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小的一張火車票,串起的不僅僅是兩邊的目的地,還有一份歲月的滄桑與歷史的積淀。家住海岸路的市民安郁森從兒時起就開始了火車票的收藏,至今已經收藏了4000多張,說起火車票的故事,安郁森如數家珍。
兒時的獎勵成了一輩子的愛好 說起火車票的收藏,還要從安郁森兒時的一次獎勵說起:1958年,剛滿10歲的他因為在學校考了“雙百”,因此得到了一次坐火車的獎勵,媽媽帶他從青島火車站買票上車,坐到滄口站下車。第一次坐火車給他帶來了很新奇很驚喜的感受,尤其是對那張小小的車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之后這張1角7分錢的火車票被他仔細地夾在一個筆記本里,舍不得扔,成為他收藏的第一張火車票。之后他有了更多坐火車的機會,開始搜集更多的火車票,尤其是在1971年10月份從事了一份跑供銷的工作后,出差坐火車更是成了家常便飯。
安郁森告訴記者,因為工作性質的原因,全國各省市他都跑過,這些通往全國各地的火車票被他仔細收藏,現在隨便拿出其中任何一張車票,他都能回憶起當時的事。安郁森驕傲地說,現在他收藏的火車票已經有4000余張,其中有半數是自己坐火車得來的,其余的是跟親戚、朋友要來的或從其他火車票收藏愛好者那里換來的。“火車票的收藏也是可遇不可求,每次出差到外地,最先去逛的就是舊貨市場,像是我收藏的最早的一張車票,就是在南京舊貨市場買到的,當時花了20多塊錢,要知道我當時一個月的工資也不過40元。 ”
小小的火車票成為歷史見證者 在安郁森的收藏中,一張1950年1月3日由張店發往博山的火車票是他收藏的年代最早的車票,這也是新中國第一代火車票,票面價格是3100元,還有一張1958年從上海到蕪湖票面價格54200元的火車票是“最貴”的。
“不要吃驚,火車票沒那么貴,當時新中國剛建立,市面通用的還是舊幣,一萬元相當于1元。 ”安郁森笑呵呵地說,小小火車票背后也是有歷史的。比如帶有毛主席語錄的火車票就是特殊年代的產物。安郁森說,最早的火車票都是選用硬紙板制作,上面還印有盲文,票面上有一杠、兩杠的標識,一杠代表普快列車,兩杠代表特快列車,而車票的顏色也是有講究的,“紅色車票代表一般火車,白色車票代表慢火車、綠色車票代表城際火車。 ”安郁森說,這種標識和顏色的區分都已經成為歷史了,有時為了查找車票相關知識,他經常去舊書攤找資料,了解了車票的歷史時代背景。
在他的收藏中,還有兩張同一車程卻代表了一段61年歷史的火車票,安郁森介紹說,這兩張火車票同樣是從青島到煙臺的,其中一張是2012年12月31日的,標價為38元;另一張是2013年1月1日的,標價卻成了37.5元。 “這兩張僅隔一天的火車票,有5角錢的差價,別小看這5角錢,這是結束了一段歷史。 ”安郁森說,建國后火車票一直都有強制保險費,到2013年1月1日這天,實行了61年的火車票強制保險費取消,老百姓坐火車就少花5角錢。 “這個意義非常重大,我必須得買下來。 ”安郁森笑著告訴記者,類似火車票實名制、高鐵青島始發,他都要去買票直接放進收藏冊。
最憂心的是火車票日漸成歷史 說起火車票的發展史,安郁森如數家珍,他告訴記者,建國后火車票在紙張 、印刷、防偽等方面進行了多次重大變革,售票檢票方式也在不斷更新,“第一代火車票是紙板式的,售票員面前放著鴿籠式柜臺,一格格放好印刷好的火車票,售票員要根據旅客的要求在車票上印上日期、地點,這種火車票售賣方式既機械又呆板,火車票防偽性很差,容易被人改造、仿制,但使用了50年才被第二代紙片式車票代替。 ”安郁森說,后來又出現了卡片式、密碼式、實名制式等火車票。
安郁森說,他收藏火車票不為賣錢,僅是一種興趣愛好,他平時的業余時間也都是在家擺弄火車票,對他來說在家研究一天都不是難事,“人的一輩子總得有點精神寄托,我收藏的這些車票,沒事拿出來看一看,往事歷歷涌上來。”現如今,已經70歲的安郁森直言這些火車票比他的命還要寶貴,不僅在家里為其設置了專門的收藏柜,“一旦出現意外狀況,什么都可以不要,這些火車票也必須隨身帶著。 ”
不過,現如今隨著支付手段以及驗票方式的變化,火車票也日漸退出歷史舞臺,安郁森說,現如今,刷一下身份證就能進站候車,“這也就意味著紙質火車票很可能會逐步退出歷史舞臺,雖然這會使我收藏的火車票升值,但心里還是覺得惋惜。 ”安郁森建議,火車票其實可以另一種形式來存在,比如將火車票的印制權下放到各地鐵路部門,這樣由當地在火車票上印制帶有當地風景或其他有紀念意義的東西,“這就會賦予火車票使用功能之外的另一種意義成為紀念品。”據安郁森透露說,目前,他正在將其收藏的火車票進行進一步地整理,希望有機會在全國進行巡展外,并開始著手整理相關資料,申報吉尼斯世界紀錄,“從目前我掌握的信息來看,在火車票的個人收藏中,不論是收藏數量,還是藏品的年代,以及齊全程度,我可能都是那個‘之最’。 ”(周潔)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