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場的地瓜喜獲豐收,居民正在地里勞作。
小寨子社區消防站開展消防演練。
文/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鑫 劉玉凡通訊員 趙新艷 圖/小寨子社區提供
“蔬菜糧食和白面,秋后還有玉米面,最后烀個餅子恁饞不饞,俺吃穿不愁樂逍遙,生活快樂度晚年。”城陽區城陽街道小寨子社區居民袁愛香在農場自編了民謠。近日,小寨子社區投資的“開心農場”喜迎豐收,20余畝的芋頭地豐產了90000余斤。早已住上樓房的社區居民重新回到土地,在農場勞作和收獲給大家帶來了充實和快樂。據了解,近幾年來,小寨子社區經濟從年收入300多萬到2016年達到1300萬,2017年預計將增加到1500萬。社區先后被評為青島市文明社區、青島市環境友好單位、省級綠化先進單位、省級無傳銷社區,青島市消防優秀單位。
居民體驗田園生活 城陽街道小寨子社區地處城陽城區,2004年完成舊村改造后,社區居民陸續住進了樓房。“我們社區很多居民有一種懷舊情結,想吃到自己種的綠色食品,但是社區里已經沒有莊稼地了。”小寨子社區宣傳工作人員張雪亮介紹,后來社區多方聽取居民的意見,決定通過土地流轉承包200余畝土地,自建“開心農場”,一方面為社區居民提供綠色食品,提高居民的福利待遇,另一方面讓居民走進自然,重新體驗田園生活。
張雪亮告訴半島記者,小寨子社區于2015年在即墨靈山開發了小寨子農場,總投資達180余萬元,目前共有200余畝地,種有小麥、玉米、花生、地瓜等多種農作物。“農場的芋頭收了九萬多斤,社區居民熱情很高,都自覺過來幫著刨芋頭,收獲的芋頭分給居民,讓大家都體會一下豐收的喜悅。”張雪亮說道。
記者了解到,在農場中,居民無論男女老少都是無報酬地踴躍前來。袁愛香是農場活動的積極參與者,每年糧食豐收她都會來幫助,還會叫上社區的街坊鄰居一同前來,大家一起在田間地頭勞作收獲,幸福歡樂溢于言表。“我連續來了三年了,不管是收芋頭、地瓜、小麥還是土豆,社區給我們這么好的福利,這么好的待遇,我們都愿意來幫忙。”袁愛香說道。“有空的時候帶著孩子來看看菜,親手采摘挺好的。”采訪中居民張先生告訴記者,他們種植的都是綠色食品,不打藥所以吃著放心。
家門口有了“迷你消防隊” 社區發生的一些小火災如果無法第一時間控制,就會失去最佳救援時間,對此社區自建了移動消防站,守護社區安全。11月14日,記者在城陽區小寨子社區采訪時,發現社區微型消防站墻上掛有一面錦旗。原來,今年8月份的一個早晨,社區附近一家便民餐點突然起火,瞬間濃煙滾滾。小寨子社區微型消防站接到報警后,立即派微型消防車和微型消防站消防員到場滅火,在社區工作人員和好心路人齊心努力下,大火3分鐘被撲滅。微型消防站消防員不顧個人危險,第一時間搶出兩個煤氣罐,避免了更大損失。
記者了解到,2016年,小寨子社區消防站被評為全市優秀微型消防站。2017年,為適應形勢的發展和社區的需要,城陽街道小寨子社區居委會主任張春河提議社區投資160萬元新建一處綜合性社區微型消防站,并率先引入VR智能體驗、廚房火災模擬等新型體驗項目。微型消防站建筑面積400平方米,內設器械庫、體驗室、消防知識講堂等多個單項,并能提供消防宣傳、業務咨詢、舉報投訴等多項服務,配發的消防水罐車、巡邏車具有靈活方便的特點,切實為居民在家門口打造了“小消防隊”,為了讓消防員盡快熟悉業務,他們還專門請來了專業的消防隊員來指導與培訓。
“社區有了自己的消防隊,發現火情隨時上報。”張春河是小寨子社區的消防“大管家”。作為一名社區基層干部,張春河始終堅持把消防安全工作作為社區工作頭等大事來抓。兩年多以來,他直接參與滅火數起,為社區居民生命財產安全貢獻了自己最大的力量。今年11月份,小寨子社區居委會主任張春河榮獲首屆山東省119消防獎先進個人。
成立救援隊,已救援300余人 小寨子社區居民張玉忠一直熱愛戶外登山運動,時間長了自然結識了一幫愛好戶外登山運動的朋友,在朋友圈里,他的登山速度名列前茅,因此還收獲了一個響當當的名號——“穿山甲”。每當有人在山里遇困難,“穿山甲”總是會挺身而出。
為了幫助更多的人,張玉忠組織人員成立了陽光救援隊,帶領四十多人開始了救援行動,不少社區居民都參與其中。在不久前的一次尋找丟失老人的行動中,張玉忠動員了數百愛心人士一起幫忙尋找,最后老人被成功找到。記者了解到,救援隊成立以來,共救援三百多人。
“十年多來我走的公益道路也是坎坎坷坷,遇到了無數困難,而最大的困難來自于他人的不理解,但社區和家人的支持讓我堅持了下來。”張玉忠說道,“家人是我最大的后備力量,在每次救援的時候他們都鼓勵我!”張玉忠告訴記者,他會一直在公益救援的道路上走下去,“每當有人求救時,我和隊友就會投入到救援中,因為我們最初做公益救援的時候就是想力所能及地做點好事。”
■安保 52名治安人員 24小時巡邏 記者在小寨子采訪的時候,可以隨處看到社區有保安騎車在巡邏。記者了解到,小寨子社區現有8個小區,居住人口上萬人,是城陽街道的“大戶人家”,為了加強社區治安,社區細化網格服務管理,將8個住宅小區以及網點區域劃分為8個二級網格、69個三級網格,并確定每一名“兩委”成員聯系1個二級網格、8個左右三級網格,配備相應的網格格長和信息員,定領導、定人員、定責任、定目標,社區落實“以房管人”制度,今年以來,社區共登記外來流動人員2460余人,有效防止了漏管失控,此外,社區加強對“三車”集中停車場的管理。社區堅持安全和便民的原則,于2015年投資20余萬元規劃設計建設了6個停車棚,并安裝了高清視頻監控和雙向語音對講系統,既方便了群眾停放車輛,又有效防止了“三車”被盜案件的發生
“我們社區常住人口5800余人,外來人口3000余人,社區治安狀況復雜,但是從2015年到現在,社區已經兩年‘零發案’。”張雪亮介紹,今年以來,治保隊員通過巡邏盤查,先后抓獲了5名涉嫌盜竊的違法犯罪嫌疑人。
“居民都希望居住在宜居且平安的地方,我們要做的就是打造高質量的治安和保潔隊伍,這樣居民心中才會踏實,才會有歸屬感。”張春河介紹。小寨子社區共有一個警務室,八個值班室,治安人員52人,值班人員每天24小時巡邏,社區監控無死角,人防、物防、技防到位。2016年,為每個單元更換了防盜門,最大程度地保障居住安全。
■目標 打造陽光社區 建設溫暖家園 社區是城市的細胞,記者了解到,為了響應城陽區“陽光社區”建設,小寨子社區成立了以社區居委會主任為組長的“陽光社區”創建工作領導小組,著力打造陽光社區,讓老百姓切實享受“陽光生活”。“為了讓居民對于社區的經濟發展做到心中有數,社區始終堅持‘三務公開’,讓一切在陽光下運行,在陽光下‘曬一曬’。”居委會主任張春河介紹。
據介紹,小寨子社區通過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兩嚴一優”教育活動、“臺兒莊、微山湖”之行、組織黨員干部到青島市黨史紀念館、青島市廉政教育基地參觀學習,“延安精神”“黨的發展歷程”等主題黨日活動,不斷加強對社區黨員干部的學習教育,不斷加強黨員的宗旨意識,促進黨員干部作風轉變,夯實了黨在社區執政的組織基礎。
“陽光社區”的創建給我們社區居民帶來了‘陽光生活’,作為小寨子社區的建設和發展居民有目共睹,也深有體會。我們將會按照陽光城陽的建設標準,想居民之所想,急居民之所急,讓社區居民生活得更加陽光、更加溫暖。不斷努力,爭取再上新臺階。”張春河說道。
[編輯: 劉曉明]