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馬拉松余溫還沒消散,2017青島海上國際馬拉松今天在膠州灣大橋開跑,這也是目前國內唯一的海上馬拉松。
上午九點,伴隨著裁判的一聲鳴笛,所有選手準時出發。本次比賽是中國田徑協會A1類共辦賽事,共設全程馬拉松、體驗跑、親子跑三個組別。85%以上的賽道,位于青島膠州灣大橋,海上段長度為25.171公里,是目前國內唯一的海上馬拉松。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角逐,男子組第一由來自煙臺的張德成以2小時31分06秒的成績獲得,女子組由山東泰安的李淑云獲得摘得桂冠。
這次海上馬拉松最大的亮點之一就是線路包括膠州灣大橋,然而也正是因此,從昨晚八點就開始封閉的大橋,也給周邊交通帶來了不小的影響。
8:30 膠州灣大橋主線收費站
上午記者來到大橋主線收費站,距離收費站一百米的位置,交警設置了錐形帽和提示牌。很多司機表示并不知道大橋封閉,而從市區過來基本沒有看到特別明顯的提示牌,也沒有看到馬拉松比賽的相關宣傳,走到收費站才被告知要繞行,耽誤了不少時間。
市民
“我也不知道情況,想回趟黃島,這樣沒法走很不方便,這個提示牌的確有點少,這樣對交通不太方便。”
其實早在青島交警發布交通出行指南的同時,就已經有網友開始擔心了。
11月下旬,青島已經進入初冬,雖然前幾天還風和日麗,但周末,青島迎來強冷空氣,最低氣溫就出現在今天早晨8點鐘左右,市內氣溫達到0度,海上風力7—8級,而這次海上馬拉松的主要線路在跨海大橋上,海上風力本來就大,再加上大橋四周沒有遮擋,在這樣的條件下比賽,絕對酸爽。
大橋封閉,交通上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此外,對于想要觀看馬拉松比賽的市民來說也是遺憾。跨海大橋不同于城市道路,兩側沒有人行道,車行道一封閉,行人和車輛都不能上去,也就是說盡管海上分光無限,但也只能是參賽者的孤獨奔跑,無法迎來喝彩和歡呼,無法成為全民參與的運動盛宴。
吃了“閉門羹”的觀賽市民
王女士 市民
“來看看比賽,結果來了以后,人家不讓上,小小的遺憾。”
市民
“青島市民在家門口這么大的活動都參加不了,簡直是太失望了。”
說到觀賽,人們很自然聯想起11月5號的2017青島馬拉松,當時2萬名參賽者成為海岸線一道流動的風景,而同時構成風景的還有上萬名觀賽市民。當然為了確保青島馬拉松整體秩序良好,各方面工作都全力以赴。
一場馬拉松賽道所占用的道路資源、安保、急救、志愿者等占用的人力資源、各職能部門消耗的管理成本、以及配合賽事產生的經濟損失等等,這些無形中耗費的是一座城市的公共資源。當然,一場重大賽事對提高城市影響力是有絕對作用的,只是一座城市到底能承受幾場馬拉松?短短半個月內舉辦兩場馬拉松的節奏是不是太快?
周繼明 中國體育報田徑專項記者
“跑馬拉松,40多公里,幾個小時,在任何一個城市都會造成影響,這和堵車一樣,里面有個別城市,有這種趕時髦的因素,你怎么把它更好地解決?有注意安全?如果一年365天,最多有一天這個城市有一次馬拉松,就可以把這個問題處理好。”
記者粗略統計了一下,僅今年一年時間,島城各種馬拉松賽事就不下十個:5月29號西海岸半馬、7月2號世博園半馬、8月27號西海岸夜間馬拉松、10月29號萊西姜山濕地馬拉松等等。如果說一場馬拉松對城市運行是考驗,那么十場下來對公共資源就是侵犯和浪費,所以業內認為,舉辦馬拉松賽事不宜太頻、太密,與其遍地開花,不如一枝獨秀。
一點看法
放眼全世界,能實現海上大橋馬拉松的也為數不多,但要把亮點擦亮,不僅依靠本地特色,更要尊重賽事規律、合理配置資源、從城市整體進行統籌、計劃、安排。反觀海上馬拉松,距離上次城市馬拉松間隔太近,不僅參賽者吃不消,恐怕城市運行也難以承受。所以怎樣把城市影響力最大化、把公共資源消耗最小化,怎樣把馬拉松做成精品才是值得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