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先生與九旬老夫婦的合影。(受訪者供圖)
九旬老夫婦自己打理的后花園。(受訪者供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高芳 實習生 孫慧睿
老有所樂一直是我們屢見不鮮的話題,可是你聽說過90歲還在種蔬菜大棚,70多歲騎自行車周游的嗎?因為工作關系常年往返德國的石先生,在歐洲最“老”的國家里,有機會接觸到很多國外老年人退休后的休閑生活,本期《在青島看海外》讓我們一起看看國外的老年人都是怎么過退休生活的。
九旬老夫婦愛種“大棚” 石光亞從事德國有機保健品進口工作,常年前往歐洲,“德國被稱為歐洲最‘老’的國家,是因為老年人占的比重非常大,是一個早就步入老年社會的國家,如果你去德國鄉下,那些安靜的村莊里,看到的多是老年人。但他們老年人的生活和我們老年人的生活理念完全不同。”
石光亞介紹說,有一次一家工廠的德國老板,邀請他到自己的鄉下老家做客,并且到老板的姐姐家中參觀,還一起共進了早餐。老板今年70多歲,姐姐89歲,姐夫91歲。“老板的姐夫出現在我面前的時候,我真不敢相信這是90多歲的老人。我印象里90多歲的老人都是拄著拐杖,佝僂著腰。可是老板的姐夫背不駝,眼不花,耳朵也不聾。他穿著牛仔褲,手插在褲兜里,大步向我們走來。”這對老夫婦在自己的后花園里,種了果樹和鮮花,整整齊齊的菜地里,還種著草莓。為了防止鳥兒來啄食,草莓被蓋上塑料膜。
“真的很難想象這是90多歲老人干的活。”石光亞說,德國的鄉村里是沒有便利店的,老夫婦還經常自己開車去幾十公里外的大型超市里,采購食物等家用。“老板的姐夫和姐姐還為我們準備了簡單的早餐,烤面包、燕麥粥、煎雞蛋等,讓我們品嘗了他們自己腌的蘿卜咸菜。”老板的姐夫和姐姐每月的退休金是1600歐元,除了有肩周炎之外,91歲的姐夫沒有其他大的疾病,“他還和我們開玩笑說,肩周炎不算病,現在很多年輕人也有。”
七旬老夫婦騎行德國 “還有一次在酒店吃飯時,我看到一對老夫婦在門口停自行車,車把中間還夾著一張地圖。”等這對老夫婦走進酒店用餐時,石光亞很好奇地走上前去和他們聊天,得知這對老夫婦已經70多歲了,他們已經騎行了一千多公里,老夫婦要用這種方式去周游德國。
“后來我才發現其實國外好多老年人都喜歡騎行,在馬路上經常見到三五成群的老年人,背著大大的背包騎行旅游的。”石光亞說,國外老年人的生活方式非常休閑,“他們好像從來沒有覺得自己是老年人一樣。”
有的酒店夜晚可自行入住 說起在德國的印象,石光亞說會碰到很多有趣的小科技。“2015年第一次來到德國時,就遇到了一件好玩的事。”石光亞說,當時自己趕到預訂的酒店已經晚上10點多了,酒店的門是關著的。德國的朋友帶他們來到后門,輸入密碼后,從掛在墻上的一個塑料筒里,掉出兩把鑰匙來,“朋友告訴我,一把是酒店大門的鑰匙,一把是房間的鑰匙。在沒有服務員的情況下,客人可以自行入住酒店。”
“后來到德國的時間長了,發現生活中這些小科技還真不少。”石光亞說,有一次路過一個別墅,別墅門前是很大的一塊草坪,草坪上有個像鍋蓋一樣大小的東西在轉圈,有點像國內見到的家用掃地機。“剛好這家的主人開車回來,看到我是外國人面孔,又在拍照,就告訴我那是割草機。”
還有一次在路邊,石光亞遇到停著的一輛卡車,車上堆滿了長方形的石板,旁邊有個小型起重機在搬運石板,司機盤腿坐在地上,遙控這輛起重機,像在遙控一輛玩具車一樣。“這些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小科技會讓你仿佛置身機器人世界,很有趣。”
行車禮讓成社會習慣 “剛到德國的時候,有一次德國同事帶我們開車在路上行駛,當時是下午四五點鐘,路上沒有行人,當行駛到一個十字路口時,路燈是綠燈,他卻停車了,左看看右看看,確定沒人才通過路口。我當時就很納悶,綠燈為啥要停車啊。”后來才知道,德國人開車到路口,不管紅燈還是綠燈,都會停下車來,等待行人通過后,才會行車。即使老遠看到沒有行人也會停車,這是一個行車習慣。
“德國一般是三車道,最外側一般行駛大型貨車,最內側是超車車道。德國人開車都很快。有一次我們開車行駛在內側車道,前面的車從后視鏡里看到我們過來了,迅速開到了中間車道給我們讓路。禮讓行車對他們來說也是個習慣。”
石光亞說,經常聽德國朋友贊美中國,他們認為中國是個古老的國家,認為中國的絲綢和瓷器是世界上最好的,“我就經常把絲綢的領帶和帶有傳統花紋的瓷盤送給他們當禮物,他們都非常喜歡。”石光亞說,德國人還喜歡吃中國菜,尤其是川菜。“他們經常談論中國近年來的高速發展,雙11網絡消費數據也讓他們非常驚嘆。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日益提升,使得我們這些中國人出去后受到他們的尊重,這也是我們非常自豪的事情。”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