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共享睡眠艙……近幾年的時間,共享經濟高速發展。然而隨著“共享+”業態越來越豐富,另一邊押金難退、關停跑路等負面新聞頻發。記者根據各大媒體曝光的情況大致統計,2017年共有26家企業已倒閉。
數據
9家倒閉企業不滿1歲 據記者梳理統計發現,2017年共有26家共享企業倒閉(加上停業的企業將近50家),其中,2016年成立、運營不足一年就倒閉的企業達到9家。而這些快速“消亡”的企業主要以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為主。
雖然摩拜、ofo等共享單車企業將共享經濟推上風口浪尖,但據記者的統計不難發現,共享經濟最早開始的時候卻不是在出行市場上,而是以電商教育為主的共享經濟。
隨著2016年共享單車的爆發,吸引了大量資本的注入。共享單車在去年下半年大爆發,8月到10月摩拜和ofo相繼進行了5輪融資,涉及投資機構達22家。今年上半年,共享充電寶接替單車成為新熱點。騰訊網5月份統計,在30天內集中披露的融資為9億元,共有22個創業公司與38家投資機構入局。
洗牌
悟空單車首個“倒下” 共享經濟在經歷2016年和2017年上半年的快速擴張之后,開始進入洗牌階段。
2017年6月13日,悟空單車打響共享單車倒閉第一槍。8月初,町町單車宣告“死亡”。9月,酷騎、小鳴、小藍單車被爆押金難退,小鳴單車因此被消委會約談。仍在存活的共享單車企業日子也不好過。一方面,小企業的市場份額正不斷被ofo、摩拜單車等大型企業蠶食,另一方面,大型企業之間的市場競爭也日益激烈。
其他共享領域的企業也是一地雞毛。6月15日,3萬把彩虹一樣的“e傘”驚現東莞街頭。結果僅僅一個星期,東莞3萬把共享雨傘就全軍覆沒。7月,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出現的“共享睡眠艙”,很快被要求拆除并偃旗息鼓。10月11日,來自杭州的共享充電寶公司“樂電”宣布停止運營,成為了共享充電行業里首家公開宣布“死亡”的企業。
現狀
共享產品未被充分利用 在用戶體驗上,共享經濟的“繁榮發展”也帶來了種種問題。由于北京寒冬帶來了共享單車使用頻次的下降,大量共享單車占據人行道妨礙通行的狀況愈演愈烈。
記者了解到,共享經濟的初衷是為了減少資源閑置造成的資源浪費,但是一擁而上的創業平臺、大資本的推波助瀾導致大量的產品并沒有如同最初想象那般得到充分利用。共享單車作為一個新興業態,在市場接受程度相對緩慢的情況下,僅兩年內如此之多的公司和如此龐大的資金投入,必然導致暫時性的市場飽和。9月7日,北京市交通委已宣布暫停共享單車新增投放,北京也成為第12個叫停共享單車投放的城市。
觀察
業內投資恢復理性 國家信息中心報告顯示,中國共享經濟行業2016年的融資規模有1700億,享受共享經濟的消費者達到6億人,參與共享經濟的服務者超過了6000萬人,預估在2020年,行業的市場容量相當于中國GDP的10%。據預測,未來幾年中國共享經濟還將保持40%的高速增長。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在共享經濟領域,風口雖然依舊,但隨著部分共享平臺的倒下,熱潮逐漸有些消退,投資勢頭趨于緩和,資本開始理性化。
同濟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劉春彥也表示,未來共享經濟應該是發展和規范并重,企業收取押金就會形成資金池,擁有金融屬性,必須要有第三方監管。除了政府監管,還可以建構平臺企業、服務提供者、消費者等利益相關方的合作治理模式。 據《法制晚報》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