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果市場的規模越來越不適應現代化的物流需求了。
今年以來,濟南市堤口果品批發市場總經理展延懷已經接待了近50個一級批發商了,相當于一周兩個。但是現實是,濟南處于從一個全國三甲的水果批發市場,淪落為三級批發市場的窘境。濟南市民吃的水果甚至比青島還貴。
這并不是特例,我省的諸多批發市場存在發展空間受限、商業業態落后、造成交通擁堵、竟爭力不強等諸多。目前,我省正在抓緊對全省的批發市場進行升級轉型,計劃到2020年,基本建立起復合化、信息化的新形態。
半年來了近50個大客戶來對接 今年,對展延懷來說,是特別繁忙的一年,作為濟南市唯一的水果批發市場的總經理,他這一年接待的一級水果批發商幾乎比前幾年加起來的都多。僅上半年,就有近50家全國性的水果批發商來找他洽談,有意向進入水果批發市場,相當于一周接待兩家。
“濟南的區位優勢太有誘惑力了,大的水果批發商都想通過這里,輻射整個山東內陸地區。”展延懷說,通過近一年來的對接,他強烈感受到大的水果批發商進入濟南的決心。“一家上海的大型水果批發公司老板是山東人,他們公司一直想打入山東市場。公司派了一名高管來跟我抱怨說,跟老板下了軍令狀,如果濟南市場拿不下來,就只能回去辭職了。”
大果商扎堆來濟南,就是看好了山東的市場潛力。展延懷說,這幾年,他們做過調研評估,單濟南市每年的果品交易額就高達150億元,但是堤口路水果僅市場做了三分之一,其余的份額全部分流了。這里沒有大的果商,僅相當于三級批發商,論整體采購實力、價格都沒有競爭力。
而果商們更看重濟南的省會輻射能力。上海一家國商接受齊魯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山東的GDP排在全國第三,說明人們的消費能力比較強,隨著生活水平要提高,人們對水果消費意愿也更強。而濟南是省會城市,人口眾多,是交通主動脈,可以輻射到魯西南、魯西北地區。
“如果算上流動人口的話,每年有近1.5億的消費人群,按照6%的消費比例來算,以一天吃半斤來算,這個市場規模是非常龐大的。因此,我們必須提前占領這塊市場份額,等競爭對手都來布局的時候,那就晚了。”
可是人家起步就要兩千平米經營面積,這讓展延懷極為頭大。“我們市場能用于經營的面積總共才100畝左右,差不多有10萬平米,市場上根本沒有這么大的地方給別人。”
據介紹,目前的水果批發市場共有300家老客戶,沒有一處空閑的經營場地。從2015年開始,水果批發市場開始優化客戶結構,提高入場門檻,以使有較大采購能力的大品牌商進來。目前,已經調整了120家,騰出了幾千平米的經營場地。
而這些大的水果批發商,開口就要兩千平米。但因并沒有這么多閑置經營場地可提供,展延懷對今年新招的4家水果批發商最大的一家給了兩千平米,多小的一家只給了600平米。“實在是無地可租。”展延懷一臉惆悵。
濟南人吃貴水果好多年了 濟南市有幾大批發市場,關系著市民的“果盤子”、“菜籃子”、“米袋子”、“油瓶子”等食品消費市場。有時候,幾毛錢的差價,市民的感受都會非常明顯。批發價的差距會直接反映在零售價格上,展延懷表示,濟南水果市場的批發價格普遍要比淄博、青島兩地的批發價格要高一些。
18日,記者對比了堤口路水果批發市場的報價和青島東方鼎信國際農副產品交易中心幾款常見水果的批發價格。秋冬常見的冬棗為例,青島山西冬棗報價4.00元/斤,濟南冬棗( 產地陜西、山西 )報價最高50元/公斤,最低14元/公斤,平均24元/公斤,合12元/斤;香蕉青島報價1.20元/斤,濟南報價2.5元/斤;芒果,青島共有三款,報價分別為:象牙芒果斤4.50元、蘋果芒斤4.30元、肯特芒果斤8.00元,濟南芒果產地是海南、廣西報價是7.5元/斤。
濟南市民吃水果在2014年就很明顯了。那時,不少濟南的批發商不再去產地拿貨,而直接就進到淄博拿貨。堤口果品市場一位批發商告訴記者,有一段時間,從產地拿貨的價格都不如直接到淄博拿貨的價格低。
“人家批發市場地方大、貨物全、價格低。”該批發商表示,即便是走濟青高速到博發,也僅有110多公里的距離,高速走1個多小時,下高速再走10多分鐘便到。批發價格能差不少,平均是幾毛錢到幾塊錢的差距,如果量大的話,這塊差額足夠彌補運費的成本增加。
展延懷曾經安排工作人員到青島和淄博兩個市場進行考察,淄博三個市場呆了兩天,青島呆了一天,專門記錄掛魯A的車牌,到當地進貨的車輛。數據顯示,當天,淄博三個市場,最多的市場有113輛魯A的車牌去進貨,最少的是93輛。青島是54輛。
“這些人原本都是在我們市場采購貨物的,現在都到淄博、青島采購了。”展延懷算了一筆賬,以淄博為例,按5噸一車計算,濟南一年從淄博進貨是280萬噸,算到交易額得40多個億。粗略算下來,淄博一年至少占40多億元的交易額,相當于當時堤口路的市場50億元的交易額。濟南市水果市場每年大概有150億左右交易額,三分之二都被外地市場搶食。
2014年,淄博成為華北最大的水果集散地,堤口成二級批發市場從一個綜合指標排進全國前十名的市場,淪落為三級批發市場,在一段時間甚至淪為了集貿市場的角色。批發商們開始在網上開網店銷售,與零售端小商販搶起了生意。
2015年,青島晉升為進口水果的一級水果批發市場,當年全省共進5.54萬噸,同比增加32.9%,其中黃島口岸占我省進口水果總量的80%。此前,進口水果來青島通常是批發商從位于廣東或者廣西的水果口岸批發,然后通過陸運的方式運送到青島,其間經過一級經銷商加價。現在東三省、江蘇等地的水果批發商從青島拿貨。
這些都讓展延懷看著極為痛心。“我們市場曾經是全國的典型,現在行業協會開會讓我發言我都不好意思,因為我們地方太小了,而且影響力也越來越小。”
從2015年開始,定了進場標準:不允許客戶在500公里之內調貨,同時商戶來貨車輛要求是20噸的貨車。因為拉大車的車主不會拉太近的,公里數少掙的錢少。如果反季產品或者省內的產品如櫻桃、葡萄,定的5噸到10噸。
通過提高入場門檻來優化商戶結構。2015年優化了78個客戶,又2016年優化了38個客戶,加上2017年,共優化了120家騰出了近五千平米的經營面積,才招進了四家大的批發商。
即便如此,目前堤口路批發市場有300家商戶,其中70%的商戶是經營面積在100平米左右的中小型批發商。
展延懷說,按照他對市場的規劃,除去今年新招的4家商戶外,沒有一家符合他對一級批發商的要求。
6年了水果市場也沒找到搬遷的地 展延懷希望2019年將堤口水果批發市場建設成為山東一級批發市場。這將使得濟南市民吃水果的成本降低10%左右。但是,場地小的硬傷一直困擾著市場轉型。
“我們從2011年就開始謀求轉型外遷,但是運作了6年,還是沒有進展。”展延懷對此頗為無奈。
展延懷希望市場上的商戶,平均年交易額在10億元以上的大商戶。新的經營場所必須要能滿足大商戶的要求,比如恒溫冷藏室、加工場所、經營場所都要配備,并且達到一定的比例。最小的商戶面積也要到300平米,大的商戶經營面積達到2000到5000平米不等。
以一個300平米商戶的經營場所為例,其冷庫、加工場地、經營場所的面積要分別是1:1:1。一個兩千平米的經營場所,其冷庫的面積至少在五六百平米左右才可以。但是,現在不少商戶只能在外面租冷庫。比如,此前市場內最大的商戶鄉村園,經營面積在1400平米,因為場所根本不夠用的,只能在外面租冷庫儲藏水果。
要滿足新的批發市場轉型,至少要有一個300畝地的場地才能實現。2011年開始,展延懷就向濟南市政府提出在濟南建一個農產品綜合物流園區,選址選在了長清平安店,但是報上去之后,一直沒有正式獲批。而市區的其他幾家農副產品交易市場也都搬過去。
后來,政府引進了海吉星農產品中心項目,規劃把幾個市場都搬遷過去。而最近,記者了解到,最為積極推動外遷的堤口果品批發市場與海吉星談了9次,沒有談成。“我們和海吉星先后談了9次,一直沒有談攏。”因為海吉星要求占51%的股份,這意味著,幾家市場的管理層將喪失對市場的話語權,展延懷和其他幾位市場負責人們擔心,一旦妥協,未來市場的管理和統一規劃將被打破。
“如果有的商戶自己買了攤位,人家愛干嘛就干嘛,我們根本沒法管人家。”因為海吉星方面希望借鑒商業地產開發模式,建好商鋪后賣掉60%,剩下40%自持。
而展延懷還有一個擔憂,那就是未來城市規劃,將制約著水果市場的發展。“現在堤口路市場已經是濟南市中心位置,白天附近的交通狀況很不樂觀,所以市場上的車輛進出幾乎都選在夜間進行。而未來,一旦政府出臺新的交通法規,二環內不允許進大貨車,那就把很多物流車輛擋在了二環以外。”
放眼全國,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都在打造綜合型的物流園區。“你想對于酒店采購的話也很省事,可以一站式把米袋子、油瓶子、水果、海鮮等全部采購齊全,可以大大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成本,減輕交通壓力。”
而實際上,目前水果市場經營模式發生了很大變化。濟南一水果品牌劉先生表示,以前冬天市民吃的水果很簡單,就是蘋果、梨這些水果,可是現在基本上水果都是外地,從熱帶到溫帶,從國內到國外,從南方到北方的水果都有。而市民對生鮮的需求也越來越旺盛。
以生鮮電商為例,近些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發展迅速,平均每年保持50%以上的增長率。2017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約為1391.3億元,同比增長59.7%。
市場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傳統的批發市場從設施到場地,從交通到布局都已經跟不上現有水果消費市場對批發市場的要求。因此升級迫在眉睫。
專家:
城區內的批發市場搬遷升級是一種必然 此前,濟南市商務局編制的《濟南市城市商業網點規劃修編(2016-2020)》已經獲批,數據顯示,濟南市有187個批發市場,其中的133個規劃都要外遷。當然,對于這187個批發市場業內也有一定的說法,認為大部分并不是真正意義的批發市場,只是小商品市場和農貿市場居多。不過,從中可以看出,濟南作為山東省會,已經開始研究于大型批發市場未來的轉型升級方案。
山東省在2014年“十二五”期間,就提出了《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發展規劃》。當時數據顯示,到2010年底,全省已建成年交易額億元以上的農產品批發市場152個,比2005年增加110個,年交易規模3.5億噸,交易額2120億元。其中綜合市場121個,專業市場31個,產地市場占總數的70%以上;農業部定點批發市場60個,年交易額達1467億元;年交易額10億元以上的28個,比2005年增加25個。
據業內人士介紹,經過7年的發展,我省的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數量至少有二三百個。不少地市都在新建大型的物流園區,整合提升相關品類的產品市場聚集。
我省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建設發展仍存在不少制約因素。其中上述《規劃》中就指出,土地矛盾比較突出,原有批發市場大都在城區,改擴建比較困難;新建批發市場不能離市區太遠,一般在市郊,地價比較高。另外,還有市場建設缺乏科學規劃,結構和布局不夠合理,發展不平衡;規模較大、輻射范圍廣、影響力強的大型骨干批發市場數量少;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市場功能不完善;市場專業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現有的從業人員已不能適應現代農業品批發市場發展需求等。
近期,濟南市委黨校教授馮雷曾經專門做過城市批發市場的調研。他也提出了同樣的看法,現在看城區批發市場主要面臨空間受限;業態落后;交通擁堵;環境臟亂;隱患較多;產業融合程度低;竟爭力不強。“城區內的批發市場搬遷升級是一種必然。無論是臨沂的華藥物流城還是南昌的洪大商城,都是整體搬遷升級發展。”
對于傳統批發市場的轉型,有專家認為,不同類型的批發市場應該有不同的發展方向,如產地型的批發市場可以朝兩個方向發展,一個是規模越做越大,功能越做越復雜,最終向會展型、生態旅游型的產科研、展銷游等綜合基地發展;另一個是規模越做越小,功能越做越專一,直至演化為一個小小的交易所;集散地型和銷地型的批發市場則分別向物流配送中心和大型連鎖超市轉型。當然,傳統批發市場的轉型升級,都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扶植。
而像堤口路、建設路這樣涉及到果盤子、菜籃子、米袋子的市場則明顯屬于集散地型和銷地型批發市場,其應該向物流中心和連鎖經營轉型。
此前,省商務廳曾發不過一份《山東省批發零售餐飲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也有類似的提法。其中提到,我省目標任務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起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安全高效、城鄉一體、便民惠民的現代流通體系,初步實現傳統流通業向批發機能復合化、流通組織連鎖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的轉型。
文/片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任磊磊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