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全媒體記者 徐杰 報道
半島都市報12月5日訊 5日,記者海洋國家實驗室獲悉,近日,該實驗室海洋礦產資源評價與探測技術功能實驗室歷時兩年攻關,研制出了海底冷泉拖曳式快速成像設備,并成功結束了2個多月的海上試驗和渤海、黃海實地調查工作。
記者了解到,海底冷泉拖曳式快速成像設備項目隸屬于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由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承擔,哈爾濱工程大學和國家海洋技術中心協作實施,項目目標是研制、集成一套用于考察船拖曳調查的海底冷泉快速成像系統,就像專用“CT”一樣,在拖曳的條件下能夠實現對海底冷泉的快速成像,可以通過圖像辨識海底冷泉的位置、冷泉氣泡群的寬度、高度與形態。
海底冷泉是一種發育于俯沖帶、超高壓盆地的斷裂帶等,以大量氣流體由海底噴入上覆水體而形成氣泡群為標志特征的海洋地質現象,其與海域油氣、水合物勘探、全球氣候變化和極端條件下的生物群落等密切相關,特別是對海域油氣與水合物勘探意義重大,是目前地球科學領域的研究熱點。
經過兩年的攻關,項目組完成了樣機的研發和系統集成。今年9~10月份,項目組選擇水深較大的老鐵山水道開展了海試工作,經試驗,該設備對海底冷泉成像效果良好,標志著項目裝備研發取得成功。根據施工設計,項目組還分別對渤海和黃海成山頭兩個設計靶區進行了冷泉調查,并順利完成了調查任務。“這意味著海底冷泉探測又多了一個新方法,對冷泉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科研人員說。
[編輯: 張珍珍]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