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有知情人士反映,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的醫護人員、檢查科室之間相互協作,長期肆意騙取國家醫保基金。
記者通過暗訪發現,在這家醫院,只要有社保卡,得什么病、拿什么藥、誰來體檢,都可由患者“點單”。為了套取醫保資金,該院醫護人員在檢查、診斷、住院等環節大肆造假。
住院拿藥像點菜
醫生造假“一條龍” 2017年12月28日,記者以患者親戚的身份,陪同“患者”李先生(化名)來到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住院部老年病科。在此之前,李先生的妻子已和熟悉的醫生預約好李先生“住院”的事。
記者看到,該科的醫生在李先生出示醫保卡后,簡單詢問了病情,沒有要求病人提供任何病情資料,也沒有要求做入院前的相關檢查,就為李先生開出了住院證。
李先生明示醫生自己沒有時間來住院,只是想多拿些藥。醫護人員拿出格式請假條并教李先生填好,特別強調要留下手機號,以便“醫保中心來查的時候能隨時聯系上”,并表示,如果醫保中心來查,他們會把時間填上,并稱患者當天正好有事走了,第二天會回來。
住院部的醫生告訴李先生,住院后的常規體檢,如果沒時間做,也可以找個同性別的人來替做。
記者現場問醫生,是否可以拿自己的醫保卡來開藥時,醫生回答說:只要不是重大的和特別奇怪的病,一般是可以開的。
暗訪中,記者發現各科門診醫生主動向患者推銷住院的好處,儼然和住院部門形成“一條龍”式服務。
同日上午,記者陪另一位患者陳女士(化名)來到皮膚科門診。
陳女士向一位“熟識”的門診科醫生提出,能否為之前推薦的一位患者換個住院科室,以便為家人多拿點藥。這位醫生當場幫她向住院部醫生電話咨詢,并在電話中聲稱“我這個病人有很多同事到時候也想來住院”。
該醫生“貼心”地和陳女士拉起家常,稱現在門診一副中藥膏方可能要八九千元,如果住院,這些中藥醫保可以報銷90%挺劃算的。臨走時該醫生對記者說,如果想住院可以找她。
記者獲悉,陳女士在這家醫院進行了兩次“掛床住院”。所謂“掛床”,是指患者辦理了住院手續,但實際上并未入住病房接受治療,仍由國家醫保基金為其支付費用。
第二次“掛床”陳女士共花費6000元,其中自費部分不足1000元,其余部分均由職工醫保支付。期間陳女士不僅拿了1700多元的藥,還獲得了一張價值3000元的醫院推拿服務卡。
據知情人士反映,該院“認卡不認人”,只要一人有社保卡,全家都可以憑這張卡住院、拿藥、做推拿保健。
從表面上來看,這樣的“便利”對醫患雙方都有“好處”,病人看病、保健少花錢甚至不花錢,如此一來,為醫院吸引來大批的“病患”,醫院的“醫療收入”自然也水漲船高,甚至進入了“快速發展”期。
不少病人因此成為“熟客”后,在醫生的誘導下將醫保卡長期放在醫院以獲得種種“便利”。知情人士稱將個人的醫保卡放在醫院里,醫院還會給這些熟客返還一部分現金。至于這筆錢的來源醫患雙方對此心照不宣。
醫院成社保卡“保管員”
一市民11年“被刷卡”800多次 據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官網介紹,該院是“由安徽省人民政府批準,在安徽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基礎上成立的三級中西醫結合醫院,是安徽省規模最大的一所集醫療、教學、預防、保健、康復、養老于一體的花園式三級中西醫結合醫院。”
記者在該醫院暗訪時發現:穿著白大褂的醫護人員在醫院“特殊病”結算窗口排隊結算。記者看見排隊的醫護人員手里都拿著大量的社保卡。
其中一名年輕男醫護人員手里大概有七八十張社保卡,每張卡上還標有數字編號。現場除了一位女醫護人員看到記者觀察后似乎有所警覺以外,其他醫護人員絲毫沒有顧忌。
據市民吳先生(化名)反映,他的醫保卡長期放在該醫院,11年來“被刷卡”800多次。
在另一市民汪先生提供的個人醫療賬戶清單上,記者看到,在其社保卡被醫院掌控期間,汪先生幾乎每個月都頻繁“被門診”,其中2010年1月9日到19日期間,連續10天被門診。
吳先生告訴記者,類似情況在該醫院很普遍,許多醫生手中都掌握大量患者的醫保卡。
根據國家相關規定,持有特殊病種卡的患者在門診拿藥,可以通過醫保統籌基金報銷。而在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在能夠享受醫保惠民政策的“特殊病”證明材料上,該醫院醫生隨意造假,為“熟悉”的患者套取醫保基金打開方便之門。
知情人士提供的錄音資料顯示,一位女患者找“熟悉”的醫生為其辦理高血壓“特殊病”證明。這位醫生指導女患者找一位患有“腦梗”病的人員來醫院做檢查,在沒有查出腦梗的情況下,醫生為患者偽造一份腦梗塞檢查報告單,以及相應的出院記錄和門診病歷。
“這里有‘生客’和‘熟客’之分。生客就是頭一次兩次的,你還要裝模作樣去住個院,你要是住了一兩次變成‘熟客’了,你可以直接把社保卡交給醫生,到他們手上,每隔十幾天給你刷一次住院。”這名知情人士說。
本是百姓“救命錢”
緣何變成“唐僧肉”? 知情人士反映,醫護人員之所以冒風險大肆違規騙保,是因為該醫院對各科室醫生設定了相關的“指標考核”。為了完成考核指標,騙保在該院已成半公開的秘密,甚至醫生出現醫療糾紛事故后,涉事醫生用“舉報醫院騙保”要挾院方。
通過“掛床住院”、虛假住院,或通過掌控“熟客”的社保卡虛開診療項目,醫院增加了醫療收入,而對于“病人”來說,本應由個人賬戶支出的費用可由醫保統籌基金負擔。看起來“雙贏”的交易,蠶食的是國家醫保基金安全,侵害的是全體參保人員的利益。
安徽中醫藥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趙存喜認為,上述種種亂象,折射出該醫院在住院規范性、監督審核、醫保結算等方面存在漏洞。該醫院醫護人員的行為,屬于性質惡劣的騙保行為,應該受到嚴懲。
一位醫保部門的工作人員坦言,雖然騙保行為是國家重拳打擊的對象,但現實中依然有某些醫療機構心懷僥幸,為牟取暴利鋌而走險。
“防范醫療機構或個人套取醫保基金,既需要依法管理,也需要科學施策。”安徽省政府法律顧問陳宏光教授認為,對套取醫保基金的行為應加大打擊力度,提高違法成本。相關部門應完善規則設計,明確監管者、醫療機構及個人的權責關系,堅決杜絕非法行為產生“合法利益”,消除尋租空間。
轉自:大眾網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