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做白血病基因配比,一個人一下午才能做七八個,現在我們在數據庫做配比只要3分鐘就能完成這個活。”基因云館的運營總監于昕說到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時一臉自豪。2016年的時候,于昕在微信官方公號寫到“理想到現實,如此的不易”。而一年后,于昕開始一步步接近他的理想。
于昕說,HLA血液配型系統是他們團隊在2017年做的一個比較成功的項目之一。HLA血液配型對非專業人士來說,非常陌生。但是對白血病人來說,卻是救命的事情。我們都知道,白血病人需要進行骨髓配型,只有配比到合適的骨髓血液配型,白血病人才可以跟志愿者進行骨髓移植。
而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按照傳統的做法,是一個很大的工作量。因為要把病人的血樣跟上萬人進行配比。以前都是由人工來操作,一個人一下午才能處理七八個。于昕團隊開發的這個HLA血液配型人工大數據,可以很快獲得這個結果。從上萬人中獲得與病人相匹配的骨髓。這個耗時,用一臺電腦僅需3分鐘就能完成。如果按照分布式計算的話,多臺電腦共同合作,不到一分鐘就能完成。
“目前我們這個項目還在談判階段,希望能夠快速落地,把這一大數據醫療的科技用來造福人類。”于昕談到這一年的收獲時,顯得有些激動,他很期待未來大數據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于昕在創業之前,一直在上海交大的生物實驗室里。2012年,于昕離開了上海交大實驗室,回到濟南開始創業之旅。經過幾年的磨礪,于昕的互聯網大數據生物信息應用已經做得順風順水了。2017年,他們公司的營業額增長了一倍。
業內認為,2018年是大數據應用爆發的元年。不過,于昕認為,2018年,大數據的應用可能不會出現翻天覆地的巨變,更多的是做一些改良,但是一定會在各個深入的領域里發揮著重要的影響。
作為一名大數據的從業者,他希望能有更多行業應用落地,讓所有人享受到大數據的實惠,用大數據給更多人造福。(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任磊磊)
轉自:大眾網
[編輯: 劉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