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倫敦12月22日電(記者張家偉)火星表面為何變成如今這樣干枯?英國牛津大學研究人員提出的新觀點認為,這可能與火星表面巖石與水發生反應并將其吸收有關,相關過程最終導致火星表面變成如今人類不宜居的狀態。
有不少證據顯示火星曾是個氣候溫暖、濕潤的宜居行星,表面有水流動。但現在火星表面卻是干枯的不毛之地。對這一劇烈變化的原因,學界目前還沒有統一意見。
牛津大學研究人員領銜的團隊在英國《自然》雜志發表報告,提出了火星巖石與水發生反應并將其吸收的新觀點。他們利用建模計算的方式分析這種巖石和水的反應,并評估巖石溫度、表層下壓力以及火星整體地質結構等因素對表面環境的影響。
報告作者之一、牛津大學學者約恩·韋德說,在過去很長時間里,火星的水與巖石發生反應形成多種含水礦物質。分析顯示,火星上的玄武巖含水量與地球上同類巖石相比要多出25%。相關反應過程極大地改變了巖石的礦物學特征,并最終導致整個星球表面干枯,退化成不適宜生命存在的環境。
為什么地球沒有出現這種狀況?據研究團隊介紹,火星體積遠小于地球,氣溫特點也不一樣,其硅酸鹽地幔中的鐵含量較高,這些差異性因素的疊加會在漫長的時間中帶來不一樣的變化,讓兩個星球表面環境的演化走向不同方向。
韋德說,地球的地質板塊體系避免了地表水含量出現大幅度變化,那些含水的巖石在沉入地球較為干燥的地幔前已經基本脫水。
[編輯: 張珍珍]
相關專題:
青島網絡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