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P2P網貸行業迎來了“存管潮”,銀行存管由原來的高門檻、僅有少數平臺對接銀行存管到如今呈爆發性增長——有590家平臺在2017年上線了銀行存管。但同時隨著越來越多的平臺上線銀行存管系統,其含金量和增信作用也隨之下跌。
據網貸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1月8日,已有廣東華興銀行、江西銀行、上海銀行等51家銀行布局網貸平臺資金直接存管業務,共有911家正常運營平臺宣布與銀行簽訂直接存管協議(含已完成資金存管系統對接并上線的平臺),約占同期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總數量的47.18%,可以看出網貸行業已有近一半平臺與銀行簽訂存管協議;其中698家正常運營平臺與銀行完成直接存管系統對接并上線(含上線存管系統但未發存管標的平臺),占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總數量的36.15%。
從平臺上線銀行存管系統時間來看,2017年上線銀行存管速度明顯加快,2017年全年已有590家平臺上線銀行存管系統,占上線存管平臺總數的84.53%,是2016年全年上線總數的5.78倍。可以看出,2017年“存管指引”的正式下發為銀行和平臺的存管合作指明了方向,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銀行的疑慮,開展存管業務的積極性明顯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據網貸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1月8日,全國共有25家平臺在上線銀行存管后停業或出現提現困難、跑路等問題,其中有21家為問題平臺。從停業及問題類型來看,有17家提現困難,占停業及問題平臺總數的68%;跑路的和停業的平臺分別有4家。“隨著越來越多的平臺上線銀行存管系統,行業也開始出現銀行存管平臺頻繁‘暴雷’的現象,其實這也再次提醒投資人,上線銀行存管并不能代表平臺一定安全,投資人需認清存管本質。”網貸之家研究員王海梅說。(經濟日報記者 錢箐旎)
轉自:大眾網
[編輯: 劉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