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西蘭車厘子,直接從青島機場通關。青島機場供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馬正拓
1月9日13:30,1400公斤產于新西蘭的新鮮車厘子順利飛抵青島機場,成為青島機場進境水果指定口岸獲批設立后,迎來的首批來自新西蘭的進口水果,標志著青島機場進境水果指定口岸成功運行。今后,“洋水果”可以在青島機場經檢疫合格后直接通關入境,無需再通過國內其他口岸中轉。青島第三方全球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有關人士分析,經空運進口的“洋水果”物流周期將縮短,成本降低30%,市民能吃到更便宜的優質進口水果。
進境水果指定口岸投用 據介紹,2017年12月8日,國家質檢總局正式發函同意青島機場口岸開展進境水果業務。這是青島空港繼進境種苗、食用水生動物和冰鮮水產品等之后,獲批的第四個類別指定口岸,也是繼濟南空港后,山東省又一個獲批的空港進境水果指定口岸。從批準建設到正式獲批,僅歷時4個月,青島機場創造了全國進境水果口岸建設驗收的歷史最快紀錄。
9日下午,針對進口水果等特殊貨物保存時間短、通關時限要求緊的特點,青島流亭機場海關專門設立了“水果綠色通道”,允許企業在貨物到港前申報。貨物通關放行后,實行航站現場直提,減少裝卸貨、短駁運輸時間,實現“零滯關”。山東檢驗檢疫局也第一時間進行一系列把關流程,1小時內完成了全部檢疫查驗,保證進口水果新鮮度的同時,確保食用質量安全。
“以往,青島及周邊地區市民吃的空運進口水果,大多需要從廣州、上海等地轉運到青島。青島機場進境水果指定口岸的設立,進一步完善了青島市航空口岸功能,將大幅降低進境水果的物流和時間成本。”青島機場物流公司副總經理何君介紹,本周將連續進口兩批分別來自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的車厘子,今后將借助青島機場完善的歐、美、澳和東南亞航線網絡,發揮青島機場進境指定口岸的聯動作用,進一步豐富青島機場國際進港貨源結構,將來自世界各地生鮮特色產品從產地直接送上市民餐桌。
青島第三方全球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運營總監鄭亞男介紹,隨著青島機場進境水果指定口岸的運行,當天從澳大利亞進口的首批車厘子也已抵青,實現了72小時內從產地到市場的物流速度,運輸成本也節省了30%,島城市民將吃到更加便宜的進口水果。
進口水果銷售進入旺季 泰國的榴蓮、越南的火龍果、新西蘭的奇異果、墨西哥的牛油果……隨著春節的日益臨近,島城又將迎來進口水果的銷售旺季。目前,“洋水果”在島城市場上已經比比皆是。位于即墨大信鎮的青島東方鼎信國際農副產品批發交易中心,每天都有大量的進口水果在這里集散。該交易中心經理袁銘介紹,去年這里的進口水果通關貨柜量達到2000多條,銷售量達到600多萬噸。
提及進口水果,很多市民第一感覺是價格比較高。半島記者9日走訪部分商超和農貿市場發現,近幾年,“洋水果”的價格已經相當親民。在合肥路佳世客的水果銷售區,降價促銷的聲音此起彼伏,菲律賓產的鳳梨每斤3.95元,越南產的紅肉火龍果每斤12.8元。在埠西農貿市場,泰國榴蓮、墨西哥牛油果等,與往年相比價格都有較大降幅。
據悉,以往進口水果進青渠道主要有兩種,一是通過海運在西海岸新區口岸通關后,通過貨運運至即墨大信鎮進行批發分銷。再就是經由廣州、上海等地空港入關后,再中轉至青島市場。根據黃島檢驗檢疫局發布的數據,2017年西海岸新區口岸進境保鮮水果主要是火龍果、龍眼、香蕉、菠蘿等。
進口車厘子將上演“三國殺” 記者采訪發現,青島市場上的“洋水果”中,雖然車厘子的售價較高,但仍然是各商家爭相進口的水果品類。青島機場進境水果指定口岸獲批后,首批入關的水果就是車厘子。“一方面,眼下正值智利、澳大利亞、新西蘭的車厘子成熟上市的季節;另一方面車厘子是比較受青島市民青睞的進口水果。”鄭亞男說。
目前,青島市場上售賣的車厘子主要產自智利,大部分通過海運進口。智利與中國的距離為19000多公里,當地采摘后會裝入特制保鮮袋,抽掉袋內空氣,通過專業冷藏集裝箱在海上經歷20天左右抵青,最大程度延長保鮮時間。
而新西蘭和澳大利亞車厘子,由于產量較少,通過空運進口的新鮮度又比較高,“進入青島市場后,連果柄都還是青綠色的”。鄭亞男介紹,以往已經通過青島機場指定口岸,將加拿大的龍蝦、珍寶蟹等美味,送上了島城市民的餐桌。而進境水果指定口岸又為進口水果提供了捷徑,除車厘子外,還將為島城市民帶來澳大利亞的西梅等,讓島城市民第一時間嘗遍世界各地的美味水果。
■相關新聞 去年島城農產品監測 平均合格率98.97% □半島全媒體記者 韓小偉 報道
半島都市報1月9日訊 9日,半島記者從市農委獲悉,2017年全年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結果出爐,農業部、省農業廳、市級分別開展農產品定性定量檢測456批次、1220批次、1556批次,平均合格率98.97%。蔬菜、水果、茶葉三大類品種檢測合格率與2016年同期基本持平,不合格樣品主要集中在芹菜、韭菜、豇豆、桃等品種上。說明芹菜、韭菜等蔬菜產品安全風險依然較高,需要在生產環節和投入品使用等方面,加強監管和技術指導。
從監測環節結果分析,全年監測22批次不合格樣品,10個樣品來自市場,均為農業部例行監測檢出。其余12批次不合格樣品來自本市的生產基地、合作社及種植戶。就目前本市各類生產企業看,合作社、家庭農場、散戶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相對薄弱,今后要加大監管。按照有關規定,對來自地產的12例不合格樣品涉及的9個生產企業、合作社及3個行政村散戶依法進行了處置。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