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1月16日消息 家住市區的侯女士(化名)是一名58歲的已婚女性,退休后便在家中當起了家庭主婦,每天忙于收拾家務和照顧家人的生活,“如果是在單位上班,每年還有一次查體機會,因為是在家里,也就沒有體檢的意識。”
近半個月來,侯女士出現陰道分泌物增多現象,有時為白色,有時為黃色膿性,偶爾伴有異味,她卻一直沒有在意。直到最近,她發現這種情況越來越嚴重,才到市立醫院集團西院區婦科檢查。“一來查,發現人乳頭瘤病毒33、52(高危型)陽性,HPVE6E7值67613.16,宮頸活檢發現局灶復鱗上皮呈CINIII級累及腺體……”婦科主管醫生介紹,宮頸上皮內瘤變(CIN)是宮頸癌的癌前病變,進一步發展可能會導致宮頸癌。
青島市市立醫院集團婦科中心主任兼西院區婦科學科負責人、首席專家陳龍介紹,宮頸癌僅次于乳腺癌,被喻為女性第二大“紅顏殺手”,發病率逐年攀升,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重視,很多人“談癌色變”,一看到檢驗單中有“癌”這個字就緊張得不得了,“其實宮頸癌前病變距宮頸癌可能有相當長的距離,及時治療是可以治愈的。”
“無論是宮頸癌前病變還是宮頸癌,它們的罪魁禍首都是HPV病毒。”青島市市立醫院集團西院區婦科、產科病區主任孫航解釋,HPV全名叫人乳頭瘤病毒,其100多個家族成員分高危型和低危型兩種,女性一生中感染HPV病毒的風險高達70%以上。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發現,中國女性最常見、感染最嚴重的5種高危HPV型別分別是16、18、58、52和33。
陳龍團隊1月11日坐診西院區時,同西院區婦科醫生們共同討論了侯女士的病例。結合系列檢查報告大家一致認為侯女士有手術指征,可以行宮頸冷刀錐切術。“宮頸冷刀錐切術切除范圍大,治療更徹底,復發機率更小,因系冷刀切除,還不損傷切緣,可行切緣病理學檢查,防止病變殘留,發展為宮頸癌的可能性大大減小。”侯女士了解到陳龍、孫航兩位主任將親自為自己手術,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
12日下午,由陳龍主任主刀,成功為侯女士實施了“宮頸冷刀錐切術+宮頸成形術”,手術順利,為侯女士切除了宮頸病灶,再造形成了新的“完美”宮頸。
侯女士是幸運的,因為疾病發現及時,并完好地保留了子宮。孫航主任說,門診中不少女性因為怕麻煩或者害羞等原因,忽視婦科檢查,“感覺身上挺好的,沒什么問題,其實等到感受到問題,那就不是小問題了。”
“為做到對癌前病變的早診斷、早治療,提高檢出率,西院區婦科在學科負責人陳龍主任的帶領下,不斷加強宮頸病變診斷流程的標準化和流程化建設。此外,陳龍主任團隊每周五下午親臨西院區坐診、查房、病例討論等,不斷推進婦科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婦科水平又上了一個新臺階。”孫航說,12日下午,在西院區一同進行的還有一臺陳龍主任的“會陰體瘢痕攣縮松解術”,同侯女士一起,手術患者于女士(化名)也是集團本部專家進駐的受益者。16日上午從婦科了解到,術后經過醫護人員的精心照顧,兩人皆恢復良好,將擇期出院。
陳龍主任強調,“導致宮頸癌發生的,是高危人乳頭瘤病毒持續感染,所以,女性要注意減少不潔性行為,減少流產,定期體檢,也不要感染病毒就過度憂慮,免疫功能正常,大多數病毒是可以自行清除的,關鍵在于定期體檢,不能有了癥狀才想起到醫院體檢。一旦確診患病,治療方式和方法將根據患者的病變程度、年齡、生育要求等綜合考慮。”
通訊員 傅翔 記者 孫貼靜
[編輯: 王君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