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眾網濟南12月14日訊 轉移就業是貧困人口脫貧的重要途徑,但是對于無法外出就業的貧困人口,如何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記者今天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全省累計建成“就業扶貧車間”5771個,吸納9.6萬貧困人口就業,成功幫助數萬轉移困難貧困人口脫貧。
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黨組書記、廳長韓金峰介紹說,山東省首創四種就業扶貧方式。精準對接就地就業的貧困人口,廣泛設立“就業扶貧車間”,吸納無法外出轉移就業的貧困人口家在門口就業。全省累計建成“就業扶貧車間”5771個,吸納9.6萬貧困人口就業,年勞務增收約7000萬元, 99家企業入選全國就業扶貧基地,數量居全國首位。
對于需要托底就業安置的貧困人口,山東省開發了“互助扶貧公益崗位”,設置了互助養老、互助托幼、互助照料病患、互助助殘等公益扶貧崗位。共安置貧困人口就業7428人,發放崗位補貼326.6萬元,實現了“脫貧”與“濟困”的雙贏。
對于就近就業的貧困人口,山東省人社廳還組建了“勞務合作社”,將貧困勞動力組織起來統一培訓、統一務工。全省首批試點組建農村勞務合作社50家,貧困勞動力已實現就近轉移就業7.9萬人。
精準對接有創業意愿的貧困人口,打造“創業扶貧工坊”,推廣電商經濟、庭院經濟、歸雁經濟等創業扶貧形式,加大“免抵押、免擔保”創業扶貧擔保貸款發放力度,全省發放創業扶貧擔保貸款2100萬元,財政貼息45.67萬元。
此外,面向就地就近就業的貧困人口,山東省人社廳還推行了“快餐式”培訓模式,把培訓課堂搬到“田間地頭”、“村屋院落”,讓貧困人口不出門就能學技能、增收入,全省累計組織貧困人口免費培訓6.94萬人次。 (大眾網-山東24小時客戶端記者 孫杰)
[編輯: 張珍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