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曉哲
12月7日,2017市“三民”活動部門曬成績單進入第四天。當天,青島市衛生計生委、青島市金融辦、青島市法制辦、青島市司法局、青島市仲裁辦、青島市地震局等6個部門上線曬今年的工作總結,市民關心的一系列的熱點話題得到回應。
青島市衛生計生委
為群眾節省藥費支出20.3億 2017年,市民主要健康指標和人口均衡發展指標處于全國領先水平。
落實人員編制和崗位設置政策,市、區兩級疾控中心一次性增編685名。投資8.9個億,開工建設市公共衛生中心,6個區市實施了疾控機構新建、改擴建項目。有效加強重大傳染病防控,實施聯防聯控,處置各類傳染病90.5萬例,安全接種各類疫苗271.5萬劑次,無重大傳染病暴發流行,筑牢守護人民健康第一道防線。
大力推進健康促進行動,兒童口腔疾病預防項目和低保老年人義齒修復項目分別惠及7萬余名小學生和500余名低保老人。創建國家慢病綜合防控示范區,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人均籌資標準提高到54元,服務慢性病患者等重點人群162萬人次,人均預期壽命達到80.9歲,高于全國平均水平4.6歲,列全省第一。
還加快發展健康產業,打造“一心四城一園一帶”健康產業布局,嶗山灣國際健康城成為國家首批示范基地。
在推進公立醫院改革方面,真正讓群眾得實惠。全市57所公立醫院深化綜合改革,全面取消藥品加成,降低檢驗檢查價格,鞏固聯合控費機制,群眾門診和住院次均費用增幅下降明顯。在全市公立醫療機構建立藥品集中采購、聯合議價機制,全面推行藥品采購“兩票制”,改革流通體制,減少流通環節,為群眾節省藥費支出20.3億元。醫聯體建設今年也得以加快推進。19家三級醫院全部建成醫聯體,區市醫院建成11個醫共體,覆蓋382家醫療機構,派出2913名市級專家下沉基層服務群眾5.86萬人次,基層首診、雙向轉診和小病在基層、康復回社區就醫新秩序正在形成。
強化基層衛生隊伍建設,推行鄉村醫生合同制管理和定向培養,創新建立鄉村醫生“區市管鎮聘村用”管理模式,多渠道培養引進6364名鄉村醫生、846名全科醫生,當好群眾健康守門人。實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150萬市民擁有了自己的家庭醫生,簽約市民免費享受了7種慢性病基本藥物和8個種類的簽約服務包,滿足了群眾多元化的健康需求。
積極引進優質醫療資源,深化“三優工程”,與美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6個全球知名醫學中心開展技術交流合作,引進世界華人醫師協會,同哈佛醫學院、中國中醫科學院、華大基因等34家高端醫療機構開展項目合作,引進2名院士、133名高層次醫學人才、832名醫學博士碩士,43個學科進入全國學科百強榜,推進了醫療服務提質升級。
全市重點衛生工程投資達到73.54億元,新開工建設市公共衛生中心、市第八人民醫院東院區,加快推進市立醫院東院二期、青大附院東區綜合病房樓、眼科醫院紅島院區等市級在建醫療衛生重點項目,市第五人民醫院擴建前期工作有序開展。優先支持社會辦醫,社會辦醫療機構達到2983家。全市醫療機構提供門急診服務5800萬人次、住院服務122萬人次,努力保障群眾健康。
做好醫療保障工作,強化院前服務體系建設,開工建設16個院前急救站,開展航空醫療救援服務,出動急救車輛7.05萬車次,搶救重急癥患者6.7萬人次,全力保障了群眾生命安全。
37家醫療機構實行提前、延時和錯峰門診服務,方便群眾就醫。廣泛開展健康義診,3.5萬人次群眾享受了減免費用服務。推進智慧健康·信息惠民工程,全市大型醫院實現了診療“一卡通”,為400多萬市民提供了醫院間無障礙預約掛號、診間繳費、檢驗結果互認等服務,群眾看病就醫更便捷。制定全民健康信息化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確定了14項建設任務和7大能力提升工程。
今年預計戶籍人口出生超過12萬人,住院分娩14萬人。健全完善生育登記服務制度,優化辦事流程,辦理生育登記116358例,合法生育率達99%。積極推進孕婦產前篩查、新生兒疾病篩查等出生缺陷綜合防治項目和農村產婦兩癌篩查等重大公共衛生項目,產篩高風險孕婦免費基因檢測和診斷服務項目列入市政府市辦實事,已有140余萬人次受益。全面落實計劃生育家庭各項優先優惠政策,妥善解決獨生子女父母退休一次性養老補助等遺留問題。加大出生人口性別比綜合治理力度,查處6例“兩非”案件,性別比控制在107.88。流動人口也享受到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務,為外來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務19萬人次;推行留守兒童健康關愛行動,惠及農村留守兒童500多人次?!?br>
青島市司法局
2960個社區(村)配法律顧問 今年青島市司法局積極實行多項舉措,努力實現公共法律服務便捷化。
其中積極推進建設公共法律服務四級實體平臺,大力推進市、區市、鎮(街道)、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建設,目前,市、區市兩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全部建成,公共法律服務室已建成1344個,基本實現村(社區)全覆蓋,公共法律服務的便捷性、效能性明顯改善,城區半小時、農村一小時公共法律服務圈基本形成。
目前,全市1344個社區全部配備社區(村)法律顧問。同時,在經濟條件較好的區市,在其社區下轄的自然村也配備了法律顧問,全市已配備法律顧問的社區(村)達2960個。2017年,青島市司法局依托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一線通”建設需求,升級改造了“12348”專線平臺,接話坐席由原來的4個增加至7個,并與法寶網合作,開通夜間接聽,開啟了專線全天候接聽模式,實現專線服務的一大跨越,真正實現了全年24小時法律咨詢服務。專線平臺實現24小時接聽以來,接話量顯著增加。
青島市仲裁辦
互聯網仲裁院線上辦案零突破 2017年,市仲裁辦調處各類糾紛2662起,標的額62.14億元,進入程序案件比去年同期增長70%,標的額增長54.2%,審限內結案率達到97.9%,一個月內結案率達到65.9%,調解率達到70%,案件平均結案天數為29天。今年受理的案件中,一方或者雙方當事人為青島地區以外的比例已接近五成,受理的涉外案件數量在省內17家仲裁機構中連年穩居首位。連續兩年沒有被法院撤銷或者不予執行的仲裁裁決。
知識產權仲裁院、互聯網仲裁院、海事海商仲裁院、金融仲裁院先后建立,專業的糾紛化解隊伍、專門的仲裁程序,圍繞市場主體需求,青島仲裁提供了各具特色的仲裁服務。全年共調解化解糾紛1232起,涉案標的額1.6億元。由行業和區域調解仲裁中心工作人員、專職調解員、調解志愿者組成的調解隊伍,積極參與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獲得政府、企業和群眾的充分肯定。
針對金融糾紛特點,制定了《金融仲裁規則》,建立了綠色通道,開展金融行業仲裁建議工作。共辦理金融案件735件,標的額3.9億元,結案率為97%,一個月結案的占金融案件總數54%,調解結案占45%。互聯網仲裁院共受理各種網絡交易糾紛32起,實現了線上辦案零突破。
青島市法制辦
房屋征收臨時過渡補償提高一倍 9月份,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發布中國法治政府評估報告2017,本市在全部評估的100個城市中位居第一。
今年,市法制辦著力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努力營造透明、高效、有序的法治環境。審查修改地方性法規草案6件、市政府規章草案13件。完成《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條例》委托起草任務,將國家、省、市賦予新區的權限和優惠政策通過立法加以固化和明確。
做好《青島市濕地保護條例》的審查修改工作,加強對濕地的保護和利用,滿足市民對良好生態環境的需求。審查修改《青島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修正案》,將房屋征收臨時過渡補助費標準提高一倍,有力保障市民的合法權益。做好《青島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的審查修改工作,在責任區制度、臨街容貌、攤點設置等方面進行全面規范,促進美麗青島建設,提升廣大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在做好“立”的同時,市法制辦注重抓好“改”和“廢”,淘汰制度“落后產能”。
對200余件現行有效的市政府規章進行集中清理,提出修改、廢止、保留意見。指導區市和部門開展規范性文件集中清理,廢止、修改1000余件。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出12件地方性法規修正案,全面取消地方自行設定的審批事項。
今年以來,市法制辦審查重大行政決策事項10余件,市政府常務會議、市委常委會議、市委深改領導小組會議議題180余件,市委、市政府文件90余件。做好“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統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加快衛生與健康事業改革發展、市容環境整治提升等事關民生決策事項的審查工作,使一大批惠民舉措落地實施,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努力滿足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為規范行政執法行為,今年,市法制辦重點推進綜合執法改革、三項制度(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和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試點和執法監督體制改革。組織召開區市綜合行政執法工作座談會,規范綜合行政執法實施方案報批工作,推行跨部門綜合執法,著力解決多頭執法、交叉執法問題,減輕企業和市民負擔。推動平度市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試點,實現“一枚章管審批”,企業和市民“推開一扇門,辦成一攬子事”。支持膠州市開展三項制度試點,在全市全面推行三項制度,促進行政執法公開透明、合法規范、全程留痕。
青島市地震局
防震減災市級示范中心明年初完工 研究制定了《青島市地震局‘標準化+地震’建設實施意見》、《青島市地震局關于加快推進信息技術與地震業務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等規章制度;同時與中國鐵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分公司以及青島市測繪設計院簽訂了合作協議書。為防震減災事業發展提供了標準依據和制度遵循。
為加強新舊動能轉換,市地震局高標準建設“中國地震局青島防震減災市級示范中心”項目。該項目是中國地震局及青島市委、市政府批準建設的全國唯一的防震減災市級示范中心。計劃總投資7309萬元,總建筑面積9205平方米,預計明年初完工。開展地震監測預警及地震綜合服務信息系統工程相關工作,按照國家局和省局統一部署,本市預警項目建設已完成了調研論證、審查立項、勘測選址、可行性報告編寫,市政府已批復4600余萬元用于該項目建設,各項工作按計劃順利推進。全面推進創建國家防震減災示范城市工作。
青島市金融辦
全市上市公司達43家 9月11日,英國智庫Z/Yen集團發布第22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青島第4次上榜,在92個入圍城市中位居第47位,已連續3次躋身“全球金融中心”前50名。而在其下設的“新興全球金融中心競爭者”單項榜單中,青島成為唯一入選城市;在“全球金融中心聲譽優勢”單項榜單中,青島榮膺全球第1名;在“有望進一步提升影響力的15個金融中心”單項榜單中,青島居全球第2位,較上一期排名上升3個位次。金融活動的日益頻繁,包括2017青島·中國財富論壇成功舉辦,國內首部財富管理發展指數在青島發布等,都在彰顯青島金融產業實力。
截至10月末,各銀行機構共走訪全市新舊動能轉換項目、市重點項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科技創新企業、民營企業、外貿企業等重點企業3638家次,摸排融資需求881億元,達成融資協議635.3億元,帶動全市前10個月新增貸款達到1366.1億元,居全省首位,為經濟發展和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創造了良好融資環境。
資本發展方面,連續第二年本市新增上市公司5家,全市上市公司總數達到43家;新增新三板掛牌公司21家,總數達到115家;新增藍海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251家,總數達到806家;上市公司、新三板掛牌公司、藍海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累計實現新增融資130.3億元,是去年同期的3.2倍。全市累計發行各類債券198只,融資1511.8億元,是去年同期的1.3倍;其中非金融企業發行債券18只,融資74.1億元;銀行發行債券125只,融資806億元;政府發行債券55只,融資631.7億元。
全市49家小額貸款公司實現貸款余額77.7億元,“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占94.7%,累計發放貸款突破617億元;42家融資擔保公司實現在保余額129.8億元,其中融資擔保余額68.1億元,“涉農”和小微企業擔保余額占86.7%;取得業務許可的32家民間資本管理公司實現投資余額22.1億元,其中82%的資金投向了“三農”和小微企業。首家民間融資登記服務機構——青島藍海民間融資登記服務中心正式營業。
[編輯: 張珍珍]
相關專題:
2017"三民"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