習藝術和體育的落腳點。
■特長生之變,您有何觀點? 針對取消義務教育階段特長生的變化,作為家長的您一定有很多想說的話。您可以掃描二維碼加入半島教育微信公益群,說出您的觀點,也可以在群里了解更多的招考政策。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